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主理论的嬗变-从卢梭、托克维尔到马克思

作 者: 陈曦
导 师: 王岩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民主 理论嬗变 人民主权 议行合一 经济民主
分类号: D0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主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民主早已有之,但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修正和理论阐述,今日之民主和古代、近代之民主已大不相同。如何在同一纬度上讨论民主,把握民主理论的嬗变,厘清多个民主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项值得学术界去深入挖掘、探讨的课题。以卢梭、托克维尔、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为切入点,探究其内在联系,找出民主发展的规律,总结过去,指导当下,很有意义。卢梭和托克维尔为民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的民主理论代表了不同时期人们对民主的不同追求。马克思对卢梭和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进行了拓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三者的民主理论是一个不断嬗变的过程,体现了民主发展的趋势。先对民主的含义进行界定和辨析是展开讨论的前提。本文所说的民主主要指一种政治理论及其政治制度。人们普遍认为,民主指的就是“人民的统治”。但是,民主问题之所以被复杂化,一是因为在不同时代,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对“人民”和“统治”的理解和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二是因为在政治思想史上民主容易和自由、平等、共和等术语相混淆。根据不同的标准,民主有多种分类。文章主要从直接民主与代议民主、保护型民主与发展型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与经济民主、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四个方面对民主进行了分类比较。早期的民主尝试主要有雅典民主、古罗马的共和制、意大利的城市国家、英国的宪政传统以及日内瓦共和国。这些历史实践是民主理论产生、发展的源泉,很多思想家从中获取了灵感,汲取了营养。民主实践在进行着,民主理论也在发展着。在卢梭之前,民主理论已经经历了古典主义和共和主义时期,进入了自由主义阶段,卢梭的民主思想本身也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鸠是早期自由主义民主思想的代表,他们对卢梭、托克维尔等人的民主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卢梭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而他本身以及他的理论也或直接或间接促进了那个时代的变革。在社会变革的呼唤和启蒙理性的孕育下,加上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经历,卢梭标榜积极民主。他以民主为剑,把目标对准一切不平等和不自由,高举启蒙大旗,勇敢地向旧秩序宣战。卢梭的民主理论,埋葬的是不自由、不平等的旧社会,开启的是一个革命的时代。异化理论和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民主理论的基础。异化思想是卢梭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并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本是自由平等的,后来社会在进步,但这种进步伴随着人的异化,一步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卢梭建构整个政治理论体系的目的就是消弭人的异化、重塑人的自由平等价值。他选择的途径就是社会契约论。古典社会契约论发展到卢梭的时候已经是第三个阶段,卢梭借鉴、吸收、批判了前人特别是霍布斯、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以人民主权为标志的社会契约论。卢梭提倡的社会契约是为了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结合者就像服从本人一样如往常般自由。他在社会契约论中还首先区分了“国家”与“政府”的严格意义。卢梭追求的民主是直接民主、发展型民主,也主要指的是政治民主、实体民主。卢梭民主理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公意”、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公民宗教等方面。卢梭的“公意”思想始终贯穿着一个重要原则: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它应属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这就是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实行直接民主制,是最终实现主权在民的形式和途径。在卢梭看来,法律和宗教是民主得以实施的保障,因而他主张实行法治和推行公民宗教。为了防止政府丧失合法性,卢梭还提出了“革命的权利”。卢梭的民主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理论本身的构建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悖论,主要体现在:无法自圆公意说的困惑、直接民主操作中的困境、“圣人立法”的矛盾、主权不受法律约束等。要客观公正评价卢梭,既要承认他对社会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要看到他的理论产生的歧变和造成的社会发展偏向。托克维尔生活在一个“民主正满帆前进”的时代。但相对于民主,他更珍爱自由。托克维尔的贵族出身和个人经历塑造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独特性。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的素材多来自于传统自由主义,其民主理论是对传统自由主义的偏差进行的矫正与创新之物。帕斯卡、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对托克维尔产生了很大影响。托克维尔谦卑地以卢梭的学生自居,不过他的民主理论几乎是卢梭的对立面。基于对卢梭积极民主的反思,托克维尔主张保护型民主。他们的理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卢梭的民主理论是“剑”,那么托克维尔的理论则是为这把“剑”打造了一个“鞘”。在珍视平等、重视政治参与、提倡公民宗教和民主新道德方面,托克维尔和卢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托克维尔不是简单地对卢梭的思想进行了继承,而是在民主理论上有了更大的突破。托克维尔针对卢梭民主理论的缺陷进行了批判性发展,看到了“多数暴政”的可能性,赞成代议制,主张司法独立和地方分权等。他的贡献主要在于,从“公意”和“人民主权”到防止“多数的暴政”、从直接民主制到代议民主制、从“主权不可分割”到司法独立和地方分权的纠偏。托克维尔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扬弃了卢梭民主理论的优缺点并加以继承超越,更在于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预见性。通过对美国民主的考察和结合法国的国情,托克维尔在那个民主刚扬帆起航的时代比其他人更深刻地看清了民主的好处,也发现了民主带来的新弊病,更难得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不少救治办法。