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枣庄城市转型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

作 者: 张硕
导 师: 黄春蕾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城市转型 旅游业 发展路径 对策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存在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就业问题严峻等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转型发展非常迫切。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在资源枯竭前进行接替产业培育和城市转型发展,等到资源枯竭、资源型产业衰落时,城市也会因资源枯竭而衰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难点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思路多种多样,资源型城市转型应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转型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多元接替产业,再造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是城市实施产业转型、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枣庄在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力图结合枣庄产业转型的实际,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及选择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的相关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应该如何寻求旅游业发展的合理路径,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积极引导和规范旅游业发展,有力地推动枣庄市城市转型。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枣庄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和地方文化传承,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空间广阔,枣庄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枣庄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新兴主导产业,应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枣庄旅游业发展进行规划定位,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枣庄旅游资源的品质和吸引力。针对当前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出塑造枣庄“亲近自然”、“轻松”、“健康”、“年轻态”的旅游形象,并将这种旅游形象融入新的时尚元素,贯穿到枣庄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逐步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并且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注重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完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创新思路加强旅游品牌营销,大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实现区域旅游差异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1 绪论  12-18
  1.1 问题的提出  12-13
  1.2 研究现状  13-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6
  1.4 创新和不足  16-18
2 城市转型相关理论分析  18-21
  2.1 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  18-20
    2.1.1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18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18-19
    2.1.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模式  19-20
  2.2 政府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20-21
3 枣庄市城市转型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21-30
  3.1 枣庄城市转型的背景  21-23
    3.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21-22
    3.1.2 枣庄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22
    3.1.3 枣庄市城市转型的机遇  22-23
  3.2 枣庄市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23-30
    3.2.1 枣庄城市转型的历程  23-25
    3.2.2 枣庄市城市转型的成效  25-28
    3.2.3 枣庄市城市转型中的问题  28-30
4 枣庄选择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30-39
  4.1 枣庄旅游资源分析  30-32
  4.2 枣庄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35
  4.3 发展旅游业对枣庄城市转型的带动效应分析  35-39
5 枣庄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成效及问题分析  39-42
  5.1 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及成效  39-40
  5.2 枣庄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0-42
6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路径对策分析  42-55
  6.1 国内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验  42-43
  6.2 枣庄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与定位  43-47
  6.3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7-55
    6.3.1 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7-48
    6.3.2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48-50
    6.3.3 建设龙头精品景区,整合旅游资源  50-51
    6.3.4 打造网络旅游营销平台  51-53
    6.3.5 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53-55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5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8

相似论文

  1.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4.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5.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6.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267.6
  7. 当代中国汽车类杂志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G239.2
  8. 连云港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S481.8
  9.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10.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1.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12. 山西省旅游立法的实证分析,D927
  13.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计划改革研究,F272.92
  14.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F592.7
  15. 科学传播视域下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研究,G322
  16. G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研究,U492.8
  17. 基于木桶理论的公路交通与旅游业适应性研究-以青海省为例,F224
  18. 我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路径研究,G659.2
  19. 生物网络的逆向建模与分析,R734.2
  20.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1. 完善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研究,D92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