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政治模式研究

作 者: 崔一楠
导 师: 张荣明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五胡十六国 政治模式 民族关系 冲突整合
分类号: D69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个国家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分析国家的政治模式,就是探究特定政治系统的内外环境、构成要素、行政效能以及发展方向。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无不受到本国政治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政治模式可以作为考察五胡时代种种变迁的杠杆,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十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西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民族压迫逐步升级三种因素叠加的情况,这种局面使得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胡人起义遍布各地。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结构失衡引发“八王之乱”,司马氏政权濒临崩溃。匈奴贵族刘渊凭借五部的强大,率先发难于并州,揭开了十六国的序幕。为了满足争霸战争的需要,汉赵政权经历了由攀附汉室到依傍冒顿的转变,政治重心也从谋求华夏认同向树立草原正统转移。继汉赵而起的后赵政权民族色彩十分浓厚,“崇胡重夷”成为基本国策,此举在凝聚部族势力方面作用明显,但也引发了冉闵时代的种族仇杀。以“种族文化论”的观点来看,五燕政权均出自慕容鲜卑一系。因在“八王之乱”中拥戴晋室和优抚汉人,慕容鲜卑兼并诸部,崛起于辽西。前燕建国后,慕容皝实现了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并将“封裕上书”作为施政纲领,这些举措为日后慕容儁称霸关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燕的政治模式给后燕、南燕、北燕提供了范示,慕容垂立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前燕时代的政治格局,而南燕、北燕则因国小力弱,强邻环视,只能以保境自守的策略来延续国运。十六国时代的顶峰出现在前秦时期。随着整顿内政与全面汉化的实施,怀柔政策与德治主义的推行,苻坚不但统一了中国北方,还创造了五胡时代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由于盲目自信,苻坚无视国家内部的种种隐患,急于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理想。淝水之战后,北方地区潜藏的危机瞬间爆发,如洪水猛兽般将前秦帝国吞噬。后秦是羌酋姚苌在消灭苻氏关中势力的基础上建立的,其政治进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效仿前秦模式,国力日渐强盛;后期外部局势不断恶化,内部自我调节机制丧失,权力争夺加剧,国家迅速衰亡。西晋、两秦时期的人口流动,改变了河西地区民族分布的总体格局,塑造了五凉政权的发展轨迹。前凉、西凉是十六国时期仅有的两个汉人政权,两国都以世家大族为核心,实行拥晋策略和豪强政治。后凉是氐酋吕光依靠西征军团建立的,在君主至尊心态和权力专断思想的驱使下,吕氏推行严刑重宪的治国模式。南凉、北凉立国都以部族武装为核心,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统治集团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存在差异,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政治模式。鲜卑秃发氏以河湟谷底为中心,实行胡汉分工;卢水胡沮渠氏利用民族仇恨立国,并制定了先东后西的扩张策略。虽然分裂和对峙是十六国时期的常态,但北方政权也呈现出许多共同倾向:从政治上看,胡汉分治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各政权大多有皇帝——各级官僚——州郡汉民(以“户”为单位)和单于——各级酋长——胡人部族(以“落”为单位)两套行政体系。前者是胡人对华夏制度的模仿,后者是部族传统的延续。政治实践中,神秘主义较为盛行,占星之术成为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和政治斗争的另类武器。从经济上看,尽管北方地区的商业活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但金属货币依旧在商品交换和跨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原传统的农本思想被五胡政权普遍接受,各国不乏重农、利农之举。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胡人社会的进步,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通过吸纳汉族知识分子、学习汉族文化、接受农耕文明的方式走上汉化之路。汉化过程是逐步否定民族狭隘性,从根本上消解部族内在凝聚力的过程。北方少数民族融通过这种否定和消解,融入到华夏系统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30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3-15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15-28
  第三节 本文研究主旨与章节安排  28-30
第二章 汉赵、后赵政治模式  30-80
  第一节 政治环境条件  30-44
