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27—1934年中共富农政策再研究-基于发展生产与争取群众视角

作 者: 孙启正
导 师: 曾耀荣
学 校: 赣南师范学院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富农 发展生产 争取群众 富农政策
分类号: D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20、30年代,一方面传统社会矛盾继续累积与激化,另一方面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代表的现代化进程中催生出一系列的新矛盾、新问题,加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萧条”,诸多因素交织在这一时期,导致中国乡村社会危机加剧,呈现出生存危机与发展危机并存的景象。农业恐慌,农村崩溃,农民破产的趋势,使得乡村社会整体向下沉沦。为了救治乡村,国民党、中间势力、共产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不同于前两者的改良主义,中共提出了以土地革命救治乡村的整体方案,并在苏维埃区域付诸实施。土地革命从改革农村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入手,通过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达到土地占有的相对平均,从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最终达到救济乡村的目的。然而,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毕竟不是线性的因果关系,它需要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对发展生产的重视。纵观土地革命的全过程,中共并未能形成对发展生产的持续重视。究其原因,在于它同时还面临着争取群众以推进革命的任务。而革命与建设,二者并非完全的并行不悖,甚至经常性的体现出相互龃龉的特点。革命以保证建设,却对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形成抽离效应;建设以保障革命,却对革命所需的资源汲取形成制约。在革命与建设孰轻孰重、孰缓孰急的问题上,中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整个苏区时期,这一矛盾突出体现在中共对待富农这一农村阶层的态度上。二者的统一性体现在争取革命胜利的同一个目标上,对立性则体现在发展生产要利用富农,而争取群众则要限制、削弱富农。产生矛盾的关键在于富农的阶级成分:如果把富农定位为农民,则富农是群众的一部分,是联合或中立的对象,如此,则二者是统一的;如果把富农定位为剥削分子,则富农就是敌对阶级,是打击和削弱的对象,如此,则二者存在对立。争取群众是推进革命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发展生产为革命胜利提供经济支撑,其作用更是根本性的。在土地革命的初期,由于尚未涉及发展生产的问题,并且当时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军阀、地主阶级,富农因其在反对军阀、豪绅地主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革命性而成为联合、中立的对象;随着土地革命进入到没收和分配土地阶段,富农因其利益受损逐渐表现出反革命性,而共产国际基于苏联经验的指示使得中共在富农政策上转为左倾,战争环境下“越左越革命”的话语体系既成为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护身符”,又成为他们加在毛泽东等实践派头上的“紧箍咒”。这些因素使得对富农的定位越来越左,富农从中间阶级变为与地主豪绅同等的敌对阶级,成为被打倒的对象。土地革命在完成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后,却打倒了富农这一农村最具生产力的阶层,苏区的生产发展受到阻遏,在支撑战争上日渐力不从心。发展生产与争取群众的对立性越来越压倒二者的统一性,解释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不断左倾的富农政策演变历程。从发展生产与争取群众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共的富农政策,可以深化我们对富农这一阶层历史命运的认识。而围绕富农所涉及到的革命目的与工具之辩、消解革命的因素、阶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等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7
  1.1 研究综述  9-14
    1.1.1 学术史回顾  9-13
    1.1.2 选题意义  13-14
  1.2 主要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及创新点  14-16
    1.2.1 主要研究方法  14-15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5
    1.2.3 创新点  15-16
  1.3 论文基本框架  16-17
第2章 发展生产:乡村危机与中共的解决之道  17-30
  2.1 近代乡村危机与中共的解决之道  17-21
    2.1.1 农业恐慌:生存危机与发展危机并存  17-20
    2.1.2 开展土地革命:中共救济乡村之道  20-21
  2.2 富农与富农经济:中共发展生产需要依赖的对象  21-30
    2.2.1 富农与富农经济:乡村生产力的代表  21-27
    2.2.2 富农与富农经济:可以成为中共发展生产的依赖对象  27-30
第3章 争取群众:建立与巩固政权的题中之义  30-41
  3.1 争取群众是第一要务  30-31
  3.2 土地革命:争取群众的方式  31-36
    3.2.1 土地革命:争取群众的工具  32-33
    3.2.2 没收与分配土地:争取群众的具体措施  33-36
  3.3 富农问题:争取群众的焦点问题  36-41
    3.3.1 中共语境下的富农  36-38
    3.3.2 “问题”富农与富农问题  38-41
第4章 中共富农政策探析:基于发展生产与争取群众的视角  41-60
  4.1 中立与联合富农:富农成为反军阀和地主斗争中争取的对象  41-44
  4.2 反对与打击富农:土地革命中争取群众的必然选择  44-51
    4.2.1 发展生产与争取群众:中共在土地革命中的两个目标  44-45
    4.2.2 没收富农土地:共产国际与富农政策的转向  45-46
    4.2.3 打富农:并非“反富农”的目的  46-48
    4.2.4 反对与打击富农:争取群众超越发展生产的必然选择  48-51
  4.3 削弱与驱逐富农:争取群众的极致选择  51-60
    4.3.1 争取群众及发展生产的困难:反“围剿”战争中两个难题  51-54
    4.3.2 革命向“左”转:反富农斗争的升级  54-56
    4.3.3 “查田运动”:“革命至上”主义与富农政策  56-60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60-62
参考文献  62-65
后记  65

相似论文

  1.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K263
  2.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A811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1927.7-1937.7),D231
  4. 1927年至1937年中共政治动员口号分析,K263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查田运动探析,K263
  6.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消灭富农阶级问题,K512.53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关于富农的理论认识及政策,D231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富农经济研究,F329
  9.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发展,C924.24
  10.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A841.6
  11. 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及其背景下的土地政策,D929
  12.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行政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启示,K263
  13. 邓小平的“富农”思想与中国“三农”问题,F320
  14. 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富农的政策(1949.10-1956.12),D232
  15. 张闻天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探寻,F329
  16. 土地革命时期上海地下党群众工作研究,D235
  17.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改造初探,K269.5
  18. 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评,F329
  19. 论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历史经验,F129
  20.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F323.8
  21.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富农的理论政策,D2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