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四川农业科技110为例

作 者: 胡玉福
导 师: 邓良基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四川 农业信息 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需求
分类号: F32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已上升到竞争的第一要素,成为了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建设高效、持续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于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四川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传输不畅,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开展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首先,对国内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回顾,明确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农业信息传输平台、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对四川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第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四川农户的农业信息需求: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分析和量测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支付意愿,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业信息服务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第四,在前面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四川农业信息的需求,农业信息传输平台、服务组织体系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框架设计,明确了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总体思路和建设方案,探讨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投资运行机制。第五,以提出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案为指导,对四川“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六,基于前述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四川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四川在农业信息传输平台、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农业信息协同传输平台,现有信息传输平台集成共享性和互动性差,缺乏专家服务队伍支撑,功能单一,信息传输应用成本较高;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存在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管理体制不合理,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不健全,信息服务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农业信息开发利用存在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开发利用程度低,信息实用性差,指导性不强,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2)四川农户急需的农业信息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信息、作物及畜禽新种品信息、土壤施肥管理信息、畜禽养殖及病虫害防治信息、农业实用新技术信息和特色种养殖信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其总体信息需求强度相对较高,而且对新技术、新品种、农产品储藏加工、农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更加偏好。四川大部分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具有支付意愿,其比例占受访农户的78.94%,但农户的支付意愿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对农业短信服务和农业电话咨询服务的支付意愿水平分别为1.63元/月和0.22元/分钟。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支付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所处的环境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农户年龄在10%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农户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类型、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家庭年收入、所在地电视及通信网络条件、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状况、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等因素分布在1%、5%或10%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3)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农业信息资源支撑体系、农业信息传输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三方面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三位一体”基本框架,三大体系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完成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其中,农业信息资源支撑体系是农业信息分服务的基础,发挥着“水库”和“蓄水池”的作用;农业信息传输体系信息服务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桥梁”和“渠道”的作用。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的组织保障。(4)农业信息服务具有公共品的基本特性,但不同农业信息服务类型非排他和非竞争性质和程度不同,从而具有不同供给机制选择。公益型农业信息服务投资运行机制和商业型农业信息服务投资运行机制均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将两种投资运行机制相结合,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投资运行机制,才能为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5)实证研究表明,四川“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以农业资源数据库、农业知识库、农业科普视频数据库和农业专家系统为支撑,以集电话、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传输技术为一体的协同传输平台为信息传输手段,以省-市-县-乡4级组织运行体系为保障,以专家队伍为支撑,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传输技术的集成、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的创新,推动了农业信息的传输和应用,提高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为有效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开辟了新的途径。构建的政府投资为主、企业赞助为辅、适当有偿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投资运行机制,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了长期持续的资金支持,实现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6)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传输协调平台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创新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的特色和创新如下:(1)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农户的信息需求特征进行实地调研,在此找准问题、摸清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基本框架,并开展了四川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实证研究。研究不仅丰富了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也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参考。(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理论创新。论文从系统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从农业信息资源支撑体系、农业信息传输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三方面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三大体系“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农业信息传输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农业信息服务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提高了农业信息的传输和应用效率,促进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的有效解决。(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投资运行机制创新。论文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实地调查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投资、企业赞助为辅和适当有偿信息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长效投资运行新机制和模式,为有效破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9
