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

作 者: 于媛
导 师: 田海林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民国 佛教 慈善事业 救济
分类号: B9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与中华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由兴盛走向萎靡的困境。在近代这种剧烈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佛教自身的衰落与西方文明的传入,使中国佛教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因此,佛教界开始思考和反省:如何重新树立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以佛教慈善事业作为佛教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佛教的慈善传统一直伴随着佛教在中国发展,佛教弘法利生事业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一支重要的慈善力量,在社会救济、施衣施药、慈悲护生、劝诫修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国佛教慈善事业是基于对传统佛教慈善活动的继承,再吸收西方一些慈善方面的组织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具有其内在的思想动因,即佛教的慈悲观、因果业报理论、福田思想,这些精神在民国环境下又有所继承和发展,最终推动了佛教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民国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为动荡的年代,在天灾人祸不断发生、中西慈善观念冲突交融、以及近代佛教寻求复兴的社会背景下,佛教慈善事业因“庙产兴学”的直接威胁和社会现实状况的需要,积极推动慈善救济活动,在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民国佛教界所开办的佛教慈善事业内容广泛,慈善法会可以说是佛教最为独特的慈善救济方式,此类法会宗教特色鲜明,但前人少有问津。佛教法会名目很多,而其中有关慈善内容主要是息灾祈福法会和法会过程中的放生、护生活动,近代中国各种灾难频发,佛教信徒便从佛理之中寻求解决之道,利用佛法息灾和戒杀放生实现国家安宁是佛教慈善事业在慈悲救国上的具体实践。除慈善法会以外,佛教慈善事业的募赈救灾、医疗救助、慈善教育、慈善法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若火如荼的展开,对稳定社会秩序作出巨大贡献。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佛教团体的运作和佛教高僧居士的组织。民国时期佛教团体的建立是佛教信徒摆脱传统寺院依靠的新形式,佛教团体亦成为佛教开办慈善事业的主力军,通过组织化的运行模式,佛教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佛教僧徒是慈善事业的主体,民国时期的高僧居士都有志于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对此前人多将慈善活动作为高僧居士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的一部分来论述,但这些高僧居士悲天悯世的慈悲精神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佛教慈善事业发展与民国政治局势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民国各届政权采取不同的佛教政策,因此对于佛教慈善事业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抗战时期是民国历史上特殊的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件,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佛教界也展开了全面的抗日宣传和战地救护活动,中日佛教界之间进行的对话和协商也未能挽救日本侵略之野心。中日佛教之间、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家佛教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特别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外佛教界在慈善事业上的交流和沟通,极大开阔了中国佛教慈善事业发展视野。反思民国时期佛教慈善事业,可以看到佛教慈善事业不同于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现代慈善组织,也不同于基督教在华慈善救济事业。同时因近代佛教经济状况在各地区的程度不一,也造成佛教慈善事业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特点,国内外人士对于佛教慈善事也表现出不同的认识,这是在研究民国佛教慈善事业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总体来说,民国时期佛教慈善事业在救济弱势群体、缓解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在当时国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通过总结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利于当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良好发展的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Abstract  11-14
导论  14-31
第一章 传统佛教慈善活动概论  31-46
  一、 传统佛教慈善活动的历史发展  31-42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慈善的兴盛  31-37
    (二) 隋唐时期佛教寺院慈善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37-41
    (三) 明清时期佛教慈善事业的世俗化  41-42
    (四) 晚清佛教慈善事业的衰颓  42
  二、 传统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特点  42-45
    (一) 佛教僧人慈善活动的广泛性  43-44
    (二) 佛寺慈善活动的政府委托性  44-45
    (三) 佛寺慈善机构活动的规模化  45
  小结  45-46
第二章 民国佛教慈善思想探析  46-55
  一、 民国佛教慈善思想的渊源  46-51
    (一) 佛教慈悲观  46-49
    (二) 因果报业论  49-50
    (三) 福田思想  50-51
  二、 民国佛教慈善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51-54
    (一) 福田布施精神的继承性  51-52
    (二) 佛法救世救国精神的发展性  52-54
    (三) 民国佛教慈善思想的公益性  54
  小结  54-55
第三章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兴起的背景和原因考察  55-79
  一、 社会剧变下的天灾人祸  55-60
    (一) 频繁的自然灾害  55-59
    (二) 惨烈的战乱匪患  59-60
  二、 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0-64
