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理论模型在长沙市社区控烟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焦娜娜
导 师: 张静平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动机性访谈 控烟 亲友协助 决策平衡 环境性诱因 变化过程
分类号: R1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引进并修订《迈向健康之路》吸烟者及亲友版的一整套干预手册及评估工具;在长沙市社区的吸烟者及亲友中验证干预效果;探索一种实用、易被医护人员尤其是社区医护工作者掌握的控烟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经预试验修订干预手册及评估工具后,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岳麓区银盆岭街道的望月湖社区、桐梓坡社区、银太社区、金星社区、银星社区、英才园社区6个居民社区符合标准的159例吸烟者(多途径招募),按居民所在社区的片区随机分为干预组77例,对照组82例。干预组在基线评估后为吸烟者及支持其戒烟的亲友均发放干预手册,对处于尚未考虑、认真考虑阶段的吸烟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增强戒烟动机。分别在基线(V0)、干预1个月(V1)、干预3个月(结束,V3)、随访(基线后第6个月,V6)对两组吸烟者进行同样评估4次,在基线评估后7-10天、干预1个月评估后、干预2个月评估后发放跟进报告3次(跟进报告是根据吸烟者所填写评估问卷,总结目前吸烟者戒烟现状、存在问题及应采取更多对策等);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干预结束后,干预组为72例,对照组为76例。干预前后对两组吸烟者的吸烟情况(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次数、室内吸烟情况、戒烟率)、与亲友的沟通情况(配偶干预问卷得分,沟通频率及满意程度)、戒烟过程(变化阶段、决策平衡、环境性诱因及变化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干预方法的效果。干预组在随访时进一步评价干预方法对吸烟情况(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次数、戒烟率)、与亲友的沟通情况(配偶干预问卷得分)、戒烟过程(变化阶段、决策平衡、环境性诱因及变化过程)的长期效果。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148例吸烟者的吸烟程度为轻度21例(14.2%),中度35例(23.6%),重度92例(62.2%);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开始吸烟年龄、室内吸烟情况是影响是否重度吸烟的因素,且总的预测准确率是73.0%。2.干预后资料分析(1)吸烟情况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24h及7d以上次数的干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时间的因素,不同干预水平的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24h及7d以上次数有差异;以上各指标的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轮廓交互图显示,在干预的3个月期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干预组每日吸烟量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干预组尝试戒烟24h及7d以上次数的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对两组吸烟者在不同干预时点(V0、V1、V3)的吸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显示,基线(V0)测评时,两组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24h及7d以上次数、室内吸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V1)及干预3个月后(V3),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吸烟者在不同干预时点(V0、V1、V3、V6)的每日烟量与戒烟次数进行组内比较显示,V0与V1、V3的每日烟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1与V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0、V1、V3的尝试戒烟24h以上次数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3与V0、V1的尝试戒烟7d以上次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V0与V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V6的每日吸烟量、尝试戒烟7d以上次数与V0、V1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V3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6的尝试戒烟24h以上次数与V0、V1、V3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趋势图显示,干预组吸烟者的每日吸烟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少,尝试戒烟次数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2)与亲友沟通情况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配偶干预问卷(PIQ)负性维度与正性维度的干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时间的因素,不同干预水平的负性维度与正性维度得分有差异;负性维度的时间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正性维度的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轮廓交互图显示在干预的3个月期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干预组PIQ正性维度得分的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对两组吸烟者不同干预时点(V0、V1、V3)与亲友的沟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线测评时,两组PIQ各维度得分、沟通频率及满意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