第一章 绪论  19-34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9-21
    1.1.1 选题的背景  19-20
    1.1.2 选题意义  20-2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30
    1.2.1 国外研究动态  21-25
      1.2.1.1 国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综述  21-23
      1.2.1.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23-25
    1.2.2 国内研究动态  25-29
      1.2.2.1 国内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综述  25-27
      1.2.2.2 国内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27-29
    1.2.3 国内外研究的综合动态述评  29-30
  1.3 研究内容和整体框架  30-31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32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32-34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4-50
  2.1 相关概念  34-37
    2.1.1 信息  34
    2.1.2 农业信息  34-36
    2.1.3 信息服务  36
    2.1.4 农业信息服务  36
    2.1.5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36-37
  2.2 相关理论基础  37-48
    2.2.1 信息生产力理论  37-39
      2.2.1.1 信息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37-38
      2.2.1.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8-39
    2.2.2 系统科学理论  39-40
      2.2.2.1 系统理论的内涵  39
      2.2.2.2 系统分析法及其特征  39-40
      2.2.2.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系统性分析  40
    2.2.3 公共产品理论  40-45
      2.2.3.1 公共物品的特性及供给机制  40-41
      2.2.3.2 农业信息服务的公共品特性  41-42
      2.2.3.3 农业信息服务的供给机制  42-43
      2.2.3.4 农业信息服务投资运行机制  43-45
    2.2.4 农业信息需求层次理论  45-46
      2.2.4.1 信息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涵  45-46
      2.2.4.2 农业信息需求层次理论  46
    2.2.5 管理活动相对封闭原理  46-48
      2.2.5.1 相对封闭原理的内涵  46
      2.2.5.2 相对封闭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6-47
      2.2.5.3 农业信息服务活动相对封闭理论  47-48
  2.3 本章小结  48-50
第三章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50-61
  3.1 四川省概况  50-52
    3.1.1 自然条件  50-51
    3.1.2 社会经济  51-52
    3.1.3 农业基本概况  52
  3.2 农村信息传输平台建设现状  52-57
    3.2.1 农村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52-53
    3.2.2 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53-54
    3.2.3 农业信息网络传输平台初具规模  54
    3.2.4 电话和短信传输平台发展较快  54-56
    3.2.5 电视广播传输平台建设继续推进  56-57
  3.3 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现状  57-59
    3.3.1 农业信息服务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57
    3.3.2 农业信息组织服务机构逐步健全  57-58
    3.3.3 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58
    3.3.4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向基层延伸  58-59
  3.4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9-60
    3.4.1 初步建立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采集系统  59
    3.4.2 农业信息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取得一定成效  59-60
    3.4.3 初步形成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服务体系  60
  3.5 本章小结  60-61
第四章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61-70
  4.1 农业信息传输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61-65
    4.1.1 农村信息传输基础设施薄弱  61-62
    4.1.2 信息传输平台集成共享性差  62-63
    4.1.3 信息传输平台信息单向流动  63
    4.1.4 信息传输平台低成本问题亟待解决  63-64
    4.1.5 信息传输平台缺乏专家支撑,实用性差  64-65
  4.2 农业信息组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65-67
    4.2.1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65-66
    4.2.2 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协调分工不明确  66
    4.2.3 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不健全  66
    4.2.4 服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66-67
    4.2.5 配套政策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  67
  4.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67-69
    4.3.1 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67-68
    4.3.2 农业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低,信息资源缺乏  68
    4.3.3 信息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对接  68
    4.3.4 信息实用性较差,指导性不强  68-69
  4.4 本章小结  69-70
第五章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户视角的信息需求  70-95
  5.1 四川农户的农业信息需求分析  70-82
    5.1.1 研究方法  70-71
    5.1.2 农户的信息意识  71-73
    5.1.3 农户的农业信息需求类型和强度  73-79
      5.1.3.1 农户总体的农业信息需求  73-75
      5.1.3.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农户的信息需求  75-76
      5.1.3.3 不同生产经营规模农户的信息需求  76-77
      5.1.3.4 不同家庭收入农户的信息需求  77-78
      5.1.3.5 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信息需求  78-79
    5.1.4 农户的农业信息来源  79-80
    5.1.5 农户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  80-82
      5.1.5.1 农户拥有的信息设备  80
      5.1.5.2 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80-82
  5.2 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支付意愿分析  82-86
    5.2.1 研究方法  82-83
    5.2.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83
    5.2.3 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支付意愿  83-86
  5.3 农业信息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86-93
