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作 者: 张淑杰
导 师: 孙天华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业 补贴政策 效果评价
分类号: F3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补贴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对农业激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补贴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生产者收益,拉动农业的总体产出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导向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和农村开始。通过持续改革,尽管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尤其是务农收入仍然很低,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而目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且标也由传统上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向更加注重保障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同时,农业补贴在提高农民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所产生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社会效益与公共财政服务于经济、发挥矫正场失灵杠杆作用的理念完全一致。中国加入WTO以来,粮食供给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而且依赖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强有力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34年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但是,中国人均耕地只有0.08公顷,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着资源刚性约束和环境恶化挑战,单纯依靠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机制调控,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农业补贴实施的方式和效果,真正使农业补贴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由此可见,根据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农业保护政策、贸易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有必要对世贸规则和发达国家有关农业补贴的理论和政策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并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中而临的战略问题和粮食全全形势,对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探究新阶段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内涵、基本类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目标与思路,本文在对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关概念界定为起点,从基础理论、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国际经验等妇女方面,对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研究。同时,以河南省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农业补贴政策形成的逻辑框架及运行机理,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效应进行验证,并提出调整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与建议。全文规划为九个部分,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在界定农业补贴的概念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类型的基础上,以农业弱质产业扶持论、农产品价格波动论、公共产品提供论、城乡反差协调论为指导,阐述我国必须强化农业生产补贴支持的原因;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福利经济效果及其对成本变化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符合卡尔多推进,而且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改进效果;从成本变化角度分析,无论是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性补贴,还是以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为主的收入性补贴,均具有促进粮食增产效果。第三部分:从改革及政策演变视角,通过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出台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背景、目标,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的阶段性差异,归纳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路径与规律。研究表明:一是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历经了三个阶段,即矫正“农业受损、工业受益”阶段,注重矫正“农民受损、城镇居民获益”阶段,以及注重矫正“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农民获益”阶段。二是三阶段的农业补贴政策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一阶段实施的是工农非均衡发展补贴政策,农业发展面临负补贴政策环境,城镇居民及涉农企业是补贴政策受益主体;第二阶段的农业补贴政策注重加快农产品市场化进程,但农民增收效果较小,城乡差距扩大;第三阶段侧重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进逻辑及路径,与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经济环境的演进基本上是同步的,同时受到政府和农民的利益偏好契合度和博弈能力的影响。第四部分:以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的农业补贴政策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数据,评价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研究表明:一是种粮补贴促进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粮食价格仍然是影响农民生产决策的重要因素,价格支持措施是当前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二是农民收入补贴对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总体来说贡献率较低,均低于6%;三是良种补贴对农户使用优质种子,增加粮食单产、改善质量具有积极效果;四是随着人工成本的持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有助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尤其是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一定程度上促使农业结构调整朝着有利于粮食作物的方向发展,且通过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创收,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第五部分:基于新占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粮食种植面积效应和产量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那拉维的适应性预期模型和C-D函数、河南实地调研数据,从微观维度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绩效评价。研究表明:一是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影响非常显著,即增加农业补贴数额对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产量都有直接作用,这为我国政府进一步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二是农业补贴政策能够有效地激励农户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生产的精细密集管理水平,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进而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三是农业补贴政策的诱致性效果,激发了地方政府鼓励种粮的积极性,对整个粮食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导向效应。