    (一) 传统慈善文化遭到冲击  61
    (二) 西方慈善文化的传入与吸收  61-64
  三、 近代佛教之复兴  64-67
    (一) 高僧居士领导之佛教复兴  64-65
    (二) 佛教组织团体之复兴  65-66
    (三) 佛教文教事业之复兴  66-67
  四、 “庙产兴学”风潮  67-75
    (一) “庙产兴学”之由来  68-69
    (二) “庙产兴学”之运动  69-72
    (三) 佛教界之回应  72-75
  五、 社会环境的需要  75-78
    (一) 政府财政困难和救助的不力  75-76
    (二) 沉重的社会状况  76-78
  小结  78-79
第四章 民国时期社会政治与佛教慈善事业  79-87
  一、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信教自由”下的佛教事业  79
  二、 北京政府时期佛教慈善事业的艰难发展  79-81
    (一) 北京政府时期的佛教“管理”政策  80-81
    (二) “管理”政策下佛教慈善事业的艰难发展  81
  三、 南京政府时期佛教慈善事业的制度化  81-84
    (一) 南京政府时期的佛教“监督”政策  82-83
    (二) “监督”政策下佛教慈善事业的规范化  83-84
  四、 中共政权与佛教慈善事业之关系  84-86
  小结  86-87
第五章 民国佛教慈善法会概观  87-106
  一、 慈善法会之息灾祈福活动  87-95
    (一) 息灾法会创办之缘由  87-88
    (二) 息灾法会之活动  88-93
    (三) 息灾法会之评价  93-95
  二、 慈善法会之放生与护生  95-104
    (一) 戒杀放生理念的演化  95-97
    (二) 佛教放生之活动  97-104
    (三) 佛教放生活动之评价  104
  小结  104-106
第六章 民国佛教慈善社会活动叙事  106-117
  一、 慈善救济活动  106-110
    (一) 募赈救灾  106-108
    (二) 救济弱势群体  108-109
    (三) 实施医疗救助  109-110
  二、 慈善教育活动  110-114
    (一) 实业教育活动  110-111
    (二) 学校教育活动  111-114
  三、 传播慈善思想  114-116
    (一) 通过期刊、报纸呼吁慈善  115
    (二) 亲临现场劝诫教诲  115-116
  小结  116-117
第七章 民国佛教慈善团体扫描  117-130
  一、 民国佛教慈善团体的内涵及特征  117-119
    (一) 民国佛教慈善团体的内涵  117-118
    (二) 民国佛教慈善团体的特征  118-119
  二、 民国佛教慈善团体的运行模式  119-129
    (一) 组织机构  119-122
    (二) 运行机制  122-129
  小结  129-130
第八章 民国时期佛教慈善人物的慈善活动探索  130-144
  一、 高僧大德的慈善活动探索  130-136
    (一) 弘法利生之楷模——圆瑛法师  130-134
    (二) 佛教改革之领袖——太虚法师  134-136
  二、 佛教居士的慈善活动  136-143
    (一) 白龙山人王一亭居士的救灾事业  136-138
    (二) 总理慈善家——熊希龄居士  138-139
    (三) 行脚的慈善家——高鹤年居士  139-141
    (四) 倡导护生的吕碧城女居士与丰子恺居士  141-143
  小结  143-144
第九章 佛教慈善事业与抗日战争  144-161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佛教慈善救国运动  144-156
    (一) 佛教护国救亡之宣传  144-150
    (二) 佛教护国慈善救济之开展  150-156
  二、 抗战胜利后的佛教慈善救济工作  156
  三、 民国佛教与日本及东南亚佛教慈善事业之关系  156-160
    (一) 民国佛教与日本佛教慈善事业之关系  156-158
    (二)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与东南亚国家之关系  158-160
  小结  160-161
第十章 民国时期佛教慈善事业的历史思考  161-178
  一、 佛教慈善事业与其他社会团体慈善事业之比较  161-169
    (一) 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慈善救济活动  162-166
    (二) 基督教会的慈善救济活动  166-169
  二、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特色综论  169-170
    (一) 地域特色分析  169-170
    (二) 宗派特色分析  170
  三、 民国时期慈善活动引起的社会反响  170-173
    (一) 国内社会各界对佛教慈善事业的评价  171-172
    (二) 国外人员对佛教慈善事业的评价  172-173
  四、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对当代佛教慈善事业的启示  173-177
    (一)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经验启示  173-175
    (二) 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的教训启示  175-177
  小结  177-178
结语  178-179
参考文献  179-186
致谢  186-188
在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88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3.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4.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5.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6.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7.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8.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9. 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G529
  10.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11.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12. 藏传佛教手印的符号阐释,B948
  13. 青海省河南县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B948
  14.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研究,D922.1
  1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之完善新论,D922.1
  16. 论婚内强奸的民法救济,D923.9
  17. 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F752
  18. 民国时期山西党政军期刊研究,G239.29
  19. 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R95
  20. 公务员权利司法救济可行性研究,D922.1
  21. 工商登记行为对民事权利的影响及救济,D922.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佛教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