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异域与本土:近代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百年发展研究-兼论其对闽省侨乡教育的辐射(1840-1941)

作 者: 吴莹
导 师: 黄书光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史
关键词: 英属马来亚 华侨教育 侨乡教育 辐射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英属马来亚殖民地时代终结之前,大批华人侨居马来亚。早期英国殖民政府对华人的母语教育置之不理,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十九世纪中叶,马来亚华人自发组织兴办华侨教育,开办家塾、私塾,创设义学、书院等,其办学形式和教育内容基本是对中国本土旧式教育的移植与仿创。伴随国内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新式教育的变革,异域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在其带动下也逐步转型与发展。华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和学生数量剧增;从学前教育到中等教育,教育级别梯度延伸;新式教育逐步改良完善,女子教育全面展开;师范教育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受到重视,教育类型日趋多元化。在马来亚华校突飞猛进之时,英殖民当局对马来亚华侨教育从放任自流转为加强管制,蓄意限制并控制迅猛发展的华校。英属马来亚爱国侨胞团结起来,度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为争夺华侨势力,清政府对英属马来亚的华侨教育相当关注,遣派视学,褒奖兴学。民国政府基本沿承清末华侨教育的管理方式,同时又新增海外侨教专门管理机构、侨校调研、立案和立法等新元素,华侨教育管理逐步走向正轨。此外,近代驻外领事、华侨领袖绅商、帮派社群民众、华社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等也是马来亚华侨教育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量。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是中国本土教育体制在异域的延伸,随国内教育变革而变更,以中国的教育制度为依归。其学制取自国内,教师大多来自内地,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管理方式上都仿照中国本土的模式。课程设置以祖国历史文化为主体,兼顾侨居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形,重视英语和自然科学、实用技术课程。教科书与国内基本保持一致,内容上呈现出宣扬中华民族爱国意识与注重对祖国文化认同两大特色。马来亚华校的运作凸显社群化特征,其载体主要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亲组织和以地缘为基础的帮派组织,创立并兴办以华校为主的华文教育。社群化运作的基本模式实质为华人社团组织、华校和华商三者间的互动,其对华校的发展张力与合力并存。如同追随国内教育,受国内教育思潮牵引,使马来亚华校具有中华内核一般,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对闽省侨乡教育的反哺与辐射也清晰可见。近代闽省侨办教育体系的建构与海外华侨的慷慨捐助密不可分。华侨学校的经费主要得益于华侨或侨属的捐助,依赖于个人或团体的捐款、学杂费与学校经营收入、校友捐赠,少量来自国内与侨居地政府的补助。就其来源内容及其筹措形式而言,经费来源的主体和地域广泛,华侨捐资的具体形式多样,社会筹措形式多元化。与经费来源密切相关,华侨学校的管理体制主要依据创办者或资助者与学校的关系,管理模式主要有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单一的校长负责制两种。宏观而言,英属马来亚华侨在本土侨乡营造了良好的捐资兴学氛围,促进了新式思想的传播,改善了闽省的教育面貌;微观来看,异域华侨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为闽省侨办学校注入外向型与现代性因子,使其具有侨之特色。英属马来亚华侨身处异邦,备受欺凌,眼界又相对开阔,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教育功能在此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他们积极捐资兴学实质是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爱国意识的体现,也是其主动自觉地维护和传承中华历史传统的文化自觉的具体表达。陈嘉庚、林文庆等华侨在异域与本土倾资兴学、办学数十年,逐步形成富有远见的教育观和颇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对此深层探究,故乡情怀的归属感、兴国救国的责任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及宗亲意识和乡土情结是促使他们在海内外兴办华侨教育的内在动力源泉。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5
导论  15-35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15-17
    (一) 选题缘由  15
    (二) 选题意义  15-17
  二、文献综述  17-28
    (一) 近代华侨教育研究概述  17-21
    (二) 近代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相关研究  21-28
    (三) 对已有研究的整体评价  28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8-30
    (一) 主要研究内容  28
    (二) 主要研究方法  28-30
  四、相关的概念厘定与研究背景  30-35
    (一) 华侨与华侨教育  30-31
    (二) 侨乡  31
    (三) 英属马来亚的地域和研究时间界定  31-33
    (四) 英属马来亚早期华人移民与华人社会的建构  33-35
第一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百年发展历程  35-79
  第一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在仿创国内旧教育模式中发展(1840-1904)  35-41
    一、英属马来亚旧式华侨教育的发展  35-37
    二、国内旧式教育在英属马来亚的仿创  37-41
  第二节 英属马来亚新式华侨教育的序幕(1904-1911)  41-50
    一、清政府对华侨教育态度的转向及其参与  42-47
    二、保皇派与革命派对华侨教育的推波助浪  47-50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在外压下的不断前行(1911-1941)  50-79
    一、民国政府和殖民政府对侨校的介入  51-68
    二、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全面发展  68-79
第二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  79-102