第六部分:围绕改进农业补贴对农民增收变动影响的分析框架,估计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增收变动的方向、程度,从农民的微观视角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增收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一是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整体分布呈现向高收入倾斜的偏正态,农民内部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差距均显著:二是家庭人力资源、抵御农资成本涨幅能力和粮食价格谈判能力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显著,而耕地规模优势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不突出;二是农业补贴资金增加、农业补贴范围扩大对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具有正效应,且对高收入的农民产生更高的边际回报率。第七部分:阐述了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学机理,从微观视角运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一、农户获得农业补贴的次数对政策效率有负的影响;二、亩均农业补贴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VRS有正的影响。对于农户而言,农业补贴的规模效率处于递增水平,补贴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促进农业补贴综合效率的提高;三、农户对目前农业补贴计算方式的评价对农业补贴技术效率有正的影响,且显著性水平较高;四、农民对农资价格的上涨反应对VRS技术效率的影响是通过传导机制实现的。第八部分:通过比较和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及各阶段农业补贴政策制定、实施、效果和转变,为优化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国际经验借鉴。研究表明:一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初期,国内的农业发展处于“幼稚”产业阶段,依靠农业自身的产业发展难以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因此,此阶段,这些国家实施的是保护性的农业补贴政策;二是农业补贴政策需要随着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创新和完善,合理选择农业补贴工具和调整农业补贴的范围是各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第九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改进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建议:一是完善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以及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二是构建以市场机制调整为主,行政调控为辅的农业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三是采取以价格支持为基础,多项补贴有机结合的农业补贴政策综合配套措施;四是健全农业补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农户特征分类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及措施;五是推进农业补贴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全文目录


致谢  4-9
摘要  9-12
第一章 导论  12-2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5
    1.1.1 研究背景  12-14
    1.1.2 研究意义  14-15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5-20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5-17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7-20
      1.2.2.1 农业补贴及其政策含义  17-18
      1.2.2.2 国外农业补贴政策比较与借鉴  18-19
      1.2.2.3 国内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9-20
    1.2.3 简要评述  20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20-23
    1.3.1 研究目标  20-21
    1.3.2 研究思路  21-23
  1.4 研究内容  23
  1.5 研究方法  23-24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4-25
第二章 农业补贴政策评价理论分析  25-38
  2.1 概念界定  25-27
    2.1.1 农业补贴和国内农业支持分类  25-26
    2.1.2 农业补贴范畴界定  26-27
  2.2 农业补贴政策理论依据  27-32
    2.2.1 弱质产业扶持论  27-28
    2.2.2 农产品价格波动论  28-29
    2.2.3 公共产品提供论  29-30
    2.2.4 城乡反差协调论  30-31
    2.2.5 利益集团选择论  31
    2.2.6 公共政策理论  31-32
  2.3 农业补贴政策经济效果  32-37
    2.3.1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  32-34
    2.3.2 收入补贴政策效果  34-35
    2.3.3 生产补贴政策效果  35-36
    2.3.4 价格补贴政策效果  36-37
  2.4 本章小结  37-38
第三章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特征分析  38-54
  3.1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历程  40-45
    3.1.1 计划经济时期(1950—1978年)  40-41
    3.1.2 改革时期(1979—2002年)  41-43
      3.1.2.1 农业汲取深化阶段(1979—1997年)  41-42
      3.1.2.2 农业汲取向农业保护过渡阶段(1998—2002年)  42-43
    3.1.3 完善时期(2003年—至今)  43-45
  3.2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及其特征  45-48
    3.2.1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45-46
    3.2.2 现阶段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特征  46-48
  3.3 农业补贴政策阶段性目标及差异  48-51
    3.3.1 农业补贴政策阶段性目标  48-50
      3.3.1.1 计划经济时期农业补贴政策目标  48
      3.3.1.2 改革时期农业补贴政策目标  48-49
      3.2.1.3 完善时期农业补贴政策目标  49-50
    3.3.2 农业补贴政策阶段性差异  50-51
  3.4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规律  51-53
  3.5 本章小结  53-54
第四章 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统计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54-75
  4.1 河南省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回顾  54-60
    4.1.1 惠农补贴政策  54-55
    4.1.2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政策  55-56
    4.1.3 支持粮食生产政策  56-58
    4.1.4 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政策  58-60
  4.2 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评价  60-74
    4.2.1 收入补贴政策效果  60-66
      4.2.1.1 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60-63
      4.2.1.2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63-66
    4.2.2 生产性补贴政策效果  66-74
      4.2.2.1 良种补贴的政策影响  66-70
        4.2.2.1.1 对粮食生产变动的影响  67