PIQ负性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维度得分、沟通频率及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吸烟者在不同干预时点(V0、V1、V3、V6)的PIQ各维度得分进行组内比较显示,V0与V1、V3间的正性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与V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0、V1、V3彼此间的负性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V6的PIQ负性维度得分与V0、V1、V3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6的PIQ正性维度得分与V0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V1、V3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戒烟过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决策平衡各维度、环境性诱因、变化过程各维度的干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考虑时间的因素,不同干预水平的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环境性诱因、经验过程、行为过程得分有差异;决策平衡各维度、环境性诱因、变化过程各维度的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轮廓交互图显示在干预的3个月期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干预组知觉利益、环境性诱因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干预组知觉障碍、经验过程、行为过程的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对两组吸烟者不同干预时点(V0、V1、V3)的戒烟过程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基线测评时,两组变化阶段、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环境性诱因、经验过程、行为过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除环境性诱因外,两组变化阶段、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经验过程、行为过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1个月与3个月后戒烟率分别为12.5%、23.6%,对照组戒烟率分别为2.6%、1.3%,经χ2检验,干预1个月与3个月后两组戒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干预组吸烟者在不同干预时点(V0、V1、V3、V6)的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环境性诱因、经验过程、行为过程、戒烟率进行组内比较显示,戒烟率、知觉利益、知觉障碍、行为过程得分在V0与V1、V3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与V3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性诱因得分在V3与V0、V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与V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验过程得分在V0、V1、V3各时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V6的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环境性诱因、行为过程得分与V0、V1、V3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6的经验过程得分与V0、V1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V3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不同时点变化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6时的戒烟率分别为20.8%,经Friedman M检验不同时点(V0、V1、V3、V6)戒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6与V0、V1、V3时的戒烟率比较得出,V6的戒烟率与V0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V1、V3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干预结束后是否能够戒烟的解释和预测模型干预结束后,拟合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模型)。结果显示,不同PIQ负性维度得分、性别的是否戒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时间与是否戒烟呈正相关,系数为1.03,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饮酒与是否戒烟成负相关,系数为-1.91,有统计学意义(P<0.05);PIQ正性维度得分、年龄、文化程度、戒烟7d以上次数、控烟目标与是否戒烟成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中控制了以上各因素后,两组是否能够戒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戒烟过程各指标及与PIQ关系不同阶段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环境性诱因、经验过程及行为过程、PIQ负性与正性维度的变化趋势图显示,在变化阶段的早期,知觉利益较高,并且随着变化阶段的发展而下降;知觉障碍在早期则较低,并且随着阶段的发展而升高;环境性诱因随着变化阶段的发展而下降;在变化阶段的早期,经验过程较高,行为过程较低,两者随着阶段的发展均升高,但在后期阶段行为过程变化更快;PIQ正性维度在早期较低,并且随着阶段的发展而升高,负性维度在早期也较低,随着阶段的发展而升高,在积极准备阶段开始下降。结论1.吸烟者中重度吸烟比例较大,是否为重度吸烟者与性别、婚姻状况、开始吸烟年龄、室内吸烟情况有关。2.干预可以使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减少,尝试戒烟次数增加,室内吸烟状况改善;使吸烟者与亲友的沟通得到改善,沟通频率增多,沟通满意度增加;使吸烟者所处变化阶段向前推进,戒烟率增加;对知觉利益及知觉障碍均有效;使环境性诱因得分下降;使经验过程及行为过程得分均上升;组内比较时,有些时点变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干预对某些变量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3.知觉障碍、知觉利益、环境性诱因、经验过程、行为过程的改变,会导致变化阶段的变化,同时不同变化阶段的PIQ正性与负性维度得分不一。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8
