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前失地农民集体上访成因及对策研究

作 者: 石娴
导 师: 袁勇志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集体上访 利益表达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带来了各种利益格局的冲击,近年来,又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凸显,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和维护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集体上访逐渐成为失地农民进行利益表达的主要形式,而失地农民问题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失地农民集体上访成因及对策进行学理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本文通过利益表达这个主线,对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归纳说明,在此基础上透过对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农民利益群体意识的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行为方式的分析思考,解释了失地农民何以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进行利益表达。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成因及发生机制,并引发深层反思。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为政府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失地农民集体上访提供可行性措施和制度性改革的构想,以期补充和完善相关研究,为研究失地农民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28
  第一节 研究缘起  9-13
    一、研究背景  9-12
    二、研究意义  12-13
  第二节 研究理论依据  13-22
    一、概念界定  13-18
    二、理论基础  18-22
    三、分析框架  22
  第三节 研究综述  22-26
    一、国外研究综述  22-24
    二、国内研究综述  24-26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6-28
    一、研究内容  26
    二、研究方法  26-28
第二章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性质及特点  28-31
  第一节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性质  28-29
    一、人民内部性  28
    二、局部对抗性  28
    三、非理性  28-29
  第二节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特点  29-31
    一、突发性  29
    二、扩散性  29
    三、过程的渐变性  29-30
    四、多限于经济要求  30-31
第三章 失地农民的群体特征  31-38
  第一节 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31-33
    一、身份界定模糊,进退两难  31-32
    二、收入减少,补偿标准偏低,生活保障低  32
    三、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弱,就业困难  32-33
    四、心理压力增加,失衡凸显  33
  第二节 农民“利益群体”意识的形成  33-36
    一、沉积的不平等感  34-35
    二、追求“显现利益”  35
    三、群体意识的觉醒  35-36
  第三节 失地农民对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反应  36-38
第四章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成因及发生机制  38-55
  第一节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直接原因  38-44
    一、征地中农民权益的流失  38-39
    二、土地征用法规和补偿机制的缺陷  39-41
    三、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机制和保障制度不完善  41-43
    四、部分地方领导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偏差  43-44
  第二节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发生机理  44-48
    一、农村利益格局的变迁  44-45
    二、“压力型体制”与“赢利型经纪”  45-46
    三、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性缺陷与地方权威崛起  46-47
    四、乡村“社会权利的文化网络”与群体认同  47-48
  第三节 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深层透析  48-55
    一、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  48-51
    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和“上访专业户”问题凸显  51-54
    三、农民集体上访的复杂化和对抗性倾向  54-55
第五章 有效预防和应对失地农民集体上访——农民利益表达与维护中的政府责任  55-65
  第一节 政府应对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可行性措施  55-61
    一、改善失地农民人力资源质量,使其长效化  55-56
    二、规范地方政府行政工作,提高政府公信力  56-57
    三、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  57-58
    四、完善土地管理法,加大对弱势地区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  58-59
    五、修正或改变博弈框架,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  59-60
    六、加强信访部门工作的长效性建设,健全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  60-61
  第二节 由失地农民集体上访引发的制度性改革构想  61-65
    一、促进信访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及法律援助制度  61
    二、消除代表选举权的不平等,赋予农民宪法关怀  61-62
    三、农民利益表达与维护的新视角——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在中国农村的构建  62-65
第六章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69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69-70
后记  70-71

相似论文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2.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4. 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422.6
  5. 农民工利益表达及影响因素研究,C914
  6.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研究,D631.4
  7. 公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探讨,D621.5
  8. 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632.8
  9. 湖北省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663
  10. 长沙市郊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F323.89
  11. 政治参与中农民利益表达问题研究,D621.5
  12. 中国网络利益表达及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61
  13. 和谐社会背景下贵阳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632
  14. 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研究,F301
  1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F842.6
  16.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政府协调机制研究,C914
  17. 郭杜镇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G718
  18. 农民集体抗争中的利益博弈,D422.6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失地农民问题探析,D422.6
  20. 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博弈能力的制度供给研究,D422.6
  21. 论我国立法中的利益表达机制,D920.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