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分析与生态设计研究

作 者: 魏长顺
导 师: 柴明良;许克福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风景园林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植物群落 评价 生态设计 芜湖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绿地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尊重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科学构建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创造健康稳定、充满活力的植物群落景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典型取样法,选择了具有典型实践意义的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专有绿地以及街旁绿地等绿地类型共98个样地,以样地内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水平为目标,对样地群落的区系组成、群落类型、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健康状况等开展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25个代表群落分别采用BIB-LCJ法、AHP法对群落美景度及群落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构建生态效益高、物种多样性丰富、结构合理、景观效果好的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有:1、98个样地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37属327种,植物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安徽地区现有植物科、属、种的51.87%、21.27%和10.18%。其中属于安徽地区地带性乡土植物的有228种,占总数的69.72%,表明芜湖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在区系组成上具有较强的地带性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所占比例最高(46%),与芜湖地区地带性植被特征相一致。乔木层中建群种与优势种共有39种,其中樟树出现频度最高,达67.35%,并且林下广泛分布有自然更新的樟树幼树及幼苗,反映了作为芜湖市市树的樟树品种对城市绿地植被外貌的决定性影响。灌木层共有树种153种,出现频度最高的是桂花(48.98%)。灌木层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占有极其相近的比重。郁闭度最大的是公园绿地,达到71.89%,其它类型绿地群落郁闭度均低于均值。群落郁闭度指标与群落更新指标均随干扰程度的增加呈完全一致的下降趋势。不同干扰等级群落的地被覆盖率指标表现出随干扰程度增加而增加的正相关关系。乔木层常绿落叶重要值也随干扰等级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尤其当干扰等级由2级提高至3级,也就是人为对群落组份始终维持排他性管理时,乔层常绿落叶重要值比由0.70迅速增加到3.43,反映出在芜湖市城市人工绿地的建设与养护管理过程中人们对乔层常绿树种的显著偏好。此外,乔层胸断面积、灌层总盖度、乔层密度、灌层密度等指标,总体上都表现出与干扰等级的显著甚至高度负相关特征,表明人为干扰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2、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公园绿地、零干扰样地、自然群落的优势度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R. Simps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H等项指标均优势明显。按样地所属林型分类,落叶阔叶林型样地地被层优势度指数与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落叶针叶林型样地Simps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E最高,表现出落叶林型绿地林下生境对于地被层植物生长的有利影响。3、分别采用BIB-LCJ法、AHP法对25个代表性样地进行群落景观和群落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风景审美评价与群落质量评价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在BIB-LCJ评价中,学生组、公众组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层次清晰、色彩对比强烈、构图完整均衡、空间疏朗通透、富有秩序美的人工群落往往能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在AHP评价中,评价体系更多关注的是群体的绿量、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的稳定与自维持机制等,能稳定发育演替、生态功能有效发挥的植物群落更容易获得认可,因此,没有干扰的自然群落以及干扰等级较低的半自然群落在评价中优势明显,得分较高,而干扰等级高的人工绿地则得分较低。4、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可以把城市绿地划分为观赏型绿地、生态型绿地、游憩型绿地和生产型绿地等四种类型。观赏型绿地应服从、服务于公众审美要求,更多关注其社会效益;生态型绿地应更多地追求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复杂的群落空间结构和稳定的群落自维持机制;游憩型绿地在其不同的功能分区中分别体现观赏型绿地与生态型绿地的要求,以生态型绿地为主;生产型绿地则侧重于为群落内个体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8
第1章 绪论  18-28
  1.1 课题背景  18-2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4
    1.2.1 植物群落研究  20-21
    1.2.2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评价研究  21-24
    1.2.3 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24
  1.3 相关理论  24-27
    1.3.1 生物多样性原理  24
    1.3.2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原理  24-25
    1.3.3 顶级群落原理  25
    1.3.4 植物群落演替原理  25-26
    1.3.5 潜在自然植被原理  26
    1.3.6 生态位原理  26
    1.3.7 景观稳定性原理  26-27
  1.4 本章小结  27-28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8-35
  2.1 研究区域概况  28
    2.1.1 区位概况  28
    2.1.2 气候条件  28
    2.1.3 地形、土壤及植被状况  28
  2.2 研究内容  28-30
    2.2.1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  28-29
    2.2.2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29
    2.2.3 样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29
    2.2.4 不同干扰水平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演替研究  29
    2.2.5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研究  29-30
  2.3 研究方法  30-34
    2.3.1 样地选择  30
    2.3.2 调查内容  30-31
    2.3.3 重要值计算  31
    2.3.4 丰富度指数R(Richness index)  31-32
    2.3.5 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  32-33
    2.3.6 均匀度指数E(Evenness index)  33
    2.3.7 优势度指数D(Dominance index)  33
    2.3.8 群落多样性指数加成  33-34
    2.3.9 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方法  34
  2.4 本章小节  34-35
第3章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35-57
  3.1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样地基本情况  35-40
  3.2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  40-48
    3.2.1 群落基本类型  40
    3.2.2 群落物种组成  40-42
    3.2.3 乔木层物种组成  42-48
  3.3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  48-54
    3.3.1 乔灌层密度比  48
    3.3.2 不同类型样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比较  48-54
  3.4 本章小结  54-57
第4章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57-72
  4.1 样地乔层物种多样性  57-59
    4.1.1 不同类型群落乔层多样性  57-58
    4.1.2 不同干扰等级群落乔层多样性  58
    4.1.3 不同成因群落乔层多样性  58-59
    4.1.4 不同林型群落多样性  59
  4.2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59-61
    4.2.1 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灌层多样性  60
    4.2.2 不同干扰等级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60-61
    4.2.3 不同成因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61
    4.2.4 不同林型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61
  4.3 地被层物种多样性  61-64
    4.3.1 不同类型群落地被层物种多样性  62
    4.3.2 不同干扰等级群落地被层物种多样性  62-63
    4.3.3 不同成因群落地被层物种多样性  63
    4.3.4 不同林型群落地被层物种多样性  63-64
  4.4 样地群落物种多样性  64-68
    4.4.1 同类型样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64-65
    4.4.2 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65-66
    4.4.3 不同干扰等级群落物种多样性  66-67
    4.4.4 不同成因群落物种多样性  67
    4.4.5 不同林型群落物种多样性  67-68
  4.5 群落多样性排序  68-69
  4.6 小结与讨论  69-72
第5章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评价  72-92
  5.1 BIB-LCJ审美评价法  72-77
    5.1.1 评价内容与方法  72-73
    5.1.2 结果与评价  73-77
  5.2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icess)  77-90
    5.2.1 评价内容与方法  77-80
    5.2.2 结果与分析  80-89
    5.2.3 两种评价方法比较  89-90
  5.3 小结与讨论  90-92
第6章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92-102
  6.1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原则  92-94
  6.2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方法  94-95
    6.2.1 生态设计方法  94
    6.2.2 生态设计的基本步骤  94-95
  6.3 芜湖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95-100
    6.3.1 芜湖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分析  95
    6.3.2 乡土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95-98
    6.3.3 生态设计的主要手法  98-100
  6.4 小结与讨论  100-102
参考文献  102-106
作者简历  106-107
致谢  107-108
附录  108-118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7.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8.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9.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0.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1.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3.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4.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5.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6.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7.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8.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9.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20.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21.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