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杂志研究

作 者: 朱映红
导 师: 郑大华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中国农村》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 中国农村派
分类号: G237.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农村》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办的以研究农村问题为主旨的一份重要期刊,其活跃于十几个省份,出版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发表各类文章千余篇,这在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类刊物中甚为少见。它也是同时期进步刊物中研究农村问题的一面旗帜,无论是来自国内外、城市与乡村、上层与下层,只要是与农村所涉的问题,它必参与其中。然而,学术界对《中国农村》的研究却不够,只有一些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中国农村》创办人和作者群、《中国农村》参与的论战和批判、农村问题调查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缺乏对其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这与《中国农村》在近代中国学术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鉴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杂志进行系统的介绍,论述它对农村社会经济问题调查、农村社会问题论战、农村改良主义批判、农村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所作的贡献,进而分析《中国农村》的社会历史地位,丰富民国报刊史和学术史研究。本文首先介绍选题缘起、学术史回顾、文章结构及创新与不足、研究的方法与资料等。然后分六章进行专题论述。第一章介绍《中国农村》创办前后,包括发展历程、出版概况、发行与流布、作者与读者等杂志本身情况的分析。第二章围绕农村社会调查实践、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商业和金融问题等一些具体的农村问题进行研究。第三章论述中国农村社会问题论战,主要从三方面来展开,即: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论战,中国农村复兴问题论战。第四章论述中国农村改良主义批判,这主要包括对农村改良主义的态度和批判从激进的立场,到猛烈的批判,再到缓和的批判这三个阶段的内容及其变化。第五章从农村抗日救亡宣传、建立农村抗日救亡联合战线、战时农村工作等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农村抗日救亡运动。第六章则从《中国农村》的社会历史地位来着眼,分析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变迁的影响及其作用,指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该刊所走的文化宣传路线契合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进而分析它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最后,从杂志演变与历史变迁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农村》取得的成绩作出客观性评价,对其历史进步意义和社会局限性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站在历史的角度估评杂志的历史地位,笔者认为,《中国农村》积极践行了“在农村危机中探求中国民族独立前途”办刊宗旨,成就了自己的社会新闻事业。与此同时,它所持有的农村社会性质的认识、办刊思想等,在历史演进中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导论  9-2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0-11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11-16
  第三节 文章结构及创新与不足  16-17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7-21
第一章 《中国农村》创办前后  21-48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1-28
    一、创刊起因  21-23
    二、办刊经过  23-28
  第二节 出版概况  28-33
    一、办刊宗旨  28-29
    二、栏目设置  29-32
    三、投稿要求  32-33
  第三节 经营与流布  33-39
    一、经营状况  33-35
    二、广告分析  35-37
    三、地域流布  37-39
  第四节 作者群与读者群  39-48
    一、核心作者群  40-45
    二、主要读者群  45-48
第二章 农村社会经济问题调查  48-69
  第一节 农村社会调查实践  48-51
  第二节 农村土地问题  51-59
  第三节 农村商业和金融问题  59-69
    一、关于农村商业问题  59-62
    二、关于农村金融  62-69
第三章 农村社会问题论战  69-83
  第一节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方法问题论战  70-75
    一、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方法  70-72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涵和联系  72-74
    三、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  74-75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75-79
  第三节 中国农村复兴问题的讨论  79-83
第四章 农村改良主义批判  83-111
  第一节 “激进”立场与批判“改良”策略  83-89
  第二节 对农村改良主义的激烈批判  89-102
  第三节 批判改良主义言论的趋缓  102-111
第五章 农村抗日救亡运动  111-140
  第一节 农村抗日救亡宣传  111-118
  第二节 建立农村抗日救亡联合战线  118-131
  第三节 战时农村工作  131-140
第六章 《中国农村》的社会历史地位  140-150
  第一节 《中国农村》与社会性质的变迁  140-144
  第二节 《中国农村》与中国共产党  144-150
结语  150-154
参考文献  154-160
附录  160-207
后记  207-209

相似论文

  1. 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变迁研究,G525.1
  2. 新中国农村教育制度嬗变历程研究,G521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中的地方政府责任问题研究,F842.6
  4.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研究,K263
  5. 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G639.2
  6.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立法研究,F832.35
  7.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267.2
  8. 陈翰笙与19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大论战,K263
  9.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研究,K263
  10. 叶紫:苦难人生的绝叫者,I207.425
  11. 《中国农村》与《中国经济》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论战,K264
  12. 村民选举权利研究,D921
  13. 新时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及对策,G522.3
  14. 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问题研究,F321.4
  15. 村民自治和中国现代化,D422.6
  16. 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及对策,F323.6
  17. 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研究,F320
  18.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F320
  19. 农村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267.2
  20. 当代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D621.5
  21. 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R18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事业 > 各类型出版物编辑出版 > 期刊编辑出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