    5.3.1 研究假设及模型选择  86-89
    5.3.2 数据来源及数据分析  89-91
    5.3.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91-93
  5.4 本章小结  93-95
第六章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框架设计  95-106
  6.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95
  6.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95-97
    6.2.1 系统性原则  95-96
    6.2.2 政府主导原则  96
    6.2.3 易用性原则  96
    6.2.4 针对性原则  96
    6.2.5 时效性原则  96-97
    6.2.6 效益原则  97
  6.3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97
  6.4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97-102
    6.4.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97-98
    6.4.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98-102
      6.4.2.1 农业信息资源支撑体系  98-100
      6.4.2.2 农业信息传输体系  100-101
      6.4.2.3 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101-102
  6.5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投资运行机制  102-104
    6.5.1 公益型投资运行机制  102-103
    6.5.2 商业型投资运行机制  103-104
    6.5.3 混合型投资运行机制  104
  6.6 本章小结  104-106
第七章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106-136
  7.1 四川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06-124
    7.1.1 农业信息资源支撑体系建设  107-110
      7.1.1.1 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107-108
      7.1.1.2 农业专家知识数据库  108-109
      7.1.1.3 农业科普视频数据库  109
      7.1.1.4 农业专家系统开发  109-110
    7.1.2 农业信息传输协调平台建设  110-119
      7.1.2.1 农业信息声讯传输平台  110-113
      7.1.2.2 农业信息短信传输平台  113-114
      7.1.2.3 农业信息视频传输平台  114-117
      7.1.2.4 农业网络传输平台  117-119
    7.1.3 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119-123
      7.1.3.1 省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  120-122
      7.1.3.2 市、县农业科技110指挥分中心  122-123
      7.1.3.3 乡镇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站  123
    7.1.4 投资运行机制构建  123-124
  7.2 四川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服务方式和效果  124-128
    7.2.1 服务范围和方式  124-126
      7.2.1.1 农业信息服务范围  124
      7.2.1.2 农业信息服务方式  124-126
    7.2.2 服务效果  126-128
      7.2.2.1 咨询访问量  126
      7.2.2.2 社会效益  126-127
      7.2.2.3 经济效益  127-128
  7.3 服务体系的综合评价  128-134
    7.3.1 评价模型选择  129-130
    7.3.2 模糊综合评价  130-134
    7.3.3 评价结果分析  134
  7.4 本章小结  134-136
第八章 四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136-145
  8.1 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36-138
    8.1.1 明确政府在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136
    8.1.2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组织调控职能  136-137
    8.1.3 加大政府对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的制度和资金支持力度  137
    8.1.4 政府要为农业信息服务创造良好政策和法规环境  137-138
  8.2 建设快速、高效的农业信息传输平台  138-139
    8.2.1 完善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38
    8.2.2 加强多技术集成的农业信息传输协调平台建设  138-139
  8.3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139-141
    8.3.1 建立需求导向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139
    8.3.2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39
    8.3.3 注重农业信息质量,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实用性  139-140
    8.3.4 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数据库  140
    8.3.5 开发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  140-141
  8.4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141-142
    8.4.1 健全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141
    8.4.2 加强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  141-142
    8.4.3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和激励机制  142
  8.5 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创新  142-143
    8.5.1 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142-143
    8.5.2 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农业信息服务市场  143
  8.6 本章小结  143-145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145-148
  9.1 主要研究结论  145-147
  9.2 研究展望  147-148
参考文献  148-157
附录  157-163
  附表一:四川农户对农业信息需求及支付意愿问卷调查表  157-161
  附表二:四川“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主体问卷调查表  161-16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  163-165
致谢  165

相似论文

  1.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4
  2.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3.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4.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5.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6.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7. 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各因素对其活动影响的研究,Q968
  8. 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F592.7
  9. 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F233
  10. “十一五”时期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F127
  11.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12. 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村信息服务研究,TP399-C4
  13. 医教研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的信息负担研究,G353.1
  14. 加快湖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F320.1
  15. 四川九曲花街景观设计规划,TU986
  16.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G252
  17. 湖南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F320.1
  18.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122
  19. 四川凉山盐源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J523.5
  20. 信息行为分析中的认知研究,G350
  21. 福建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