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时期“息讼会”与民间调解机制

作 者: 熊文婷
导 师: 龚汝富
学 校: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 诉讼法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民间调解 息讼会 公断员
分类号: D6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的民间调解是作为一种宣传教化方式被提倡的,主要是因为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性的特征所决定。这种特征也使得民间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必须依靠礼俗道德、风俗习惯等作为基础,并以教育、教化的方式来推进,主要体现在解决社会生活所发生的纠纷上。当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纠纷,群体中的精英作为调解人,主要依据大家熟悉的风俗礼仪、乡规民约等各种社会规范,让当事人明白事理从而自动和解。这种调解过程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是对伦理道德的强化过程,并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剧变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局面动荡,社会秩序混乱,司法机关的基础设施不足,乡村社会日益增多的纠纷与矛盾,使得国家不得不援用原有的息讼调解机制来解决这些纠纷,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事实上,国家及地方政府均有意识地发展民间调解的积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民间纠纷解决机构的设置上。民间调解组织机构在各地的应运而生以及蓬勃发展在很大意义上凸显了民间调解在民国时期的纠纷解决机制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过来,也显示了设立这种民间调解组织的现实必要性。以息讼会为例,在江西省各县推行时也有称为“息争会”,为文章需要,以下统称为“息讼会”。息讼会是国家政权试图深入到乡村社会的产物,通过颁布政策实行地方自治深化对乡村社会的控制。息讼会作为基层自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运作模式顺应了传统中国“和合”谦让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民间调解的“本土资源”优势,在世界法律学界被誉为“东方智慧”。这种基层调解组织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具有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其是国家授予地方权力依靠道德风俗及日常情理以劝和方式解决地方人民矛盾的自治机关。息讼会实质就是乡土社会用自己的乡规民约和教化维护社会平衡,其中蕴含的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向基层扩展的产物,实现了民间基层调解制度向组织化、规范化方向转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行政机关的监督,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息讼会民间调解机制特性的改变。南昌县息讼会档案是江西省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息讼会档案文献,为我们研究民国息讼会乃至民间调解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南昌县息讼档案显示:息讼会在选举公断员方面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并且在调解纠纷时,注重民间道德风俗习惯与法律的互补、互动关系。这种组织形态上的官方性质与调解意识形态上的民间性的融合,折射出了基层民间调解机制开始了现代化转型的进程。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0
  (一) 本选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7-8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背景  8-9
  (三)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  9-10
一、民国时期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  10-15
  (一) 纠纷来源和解决方式的多元化  10-12
  (二) 选择民间调解的动因与目的  12
  (三) 民国时期民间调解的概况  12-14
  (四) 民间调解的不足以及息讼会的诞生  14-15
二、息讼会的渊源、构成及运作机制  15-28
  (一) 息讼溯源及息讼会产生的基础  15-18
  (二) 息讼会概况  18-20
  (三) 息讼会功能及其组织构成  20-28
三、息讼会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异同  28-36
  (一) 息讼会与村禁约的差别  28-30
  (二) 息讼会与乡保调解的比较  30-33
  (三) 息讼会与宗族内部评理的区别  33-36
四、息讼会传统的优势与现实价值  36-39
  (一) 宽容、妥协、和解的精神  36
  (二) 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  36-37
  (三) 秩序、正义、和谐的目标  37-39
五、息讼会运作下的民间调解机制  39-46
  (一) 息讼会对民间调解规则的传承  39
  (二) 息讼会对传统民间调解机制的创新  39-41
  (三) 息讼会与其他调解机制的衔接  41-42
  (四) 息讼会隐含的制度缺陷及其评析  42-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致谢词  49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3.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4. 民国时期山西党政军期刊研究,G239.29
  5. 民国时期的通用文种研究,G279.29
  6. 民国时期的学校体育制度研究,G807.0
  7. 民国时期镇平县自治运动研究,K263
  8. 社会保险争议民事解决途径探析,D925.1
  9. 论民间调解,D926
  10. 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929
  11. 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920.4
  12. 民国时期文学书籍插图艺术研究,J218.5
  13. 中西文化冲突与梨园屯教案,K256.7
  14. 邵飘萍张季鸾比较研究,G219.29
  15. 民国时期书刊封面中汉字设计研究,J524
  16. 四川藏区民事执行问题实证研究,D925.1
  17. 民国森林法制研究,D929;F326.2
  18. 论我国法院附设诉前调解,D926
  19. 中国乡土社会ADR的构建,D621
  20. 养在深闺人未识,J209.2
  21. 四川省公路运输公司(1946-1950)研究,F5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民国时代政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