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部六省5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

作 者: 王开帅
导 师: 吴宜进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中部六省 5A级景区 中部崛起 可持续开发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需求增长迅速。同时,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较大,希望通过旅游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增长,我国居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素质旅游者往往对旅游景区质量的要求较高,然而很多有名的景区一到假期就水泄不通,人满为患。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高品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产生不少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的研究很有必要。5A级景区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最高级别的旅游景区,是高质量旅游景点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可以更好提高旅游景区质量,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同时为今后高品质景区开发提供借鉴。中部六省是南北、东西联系的枢纽,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悠久,且多名山大川,旅游资源丰富;铁路、公路、航空比较完善,旅游交通相对便利。本文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0个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集聚性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研究的相关理论,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研究区域概况及景区的特点;第四部分运用集聚性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对中部六省5A级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分析5A级景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开发;完善交通,提高可进入性;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本文主要结论如下:中部六省5A级景区整体呈均匀分布,集中程度较低;自然类景区集中分布在省界附近,距离省界75km内占70.38%;人文类景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分布比较分散。分析资源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发现景区存在的限制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距离客源市场较远;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5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
    1.1.1 选题背景  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1-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2-15
    1.3.1 研究目标  12
    1.3.2 研究方法  12-14
    1.3.3 技术路线  14-15
2.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  15-17
  2.1 旅游地系统理论  15
  2.2 点—轴理论  15
  2.3 增长极理论  15-16
  2.4 核心边缘理论  16
  2.5 生命周期理论  16-17
3. 中部六省5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17-33
  3.1 研究区域概况  17-18
  3.2 中部六省区旅游资源概况  18-23
    3.2.1 旅游区位优越  18
    3.2.2 旅游资源丰富  18-21
    3.2.3 旅游交通便利  21-23
  3.3 中部六省区5A级旅游景区特点  23-33
    3.3.1 山西省5A级旅游景区特点  24-25
    3.3.2 河南省5A级旅游景区特点  25-26
    3.3.3 湖北省5A级旅游景区特点  26-28
    3.3.4 湖南省5A级旅游景区特点  28-29
    3.3.5 江西省5A级旅游景区特点  29-30
    3.3.6 安徽省5A级旅游景区特点  30-33
4 中部六省区5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33-38
  4.1 空间集聚性分析  33-35
    4.1.1 最邻近点指数分析  33
    4.1.2 地理集中指数  33-34
    4.1.3 基尼系数  34-35
  4.2 缓冲区分析  35-38
    4.2.1 以省界为线进行缓冲区分析  35-36
    4.2.2 以省会为中心进行缓冲区分析  36-38
5. 中部六省5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发展建议  38-44
  5.1 中部六省5A级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38-41
    5.1.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8-39
    5.1.2 距客源市场较远  39-40
    5.1.3 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40-41
  5.2 中部六省5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41-44
    5.2.1 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  41
    5.2.2 加强区域合作  41-42
    5.2.3 旅游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2
    5.2.4 搭乘中部崛起战略机遇  42-44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44-45
  6.1 主要结论  44
  6.2 研究不足  44
  6.3 研究展望  44-45
参考文献  45-48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8-49
致谢  49-50
附录  50-56

相似论文

  1. 江西省口岸物流中心建设研究,F259.27
  2. 中部六省开放型农业的比较研究,F327
  3. 后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策研究,F832.6
  4.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研究,F127
  5.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F127
  6. 中部六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F205
  7. 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创立本地服装品牌,F426.86
  8. 中部六省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F299.27
  9. 中部崛起条件下河南物流发展研究,F259.2
  10. 天津租界建筑保护再利用若干问题探讨,TU984.114
  11. 中部崛起战略下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研究,D625
  12. 鄂托克旗水资源评价,TV211
  13. 临沂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问题研究,G122
  14. HH公司渐进式产品创新方案改进研究,F273.1
  15. 基于AHP和BP神经网络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能力评价,TK529
  16. 天津市雾迷山组地热能可持续开发潜力的模糊综合评价,TK529
  17. 推进山西从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强省的财政政策研究,F812.0
  18. 基于价值链的湖北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127
  19.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F299.2
  20. 中部崛起中六省人才资源开发的比较研究,F249.2
  21. 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F205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