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宏观审慎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研究

作 者: 王娟
导 师: 万光彩
学 校: 安徽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金融调控 系统重要性风险
分类号: F8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金融衍生产品加速创新、金融市场也快速发展,而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对一些交叉性的金融业务缺乏统一的监管,使得金融体系内部的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和积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监管部门都认识到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理念已经无法保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需采取相对于微观审慎而言的,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自此,实施基于宏观审慎的金融调控成为危机后国际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在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正式文件中也提出,将“建立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框架”列入其中。随着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开放程度的不同,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在“一行三会”模式下的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实施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在分析和借鉴别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在“一行三会”监管模式下构建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构想。文章的基本框架为:导论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首先将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直接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详细说明,接着分析了一些实施宏观审慎金融调控的工具选择。第二章通过分析我国各主要监管机构实施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的现状,得出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我国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的实施所应尽的相关职责。第三章首先说明主要国际组织实施宏观审慎金融调控的相关规则,接着从具体实例出发,分别对欧盟、英国、美国构建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框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构建基于宏观审慎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启示。第四章提出了在我国“一行三会”模式下构建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设想,接着与原有的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的小结以及为加快新框架的形成和实施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导论  9-16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1
  二、 相关文献综述  11-14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5
  四、 创新和不足  15-16
第一章 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16-27
  第一节 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的目标  16-19
    一、 宏观审慎金融调控的最终目标  16-17
    二、 宏观审慎金融调控的直接目标  17-18
    三、 宏观审慎金融调控的具体目标  18-19
  第二节 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工具选择  19-24
    一、 建立资本缓冲机制  20-21
    二、 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21-22
    三、 提取前瞻性的动态拨备制度  22
    四、 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价值比率要求  22-24
  第三节 微观审慎、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  24-27
    一、 三者之间的比较  24-25
    二、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  25-26
    三、 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  26-27
第二章 我国现有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架构及其缺陷  27-40
  第一节 我国现有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  27-37
    一、 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  27-31
    二、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  31-37
  第二节 我国金融调控政策框架存在的缺陷  37-40
    一、 监管主体未确定  38
    二、 各监管机构之间缺少协调  38-39
    三、 我国的监管体制存在监管空白  39
    四、 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权衡  39-40
第三章 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政策的国际实践  40-48
  第一节 国际主要组织的相关规则  40-41
    一、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  40-41
    二、 国际清算银行  41
    三、 金融稳定理事会  41
  第二节 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  41-43
    一、 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ESRB)  42-43
    二、 欧洲金融监管体系(ESFS)  43
  第三节 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43-45
  第四节 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45-46
  第五节 对我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启示  46-48
    一、 完善分析方法  46
    二、 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协调合作  46-47
    三、 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建立  47
    四、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47-48
第四章 我国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框架构建  48-51
  第一节 构建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框架的设想  48-49
  第二节 与多头监管模式的比较  49-51
    一、 新框架的优点  49-50
    二、 新框架的挑战  50-51
第五章 相关政策建议  51-53
  一、 加快明确各监管主体机构职权  51
  二、 加快完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金融调控工具  51
  三、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51-52
  四、 加快建立各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52-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审慎性管理制度研究,F832.2
  2. 地方融资平台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922.28
  3. 我国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的效应分析,F293.3
  4. 论我国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综合协调制度的完善,D922.29
  5. 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调控政策效果研究,F293.3
  6. 全球金融监管宏观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启示,F832.1
  7. 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与监管研究,F832.1
  8.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F832.1
  9. 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F832.1
  10. 竞技体育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问题研究,D922.16
  11. 美国金融危机折射出的宏观审慎问题研究,F831.59
  12. 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F832.2
  1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影响与启示,F815
  14. 基于土地金融视角下的中国土地市场调控研究,F301
  15. 金融调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F832.5;F224
  16. 金融海啸下的金融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922.287
  17. 遏制西部资金外流的对策,F127
  18. 我国金融政策调控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F832.0
  19.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金融调控政策区域化,F832
  20. 金融监管顺周期性问题浅析,F832.1
  21. 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事件的经济效应,F83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