  第一节 中国驻外领事对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的推动  79-90
    一、劝学兴教,鼓励倡导  80-84
    二、视学巡查,反馈引导  84-86
    三、介入管理,兼管指导  86-90
  第二节 英属马来亚华社侨领绅商的带动  90-97
    一、华社侨领身先士卒,促进华侨教育发展  90-93
    二、华社富商慷慨解囊,推动华侨学校建设  93-97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知识分子的驱动  97-100
    一、王佐邦:毕生从事华侨教育事业  97-98
    二、刘韵仙:四十年南洋女子中学校长  98-100
  第四节 英属马来亚华社帮派社群与民众的参与  100-102
第三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之课程、教科书与国语教学  102-138
  第一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的学制与课程  102-113
    一、英属马来亚华校的学制  102
    二、英属马来亚华校的课程  102-110
    三、英属马来亚华校课程的特色与不足  110-113
  第二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之发展  113-128
    一、清末英属马来亚华校新式教科书的勃兴  113-115
    二、民国时期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的改革  115-118
    三、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与殖民政府的查禁  118-123
    四、英属马来亚华校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  123-128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校的国语教育与教科书  128-138
    一、英属马来亚华社开展国语运动的前奏  130-132
    二、英属马来亚华社国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132-134
    三、华校国语教科书科学化的积极探索  134-138
第四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之办学特色  138-178
  第一节 马来亚华校的社群化运作及其管理机制  138-146
    一、英属马来亚华校的社群化运作  138-145
    二、英属马来亚华校的自主化管理  145-146
  第二节 会馆办学与华校办学之个案研究  146-163
    一、会馆兴学:以新加坡福建会馆为例  146-155
    二、侨校办学:以马来亚槟城钟灵中学为例  155-163
  第三节 “华”之特质:马来亚华校的中华内核  163-178
    一、对国内教育追随与认同  163-170
    二、受国内教育思潮的牵引  170-178
第五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对闽省侨乡教育辐射  178-235
  第一节 迁移与交往:近代华侨对闽省侨乡教育的反哺  178-199
    一、闽省传统人文地理生态及其近代侨乡的形成  178-183
    二、闽省侨教体系的建构与英属马来亚华侨的推动  183-199
  第二节 经费与行政:闽省与英属马来亚华侨学校的运作机制  199-222
    一、华侨学校的经费筹措与使用管理  199-211
    二、华侨学校的组织行政与校务管理  211-222
  第三节 “侨”之特色:闽省侨办学校的外向型与现代性因子  222-235
    一、办学基础的外向型与开放性  222-223
    二、办学理念与教育取向现代性  223-226
    三、办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226-235
第六章 英属马来亚华侨办学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觉  235-263
  第一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的教育功能观  235-240
    一、社会价值:从文化传承到强国兴邦  235-237
    二、育人功能:从单一到复合  237-240
  第二节 近代华侨教育家陈嘉庚和林文庆的行与思  240-255
    一、“华侨旗帜”陈嘉庚的兴学活动与理念  240-249
    二、峇峇学者林文庆的华教实践与思想  249-255
  第三节 英属马来亚华侨办学之内在动因  255-263
    一、故乡情怀的归属感  255-256
    二、宗亲意识乡土情结  256-257
    三、兴国救国的责任感  257-260
    四、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60-263
结语  263-266
参考文献  266-279
后记  279

相似论文

  1.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2.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3.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4. 粒子雾辐射散热特性的研究,TK124
  5. 偏振条件下辐射能和熵传输的数值模拟,TK124
  6. 辐射问题的球谐函数—离散坐标法研究,TK124
  7. 参与性介质方向辐射的广义多流法研究,TK124
  8.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9. 8毫米波直接检波式辐射计研究,TN850.7
  10. 空中目标与背景的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研究,TP391.41
  11. 辐射自显影胶片用于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可行性研究,R815
  12.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13. 浙粳22等浙江省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S511.22
  14. 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和光能利用研究,S511
  15. 日光温室切花郁金香生长发育和外观品质模拟模型,S682.263
  16. 基于均一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个体化管电流调制的研究,R816.2
  17.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植被生化参量反演及真实性检验研究,TP79
  18.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屏蔽治疗室的研究,TL53
  19. 流固耦合作用下载流管道声场分析,P756.2
  20. 数字采样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ADC误差分析,TN792
  21. 基于SBFEM的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TV139.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