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的“自由至上”、“多数的暴政”、“以社会制约权力”等思想,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托克维尔通过对美国民主的考察,还建立了关于民主的“新政治科学”,这是他对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贡献。托克维尔关于民主的一些认识和见解,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然,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在当今也面临着时代进步的某些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民主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内含于马克思的整体政治思想当中,并构成一个完整的子思想体系。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在卢梭、托克维尔民主理论“正”“反”之后的“合”,超越了一般民主的范围去看民主,体现了更高的层次。马克思深受卢梭政治思想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其民主理论;他把民主理论进一步深化,认识程度要高于托克维尔。马克思在承认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性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对推进民主理论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提出了无产阶级民主、经济民主、民主的消亡等概念,主张议行合一的制度形式。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在卢梭和托克维尔理论基础上的综合和全面超越,它代表着未来民主的发展趋势。在一个普遍民主并不存在的时代,马克思提出了能够实现最大多数人获得政治统治的无产阶级民主概念,是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民主概念的超越。总的来看,马克思对民主的看法是多层次的。他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把民主与自由联系起来,最终过渡到自由的民主的人类世界;对政治民主进行扬弃,把民主原则从政治领域贯彻到社会、经济各领域,提出“真正的民主制”的理想,从形式民主过渡到实质民主;通过市民社会收回国家,克服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使其互为一致,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与真正的民主;不满足于间接民主,要逐步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最终实现全体成员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不满足于无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而是要最终消灭所有阶级以及阶级统治;不满足于一个民族的解放,而是要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马克思的民主理想和民主追求不同于先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这种人类更高的民主不仅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超越,而且其实现途径和现实力量也已被马克思论证过。实践证明,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现实可行和卓有成效的,因而是科学的。总之,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在民主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理想蓝图,更是价值目标和价值定向。而且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一个远未展开的主题,期待人们更多的发现。民主追求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基本政治价值,不分种族国界,人人可以共享。然而,中国政治传统中自古有“民本”思想而少“民主”思想。我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源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是在形形色色的西方民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算作是西方民主理论的衍生品和实验品。这当中,卢梭和马克思的民主理论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最大。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卢梭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等思想,都对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并且结合中国特点进行了中国化。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受到国内的重视,因为起步晚,我们对托克维尔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系统,不够成熟,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待挖掘。谈民主理论嬗变给我们的启示,必须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也必须考虑当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利于推进民主法治,我们要追求民主,就需要克服传统文化的阻力和历史传统的惯性,努力在它与民主法治之间找到合适的出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二维互动关系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诱发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特别是政治、法律和文化的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全球的民主化。我国近代以来的民主追求经历了艰难探索和曲折前行,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时至今日民主建设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通过对西方有代表性的民主理论发展轨迹的梳理,结合近代以来我国在民主追求和建设过程中的得失,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诸如使人民主权的实现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大基层自治、培育和扶持公民社会、协调发展经济民主和党内民主、加强法治建设等。这些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和民主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6
第一章 绪论  16-26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6-18
    1.1.1 选题背景  16-17
    1.1.2 研究意义  17-18
  1.2 文献综述  18-25
    1.2.1 关于卢梭  18-21
