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普文本形成及特征分析

作 者: 王莹
导 师: 陈红兵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普文本 意义 解释 理解
分类号: G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科学哲学思想指导下,本文立足于对科普活动进行形而上的理论分析,以科普文本为核心概念展开。将解释学、科学解释学作为理论基础,研究科普文本的形成和其具有的解释学特性,并动态考证其对科普文本意义的影响,并对我国当前科普活动的现状作出哲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科普文本形成及意义。本文认为科普文本是由科技文本通过科普创作加工而来,是客观知识世界3的一种表征方式。科普文本的形成最终产生出科普文本意义,区分为现实意义和实质意义。人们较为关注科普文本的现实意义,即普及科学知识达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的,但在此基础上做出哲学追问,科普文本的人文性实质意义显露出来,科学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科普文本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运动便是科普文本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科普文本具有解释学特性并成为科普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理解和解释构成了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角度表述公众理解科普的行为和状态。以解释学理论框架,对科普文本的构成及形成前的“前理解结构”、科普文本解读的历史性剖析,阐述科普文本的解释学特性。公众对科普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是科普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并在视域融合下得以实现。第三部分对我国当前的科普活动进行哲学反思,并相应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本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科普活动体系理论的建立,同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开阔科普文本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绪论  9-15
  1.1 研究问题与意义  9-10
    1.1.1 研究问题  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目前国内外关于科普文本的研究现状  10-13
    1.2.1 以科普文本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  10-11
    1.2.2 以科普读物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  11-12
    1.2.3 文献述评  12-13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4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1.4 论文创新点  14-15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15-22
  2.1 相关概念界定  15-16
    2.1.1 文本的概念  15
    2.1.2 科普文本、科技文本、科学文本的概念界定  15-16
  2.2 解释学及科学解释学基本理论  16-20
    2.2.1 解释学的主要观点  16-18
    2.2.2 科学解释学的主要观点  18-19
    2.2.3 基于本文文本分析的说明  19-20
  2.3 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  20-22
第3章 科普文本的形成及意义  22-30
  3.1 科普文本的形成过程  22-23
    3.1.1 科技文本的形成  22
    3.1.2 科普文本的形成  22-23
    3.1.3 科普文本形成的归宿——科普文本意义的生成  23
  3.2 科普文本的现实意义-普及科学  23-26
    3.2.1 科普文本根本属性是科学性  23-24
    3.2.2 科普文本现实意义的层次性呈现  24-26
  3.3 科普文本的实质意义-服务于人  26-28
    3.3.1 科普文本本质属性上的人文性  26-27
    3.3.2 科普文本形式上的人文性  27-28
  3.4 科普文本的意义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28-30
第4章 科普文本的解释学特性  30-38
  4.1 理解和解释是科普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  30-37
    4.1.1 在理解与解释的关系中理解科普文本  30-32
    4.1.2 科普文本自身具有解释学特性  32-34
    4.1.3 科普文本形成的前后暗含解释学特性  34-37
  4.2 科普文本的意义在“视域融合”下生成  37-38
第5章 当前我国科普文本的哲学反思  38-43
  5.1 科普文本转化上的限度  38-39
    5.1.1 并非所有的科技文本都要转化为科普文本  38
    5.1.2 并非所有的科技文本都能转化为科普文本  38-39
  5.2 科普活动本质内在的艰难性  39-40
    5.2.1 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的分离  39
    5.2.2 文本意图与公众意图的分离  39-40
    5.2.3 不同语境理解领会的个体性  40
  5.3 基于哲学分析上科普活动建设意见  40-43
    5.3.1 建立专业的科普文本创作队伍  40-41
    5.3.2 搭架专业的媒介平台  41
    5.3.3 搭建科普活动整体性框架  41-43
第6章 结论  43-45
  6.1 科普文本形成科学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意义  43
  6.2 科普文本具有解释学特性  43-44
  6.3 科普活动具有自身艰巨性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49
作者简介  49-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50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3.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4.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5.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6.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7.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8.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9.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10. 河南省燃化集团并购仰韶华源燃气公司案例研究,F271
  11.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12.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13. 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认知听力策略培训模式研究,G633.41
  14.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15. 基于学生错误的试卷讲评模式的行动研究,G633.6
  16. 高中生对反函数的理解水平及其发展规律研究,G633.6
  17.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18.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9. 遮蔽于意义之中的真之理论,B81
  20.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G633.41
  21.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防范研究,F84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