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

作 者: 何爽
导 师: 王桂平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分离-个体化 家庭亲密度 学校适应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分离-个体化最早由Mahler提出,指儿童逐渐形成人我界限,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最终脱离父母,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其内心的自主性。后来,Blos在Mahler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次分离-个体化的概念,他认为青少年正处于第二次分离-个体化时期,他们此时企图摆脱婴幼儿期内化的母亲形象,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并对内化的父母形象重新审查,开始建立一个明确的自我。分离-个体化是青少年期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良好的分离-个体化能帮助个体形成清楚、稳定且清晰的人我界限,减少对重要他人的依赖,使青少年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良好的适应。本研究的目的是:1.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2.考察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特点,描述我国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群体特征;3.考察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家庭因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为提高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寻找新思路。正式施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等6所大学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选取被试931人,男生350人,女生581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分别测量积极分离-个体化和消极分离-个体化,其中积极分离-个体化包括寻求融入、自我中心和健康分离,消极分离-个体化包括分离焦虑、卷入焦虑、拒绝依赖和寻求养育。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目前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水平普遍较好,但仍有13.2%的大学新生积极分离-个体化水平偏低,有19%的大学新生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偏高。3.在分离焦虑、卷入焦虑、拒绝依赖以及消极分离-个体化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寻求融入、健康分离及积极分离-个体化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健康分离上,有恋爱经验的学生其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验的学生;在卷入焦虑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在自我中心上,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程度不存在专业、班干部与否的差异。4.积极分离-个体化水平不同的大学新生在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及其维度情绪适应、生活环境、学习活动、交往活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分离-个体化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及其维度情绪适应、学习活动、交往活动(除生活环境)上均存在显著差异。5.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分离-个体化对学校适应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同时积极分离-个体化和消极分离-个体化分别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及各维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引言  10-11
1 分离-个体化的研究综述  11-25
  1.1 分离-个体化的理论基础  11-16
    1.1.1 分离-个体化的概念  11-12
    1.1.2 分离-个体化的历程  12-14
    1.1.3 分离与连结的平衡  14-15
    1.1.4 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分化的关系  15-16
  1.2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  16-19
    1.2.1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的概念  16-17
    1.2.2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的阶段  17-18
    1.2.3 第一次和第二次分离-个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18-19
  1.3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的测量  19-20
    1.3.1 心理分离量表  19-20
    1.3.2 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  20
  1.4 国内外关于分离-个体化的理论研究  20-25
    1.4.1 影响个体分离-个体化的因素  20-23
    1.4.2 分离-个体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3-25
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  25-27
  2.1 问题提出  25
  2.2 被试的选取  25-26
  2.3 研究假设  26-27
3 研究一《分离-个体化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27-34
  3.1 研究目的  27
  3.2 研究假设  27
  3.3 研究方法  27-28
    3.3.1 研究对象  27
    3.3.2 测量工具  27-28
    3.3.3 研究程序  28
    3.3.4 统计工具及方法  28
  3.4 结果与分析  28-31
    3.4.1 信度分析  28-29
    3.4.2 效度分析  29-31
  3.5 讨论  31-33
    3.5.1 关于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信度  31-32
    3.5.2 关于青少年分离-个体化量表的效度  32-33
  3.6 小结  33-34
4 研究二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群体特征分析  34-46
  4.1 研究目的  34
  4.2 研究假设  34
  4.3 研究方法  34-35
    4.3.1 研究对象  34
    4.3.2 研究工具  34-35
    4.3.3 统计处理  35
  4.4 结果与分析  35-40
    4.4.1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现状分析  35-36
    4.4.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6-39
    4.4.3 不同分离-个体化水平大学新生的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状况比较  39-40
  4.5 讨论  40-44
    4.5.1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的现状分析  40-41
    4.5.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1-43
    4.5.3 不同分离-个体化水平大学新生的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状况比较  43-44
  4.6 结论  44-46
5 研究三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  46-64
  5.1 研究目的  46
  5.2 研究假设  46
  5.3 研究方法  46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6-60
    5.4.1 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与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  46-47
    5.4.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  47-49
    5.4.3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49-60
  5.5 讨论  60-64
    5.5.1 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  60
    5.5.2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  60-62
    5.5.3 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2-64
6 综合讨论  64-67
  6.1 研究意义与研究特色  64-65
    6.1.1 研究意义  64
    6.1.2 研究特色  64-65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5
  6.3 教育建议  65-67
    6.3.1 对大学新生的建议  65-66
    6.3.2 对父母的建议  66
    6.3.3 对亲子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66-67
结论  67-68
参考文献  68-75
附录  75-78
后记  78-7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9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2. 师范生的心理素质、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B844.2
  3.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4. 大学新生心理弹性及其对记忆偏向的影响研究,B844.2
  5.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分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B844.2
  6. 基于逆商理论的大学新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B844.2
  7. 梅州市某高校10年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状况的调查,R512.62
  8. 大学新生配备朋辈辅导员研究,G641
  9. 运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大学新生膳食营养状况,R151
  10. 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B844.2
  11. 盘锦市寄宿制高中新生的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的研究,B844.2
  12. 在大学新生抑郁情绪干预中尝试阅读疗法的研究,B842
  13. 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其抑郁、学校适应性的关系,B844.2
  14. 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B844.2
  15.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G444
  16. 研究生社交焦虑与家庭亲密度、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B844.2
  17. 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性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B841
  18. 大学新生角色转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645.5
  19.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G622.0
  20. 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家庭系统分化、心理分离个体化的关系,G4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