    一、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30-36
    二、 天灾人祸激化了民族矛盾  36-41
    三、 权力结构失衡导致西晋内乱频仍  41-44
  第二节 汉赵政治模式  44-53
    一、 政治基础的形成:整合匈奴五部  44-47
    二、 攀附汉室谋求华夏认同  47-51
    三、 依傍冒顿再树草原正统  51-53
  第三节 后赵政治模式  53-62
    一、 确立政治基础:整合冀、并胡人武装  53-56
    二、 基本国策:崇胡重夷  56-58
    三、 行政运作主体的转变  58-62
  第四节 政治模式效应  62-80
    一、 正面效应  62-65
    二、 负面效应  65-80
第三章 诸燕政治模式  80-108
  第一节 政治环境条件  80-89
    一、 辽西的形势与慕容鲜卑崛起  80-86
    二、 后燕、西燕并立格局的形成  86-89
  第二节 前燕政治模式  89-95
    一、 借拥晋以自立  89-91
    二、 地方权力的分配与调整  91-94
    三、 以封裕上书为施政纲领  94-95
  第三节 后燕、北燕、南燕政治模式  95-102
    一、 后燕:力图恢复前燕时代的政治格局  96-99
    二、 北燕、南燕:以保境自守为基本国策  99-102
  第四节 政治模式效应  102-108
    一、 正面效应  102-103
    二、 负面效应  103-108
第四章 前、后秦政治模式  108-144
  第一节 政治环境条件  108-118
    一、 苻氐、姚羌两大政治集团的形成  108-111
    二、 两集团对关陇地区的争夺  111-115
    三、 华阴之战与姚苌叛秦  115-118
  第二节 前秦政治模式  118-128
    一、 整顿内政与全面汉化  119-121
    二、 怀柔政策与德治主义  121-125
    三、 对外征伐与大一统思想  125-128
  第三节 后秦政治模式  128-135
    一、 姚苌立国的政治基础  129-131
    二、 效仿前秦政治模式  131-133
    三、 两都制:长安与安定  133-135
  第四节 政治模式效应  135-144
    一、 正面效应  135-137
    二、 负面效应  137-144
第五章 五凉政治模式  144-171
  第一节 政治环境条件  144-151
    一、 西晋末年的凉州政局  144-146
    二、 前、后秦徙民政策对河西地区的影响  146-151
  第二节 诸凉政治模式  151-166
    一、 前凉、西凉:拥晋策略与豪强政治  151-157
    二、 后凉:以西征军为核心与严刑重宪的高压策略  157-159
    三、 南凉:立足河湟与胡汉分工  159-163
    四、 北凉:借民族矛盾立国与先东后西的扩张策略  163-166
  第三节 政治模式效应  166-171
    一、 正面效应  166-169
    二、 负面效应  169-171
第六章 北方政权的共同倾向  171-199
  第一节 政治领域  171-185
    一、 胡汉分治  171-180
    二、 术数对军、政活动的影响  180-185
  第二节 经济领域  185-192
    一、 北方地区的钱币流通  185-189
    二、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89-192
  第三节 文化领域  192-199
    一、 尊儒重教  192-194
    二、 佛教在北方地区的传播  194-199
第七章 结语  199-203
参考文献  203-214
致谢  214-215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215-216

相似论文

  1. 回族社区中的汉民族研究,C95
  2. 回汉族际通婚影响因素研究,C913.1
  3. 论《太平经》的“太平”政治模式及其王权实质,D092
  4. 西藏回藏关系研究,C95
  5. 明代广西府江地区民变研究,K248
  6. 和谐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D633
  7.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8. 渭南回族研究,C951
  9. 多元与和谐:河南省潢川县南海街回汉杂居宗教多元社区的个案研究,C956
  10. 利益协调视野下的中央治疆新方略研究,D674.5
  11.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研究,D035
  12. 新时期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研究,D633
  13. 唐代西北民族关系与唐诗创作,I207.22
  14. 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C95
  15. 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K28
  16. 建国初期云南边疆民族关系的调整(1950-1956),D633
  17. 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发展研究,D61
  18. 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633
  19. 清末民国时期西南基督教传播对民族关系的影响,B979
  20. 新世纪新阶段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调控研究,D633
  21. 新世纪新阶段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构建,D6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清、清以前政治 > 政治制度、国家机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