第一章 前言  18-25
  1.1 研究背景  18-23
    1.1.1 烟草危害及流行趋势  18-19
    1.1.2 控烟形势与研究  19-21
    1.1.3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控烟干预模式  21-2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1.3 论框架  23-25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5-35
  2.1 研究对象  25
    2.1.1 纳入标准  25
    2.1.2 排除标准  25
    2.1.3 研究过程中的淘汰标准  25
  2.2 研究设计  25-26
    2.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5
    2.2.2 抽样方法  25-26
    2.2.3 分组方法  26
  2.3 研究内容  26
  2.4 研究工具  26-27
    2.4.1 一般情况问卷  26
    2.4.2 配偶干预问卷  26-27
    2.4.3 决策平衡量表  27
    2.4.4 环境性诱因量表  27
    2.4.5 变化过程量表  27
  2.5 资料收集过程  27-32
    2.5.1 伦理原则  27-28
    2.5.2 预试验  28
    2.5.3 联系社区招募研究对象  28
    2.5.4 干预材料及方法  28-32
      2.5.4.1 干预材料  28-29
      2.5.4.2 实施流程  29
      2.5.4.3 干预方法  29-32
  2.6 资料分析  32-33
  2.7 质量控制  33-34
  2.8 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定义  34-35
第三章 结果  35-61
  3.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35
  3.2 研究人群一般信息  35-36
    3.2.1 人口学资料  35
    3.2.2 吸烟相关情况  35-36
    3.2.3 沟通情况  36
  3.3 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的均衡性比较  36-38
  3.4 吸烟者吸烟程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8-40
    3.4.1 吸烟者基线测评时的吸烟程度  38-39
    3.4.2 单因素分析  39
    3.4.3 影响是否重度吸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9-40
  3.5 干预对各评价指标的效果  40-57
    3.5.1 干预对吸烟情况的效果  40-46
    3.5.2 干预对吸烟者与亲友沟通情况的效果  46-50
    3.5.3 干预对戒烟过程的效果  50-57
  3.6 干预3个月后是否能够戒烟的解释和预测模型  57-58
  3.7 不同变化阶段PIQ各维度、决策平衡各维度、环境性诱因、变化过程各维度的情况  58-61
第四章 讨论  61-73
  4.1 吸烟者吸烟程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1-63
    4.1.1 吸烟者吸烟程度现状  61
    4.1.2 影响是否重度吸烟的因素分析  61-63
  4.2 干预对吸烟者各指标的效果分析  63-69
    4.2.1 干预对吸烟者吸烟情况的效果分析  63-65
    4.2.2 干预对吸烟者与亲友沟通情况的效果分析  65-66
    4.2.3 干预对吸烟者戒烟过程的效果分析  66-69
  4.3 干预3个月后是否能够戒烟的解释和预测模型分析  69-71
    4.3.1 干预及评估时点  69
    4.3.2 是否饮酒  69
    4.3.3 文化程度与尝试戒烟7d以上次数  69-70
    4.3.4 控烟目标  70
    4.3.5 PIQ正性维度  70
    4.3.6 年龄  70
    4.3.7 PIQ负性维度与性别  70-71
  4.4 吸烟者不同变化阶段决策平衡各维度、环境性诱因、变化过程各维度、PIQ各维度的情况  71
  4.5 展望  71-73
第五章 结论  73-74
参考文献  74-79
附录  79-96
综述  96-105
致谢  105-10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6

相似论文

  1. 控烟新闻报道对上海市控烟立法的间接影响研究,R193
  2. 上海市中心城区儿童家庭内被动吸烟状况及干预效果初步评价,R193
  3. 中国控烟环境下万宝路对消费者的品牌宣传的方法,F426.8
  4. 黄铁矿加热物相及其磁性特征与机理研究,TD951
  5.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管理的应用研究,R473.5
  6. 河南省控烟重点人群吸烟态度和相关行为调查,R193
  7. 烟草专卖控烟管理模式研究,F426.8
  8. 论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K25
  9.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背景下的控烟措施研究,F426.8
  10. 我国控烟行政处罚立法问题研究,D922.14
  11. 动机性访谈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R541.6
  12. 公共卫生学生控烟倡导行为能力干预研究,R193
  13. PCPA理论在培养公共卫生学生控烟倡导能力中的应用与评价,R193
  14. 动机性访谈及阶段性干预对COPD住院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R473.5
  15. 山东省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调查研究,R193
  16. 长沙市初中生吸烟现状及控烟效果研究,G635.5
  17. 中国媒体控烟宣传现况研究,R193
  18. 中国烟草消费税制研究,F812.42
  19. 延吉市初中生控烟干预效果评价,G637.8
  20. 伐尼克兰在戒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R749.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 卫生宣传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