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中国“价格之谜”研究

作 者: 祝静
导 师: 楚尔鸣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价格之谜 供给效应 SVAR
分类号: F8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抑制总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然而从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与实际调控结果来看,往往会出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与物价上涨相伴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格之谜”现象。对于“价格之谜”现象的解释最普遍的说法是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然而通过各国“价格之谜”持续期的比较,我们发现这种滞后期少则5个月长达48个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种滞后性形成的原因,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简化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动态说明了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供给效应以及需求效应,并通过市场均衡分析描述了供给效应与需求效应长、短期非对称影响,以此作为切入点解释了价格之谜形成的原因。进而采用我国1998年至2012年的月度数据,并通过S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实证检验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物价的上涨,这一持续期大概11个月左右,“信贷—成本”渠道所产生的供给效应确实存在;(2)“价格之谜”现象来源于供给效应与需求效应长、短期的非对称影响。短期内供给效应大于需求效应,长期来看需求效应要大于供给效应;(3)相比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工具,价格型调控工具在传导过程中所产生的“供给效应”更加明显,利率的变动相比于货币供应量而言更容易产生“价格之谜”现象。(4)我国产业结构、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银行业市场结构、企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等因素,强化了供给效应的影响。并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引言  8-16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8-9
    1.1.1 选题的背景  8
    1.1.2 选题的意义  8-9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9-14
    1.2.1 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9-11
    1.2.2 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11-14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5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15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15-16
第2章 “价格之谜”形成前提条件分析  16-20
  2.1 “信贷—成本”渠道所产生的“供给效应”  16-17
  2.2 “供给效应”发挥作用的理论前提  17-20
    2.2.1 金融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17-18
    2.2.2 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和贷款利率  18
    2.2.3 融资是营运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18-20
第3章 “价格之谜”形成的理论模型  20-27
  3.1 宏观经济系统的微观描述  20-23
    3.1.1 家庭消费者行为方程  20-21
    3.1.2 厂商行为方程  21-22
    3.1.3 商业银行行为方程  22-23
  3.2 市场均衡分析  23-27
    3.2.1 劳动力市场均衡  23-24
    3.2.2 产品市场均衡  24-25
    3.2.3 供给效应与需求效应长、短期非对称影响  25-27
第4章 我国“价格之谜”现象实证检验  27-39
  4.1 SVAR 模型及检验方法  27-29
    4.1.1 SVAR 模型的相关理论  27
    4.1.2 SVAR 模型的简单介绍  27-29
  4.2 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29-30
    4.2.1 变量选取  29
    4.2.2 数据处理  29-30
  4.3 实证研究步骤与实证结果分析  30-39
    4.3.1 平稳性检验  30-31
    4.3.2 协整检验  31-32
    4.3.3 SVAR 模型的参数识别  32-33
    4.3.4 S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33-39
第5章 “供给效应”在我国发挥作用的金融经济环境  39-46
  5.1 企业间接融资比重大  39-41
  5.2 企业对金融机构贷款依赖性强  41-43
  5.3 信息不对称以及寡头垄断影响银行贷款行为  43-46
    5.3.1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贷款可得性  43-44
    5.3.2 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银行贷款定价行为  44-46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6-49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46-47
  6.2 相关政策建议  47
  6.3 结束语  47-49
参考文献  49-51
致谢  51-5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2

相似论文

  1. 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F224;F293.3
  2.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F224
  3. 日本泡沫经济治理研究,F131.3
  4. 我国股市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F822.0;F224
  5. 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F822.0;F224
  6. 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及其作用,K712.52
  7.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F320
  8.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F822.0
  9.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原因及影响效应分析研究,F426.31;F224
  10. 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的影响,F224
  11. 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实证分析,F224
  12. 我国货币政策对上证指数的实证效应分析,F822.0;F832.51
  13. 我国核心CPI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F726
  14. 从债务危机看欧元区制度弊端,F815
  15. 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F224;F832.6
  16. 陕甘宁边区政府货币政策研究,K265
  17. 唐代金银货币化问题研究,K242
  18. 中国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22.0
  19. 我国转轨期间的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F832.4
  20. 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F832.51;F822.0
  21.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F29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