        4.2.2.1.2 对农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67-69
        4.2.2.1.3 对良种普及推广变化的影响  69-70
      4.2.2.2 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影响  70-74
        4.2.2.2.1 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  71-73
        4.2.2.2.2 对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  73-74
  4.3 本章小结  74-75
第五章 农业补贴政策增产效果评价  75-89
  5.1 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  75-80
    5.1.1 农业补贴政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经济学机理  75-77
    5.1.2 农业补贴政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实证分析  77-80
      5.1.2.1 模型选择  77-78
      5.1.2.2 变量选取  78
      5.1.2.3 数据来源  78-79
      5.1.2.4 数据描述  79-80
      5.1.2.5 计量结果与讨论  80
  5.2 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80-85
    5.2.1 农业补贴政策影响粮食产量的经济学机理  80-82
    5.2.2 农业补贴政策影响粮食产量实证分析  82-85
      5.2.2.1 模型与变量选择  83-84
      5.2.2.2 数据描述  84
      5.2.2.3 计量结果与讨论  84-85
  5.3 农业补贴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的实践效果——以河南省为例  85-86
    5.3.1 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双增长  86
    5.3.2 地方政府鼓励种粮的积极性提高  86
    5.3.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86
  5.4 本章小结  86-89
第六章 农业补贴政策增收效果评价  89-100
  6.1 农民增收效果经济学分析  90
  6.2 计量经济模型设计  90-91
  6.3 抽样数据描述  91-97
    6.3.1 数据来源  91-93
    6.3.2 农民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  93-95
      6.3.2.1 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分组状况分析  93-94
      6.3.2.2 不同收入组农民特征分析  94-95
    6.3.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95-97
  6.4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97-98
  6.5 本章小结  98-100
第七章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评价  100-114
  7.1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评价的理论基础  100-101
  7.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介  101-104
    7.2.1 DEA模型简介  101-103
    7.2.2 DEA模型特点  103-104
  7.3 DEA模型的构建  104-105
  7.4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105-106
  7.5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评价结果  106-109
  7.6 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109-113
    7.6.1 理论假设  109
    7.6.2 Tobit模型简介  109-111
    7.6.3 模型估计结果  111-112
    7.6.4 结论与讨论  112-113
  7.7 本章小结  113-114
第八章 农业补贴政策国际经验借鉴  114-126
  8.1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演变  114-117
    8.1.1 演变历程  114-116
    8.1.2 主要政策工具  116-117
  8.2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演变  117-121
    8.2.1 演变历程  117-120
    8.2.2 主要政策工具  120-121
  8.3 日本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演变  121-124
    8.3.1 演变历程  121-123
    8.3.2 主要政策工具  123-124
  8.4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特点  124
  8.5 借鉴  124-125
  8.6 本章小结  125-126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26-134
  9.1 研究结论  126-129
    9.1.1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趋于完善  126-127
    9.1.2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取得显著效果  127-129
  9.2 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129-132
    9.2.1 完善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以及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129-130
    9.2.2 构建以市场机制调整为主,行政调控为辅的农业补贴政策运行机制  130
    9.2.3 采取以价格支持为基础,多项补贴有机结合的农业补贴政策综合配套措施  130-131
    9.2.4 健全农业补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农户特征分类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措施  131-132
    9.2.5 推进农业补贴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132
  9.3 研究展望  132-134
参考文献  134-138
附录:农业补贴调查问卷  138-145
Abstract  145-149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4. 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S232.3
  5. 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定价理论研究,G642.0
  6. 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G804.49
  7. 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S513
  8. 工厂化堆肥原料和配方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S141.4
  9. 长春岭低温低压高含蜡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TE349
  10. 甘肃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323.22
  11. 基于农户尺度陕西省典型区粮食安全研究,F326.11
  12. 阿克苏红枣种植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选择与满意度分析,F326.12
  13. 扩展与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F351.2
  14.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327
  15.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中介支持研究,F832;F224
  16. 浙江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F842.6
  17. 日伪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K265
  18. 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F842.6
  19.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F842.6
  20. 我国农业保险法律监管制度构建刍议,F842.6
  21. 基于GIS的农业地质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TP311.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