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时空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作 者: 李彦莹
导 师: 张仁陟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兰州市 土地利用
分类号: F30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强度不断增大,出现了土地退化、土地污染、水土严重流失、荒漠化等国土安全问题,人口同食物、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进行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对制定人口、经济、能源与土地利用规划及其政策,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及其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兰州市所辖的三县五区基于时间过程、空间视角,定性分析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有序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选取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兰州市土地承载力的限制因子。基于情景分析法,通过预测2015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兰州市人口、经济发展规模下的土地需求,分析区域发展、城镇化进程中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变化趋势和面临的基本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对兰州市2004、2007及2010年23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兰州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从指标的权重排序看,经济技术是兰州市综合承载力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时间尺度上,2004-2010年间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变化呈现出倒“U”的变化趋势,但其变异程度不显著。空间尺度而言,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变化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具体指数的变化看,承载能力相对较高区域的经济效益指数与经济集约度指数评价值也较大,经济效益指数与经济集约度指数对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程度较高。(2)通过对影响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四大支撑系统各指数计算和提取,得到各县区在不同支撑系统下的承载力指数。通过分析发现,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在县区之间差异较大,在各支撑系统之间亦有很大差异,并且各支撑系统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具有空间变化明显、地域分布跨度较大的特征。(3)全市主要预警指标中,人均建设用地、可吸入颗粒年平均浓度及人均水资源量处于危机状态;人均居民面积、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均处于预警状态;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红古区属于预警状态,安宁区已属于危机状态,而永登县、皋兰县及榆中县均属于良好状态。由此可知,土地因素是制约兰州市综合承载力的主要短板因素,其次是人均可用水资源量与环境空气质量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兰州市及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8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9-12
    1.1.1 本项研究的背景  9-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12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5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8
    1.3.1 研究方法  15-16
    1.3.2 研究技术方案  16-18
第二章 兰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18-28
  2.1 基于时间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24
    2.1.1 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定义  18
    2.1.2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8-19
    2.1.3 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9-24
  2.2 基于空间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28
    2.2.1 研究数据  24-25
    2.2.2 研究方法  25-27
    2.2.3 研究技术路线  27-28
第三章 兰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分析  28-42
  3.1 研究区概况  28-36
    3.1.1 自然环境概况  28-32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36
  3.2 兰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6-40
    3.2.1 土地利用现状  36-37
    3.2.2 土地利用问题  37-40
  3.3 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特点  40-42
第四章 基于时间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42-52
  4.1 基础数据来源  42
  4.2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数学方法  42-44
    4.2.1 评判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2-43
    4.2.2 多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3-44
    4.2.3 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指数计算  44
  4.3 结果与分析  44-52
第五章 基于空间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52-62
  5.1 空间差异分析  52-59
  5.2 综合评价  59-62
第六章 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预警分析及情景分析  62-72
  6.1 预警分析  62-65
  6.2 情景分析  65-72
    6.2.1 人口发展的趋势分析  65-66
    6.2.2 城镇化发展预测  66-67
    6.2.3 兰州市土地利用需求与潜力预测  67-72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2-74
  7.1 结论  72-73
  7.2 讨论  73-74
参考文献  74-78
致谢  78-79
导师简介  79-80
作者简介  80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3.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4.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5.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6.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7.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8. 黑龙江省重点开发功能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F299.27
  9. 三河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P208;P237
  10. 基于GIS的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水资源承载力研究,P208
  11. 山东省典型区域农田用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X825
  12.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13. 基于遥感和GIS的长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经济发展分析,P237;F127
  14. 山东省潍坊市市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F301.24
  15. 昆明市区周边近三十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F301
  16. 城市化视角的东乡族流迁人口宗教生活考察,B968
  17. 鹤城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F301.24
  18. 基于DEA方法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研究,F224
  19. 兰州市第二产业延伸发展研究,F427
  20. 地铁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F299.24
  21. 基于“一张图”工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应用,P208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