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的社会过程

作 者: 苏煜晴
导 师: 刘杰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小群体 互动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社会过程
分类号: G6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育社会学的本质是对社会与教育之间沟通和交往机制的研究。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观察,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能转换成社会活动进行分析,在这一意义上,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过程。课堂是培养高质量学习者和现代性社会人才的社会化中介场域。在课堂场域内,教师和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参与者,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最直接体现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并表现为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处于支配性地位,表现为权威角色;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表现为受教育者.(甚至受教训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教师因为没有挑战性而缺乏主动的积极进取,学生因为没有表现性机会而缺乏创造性思考。这种单向支配型的教学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大大影响中国的教育质量。本文对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群体及其教育的社会过程。主要通过对国外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借鉴,结合国内小群体互动课堂的现状和特点,探索性研究中国大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活动的系统规范及其社会运行机制,是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一项研究。因此,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和成果既为实现课堂教学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也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化措施。本文认为小群体互动应该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导模式。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学生作为时刻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既通过教育认知社会,也通过社会接受教育,这是一个双重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形成过程。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课堂小群体内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为构建和谐的人格体系奠定社会基础。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包括小群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方法的说明;研究的逻辑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教学模式研究中所应用的教育社会学理论进行介绍。通过国外研究进程与状况及国内研究进程与趋势的综述,对国内外小群体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进程及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启示。本章第二部分以小群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所体现出的教育社会学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理论视野为指导原则,以教育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教育冲突理论与教育互动理论三大流派为具体线索对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梳理。第三章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从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构建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社会系统。首先,将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部分,包括以人际互动为核心的内部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内部系统)和以教师指导和评价的外部行为对群体内部结构的规范和监督(外部系统),通过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学生课堂教学学习效果的多方面提升进行分析解释;其次,对构建课堂教学的主要社会因素,即社会角色、人际网络和活动规范进行全方面分析,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教育活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提供理论思路。再次,构建理论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规模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以D大学为对象,对采用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进行经验研究,以获取小群体互动教学模式实践的一手资料,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这是本文的重点。第四章主要分析课堂教学的社会功能,并结合调查研究,分析小群体互动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化方面、促进同伴互助方面及现代化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与效果,进一步解读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第五章针对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学生课堂参与力度不足等具体的教学实践问题,我们给予完善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社会系统的措施。认为:合理确定小群体规模、科学设计课程内容、科学选择小群体生成方式、注重互动过程的监控与干预、公开与公正地评价小群体互动的成果,等等,这些微观的教育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而且对改善宏观的教育环境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六章主要从研究扩展视角,思考将小群体互动学习模式拓展到其他教育、学习系统,比如教师群体、学校群体,甚至社区群体,努力促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1
1 导论  11-19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3
    1.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3
  1.2 研究设计的相关说明  13-16
    1.2.1 研究对象的概况  13-14
    1.2.2 研究方法的说明  14-16
    1.2.3 研究的逻辑框架  16
  1.3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16-19
    1.3.1 研究可能的创新  16-17
    1.3.2 研究中的不足  17-19
2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梳理  19-32
  2.1 小群体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19-28
    2.1.1 国外研究进程与现状  19-23
    2.1.2 国内研究进程与趋势  23-26
    2.1.3 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26-28
  2.2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理论梳理  28-32
    2.2.1 功能主义理论  28-29
    2.2.2 教育的冲突理论  29-30
    2.2.3 教育的互动理论  30-32
3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社会系统分析  32-51
  3.1 小群体互动教学社会运作模式  32-34
  3.2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的社会角色  34-38
    3.2.1 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构成及其关系  34-36
    3.2.2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教师的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  36-37
    3.2.3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学生的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  37-38
  3.3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的人际网络  38-44
    3.3.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群体结构  38-40
    3.3.2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社会特征  40-44
  3.4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的活动规范  44-47
    3.4.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规范  44-45
    3.4.2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的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45-47
  3.5 小群体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7-51
    3.5.1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47-49
    3.5.2 小群体互动教学模式活动类型单一  49-50
    3.5.3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责任分工不明确  50-51
4 小群体互动教学的社会功能分析  51-58
  4.1 课堂教学功能的内涵  51-53
    4.1.1 对于学生个体的功能  51-52
    4.1.2 对于班级群体的功能  52-53
  4.2 小群体互动教学的社会功能现状  53-58
    4.2.1 对培养学生个性化具有明显作用  53-54
    4.2.2 同伴效应对小群体互动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54-56
    4.2.3 培养现代化素质人才的有效方式  56-58
5 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社会系统的完善  58-64
  5.1 确定小群体规模  58-59
  5.2 课程内容的选择  59-60
  5.3 小群体生成方式  60-61
  5.4 互动过程的监控与干预  61
  5.5 小群体互动的成果评价  61-64
6 结论和讨论  64-67
  6.1 结论  64-65
  6.2 进一步的讨论  65-67
附录  67-71
参考文献  71-75
科研成果  75-76
后记  76-77

相似论文

  1.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2.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3.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4.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5.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6.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7.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D630
  8. 论语文教师教学表达力,G633.3
  9.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10.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11. 趣缘群体的社会互动研究,C912
  12.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14.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G424.21
  15.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教学式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G841
  16.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17.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8.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19. 学校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研究,G637
  20. 自主学习与高中语文(粤教版)现当代散文教学,G633.3
  21. 《瞭望》与《南风窗》群体性事件报道策略比较研究,G2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