    1.2.2 关于托克维尔  21-23
    1.2.3 关于马克思  23-24
    1.2.4 总述  24-25
  1.3 写作思路  25-26
第二章 民主概述  26-47
  2.1 民主的含义  26-30
    2.1.1 民主的概念  26-27
    2.1.2 民主与相近术语辨析  27-30
  2.2 民主的几种主要分类  30-34
    2.2.1 直接民主与代议民主  30-31
    2.2.2 保护型民主与发展型民主  31-32
    2.2.3 政治民主、社会民主与经济民主  32-33
    2.2.4 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  33-34
  2.3 民主的早期实践  34-38
    2.3.1 雅典民主  34-35
    2.3.2 罗马共和国  35-36
    2.3.3 意大利的城市国家  36
    2.3.4 英国的宪政传统  36-37
    2.3.5 日内瓦共和国  37-38
  2.4 卢梭之前民主理论的发展  38-47
    2.4.1 古典民主理论  38-40
    2.4.2 共和主义民主思想  40-41
    2.4.3 自由主义民主思想  41-47
第三章 民主之剑:卢梭向旧秩序宣战  47-67
  3.1 卢梭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  47-50
    3.1.1 社会变革的呼唤  47
    3.1.2 启蒙理性的孕育  47-48
    3.1.3 卢梭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经历  48-50
  3.2 卢梭民主理论的前提  50-54
    3.2.1 异化和平等理论  50-52
    3.2.2 社会契约论  52-54
  3.3 卢梭式民主  54-61
    3.3.1 “公意”和“众意”  54-55
    3.3.2 人民主权  55-58
    3.3.3 直接民主  58-59
    3.3.4 法治和公民宗教  59-60
    3.3.5 革命的权利  60-61
  3.4 卢梭民主理论的缺陷  61-64
    3.4.1 公意学说的困惑  61-62
    3.4.2 直接民主操作中的困境  62-63
    3.4.3 “圣人立法”的悖论  63
    3.4.4 不受法律约束的主权  63-64
  3.5 对卢梭民主理论的评价  64-67
    3.5.1 旧秩序的结束  64
    3.5.2 卢梭民主理论的歧变  64-65
    3.5.3 总评  65-67
第四章 民主之鞘:托克维尔对民主的保护  67-97
  4.1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现实条件和理论渊源  67-72
    4.1.1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历史背景  67-70
    4.1.2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学理来源  70-72
  4.2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卢梭遗产  72-76
    4.2.1 珍视平等  73-74
    4.2.2 重视政治参与  74
    4.2.3 公民宗教  74-75
    4.2.4 民主新道德  75-76
  4.3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主要贡献  76-82
    4.3.1 从“公意”和“人民主权”到防止“多数的暴政”  76-79
    4.3.2 从直接民主制到代议民主制  79-80
    4.3.3 从“主权不可分割”到司法独立和地方分权  80-82
  4.4 民主的好处、弊病及救治办法  82-91
    4.4.1 “民主的真正好处”  82-84
    4.4.2 民主社会“新的弊病”  84-87
    4.4.3 完善民主制度的一些措施  87-91
  4.5 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评价  91-97
    4.5.1 对卢梭民主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93-94
    4.5.2 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  94-97
第五章 民主之术:马克思在民主理论上的超越  97-126
  5.1 民主: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  97-98
  5.2 马克思民主理论的理论来源和历史发展  98-111
    5.2.1 理论来源  98-102
    5.2.2 形成和发展  102-111
  5.3 马克思视角下的民主  111-116
    5.3.1 民主的一般概念  111-113
    5.3.2 民主的普遍性  113-114
    5.3.3 民主的形式  114-116
  5.4 马克思对卢梭、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扬弃  116-126
    5.4.1 卢梭、托克维尔民主理论对马克思的影响  117-122
    5.4.2 马克思对民主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122-126
第六章 影响和启示  126-142
  6.1 卢梭、马克思、托克维尔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126-128
  6.2 民主理论嬗变给我们的启示  128-142
    6.2.1 人民主权的实现  128-134
    6.2.2 基层自治  134-136
    6.2.3 公民社会  136-138
    6.2.4 民主的全面性  138-139
    6.2.5 法治的民主功能  139-142
结语  142-143
参考文献  143-149
致谢  149-150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50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3.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6.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8.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9.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10.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2.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3.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4.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G625.1
  15.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16.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1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18.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9.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20. 民主政治制度必然性的社会原因探析,D033
  21. 杜威“经验”概念的独特阐释,B71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 民主、人权、民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