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

作 者: 李飞翔
导 师: 杨韬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传统文化 后现代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 B1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性思潮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攻城略地,攻无不克,仿佛一切都要被纳入到这一漩涡之中,人们渴望现代性的到来。然而,现代性逐渐走向了它的反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环境也持续恶化。甚至现代性引以为傲的理性本身也由从启蒙人类的角色脱变为限制人、禁锢人的牢笼。工具理性的泛滥已经夷平了意义世界的地基,抽空了价值世界的意义。真、善、美之间统一的关系已经被分割的支离破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极度推崇现代科学以及理性的人们当头一棒,科学技术成为“刽子手”。一切恶果的出现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人们开始反思、质疑现代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产生并发展起来。文章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试图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发现二者间的相通之处,从而为我们重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路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基于这样一条线索:现代性出现了问题,后现代主义试图在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走入了困境,很容易导致一种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严重后果,由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起来,并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去解读这一思潮,发现二者的相似和共通之处,从而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后现代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文章的特色之处在于运用吉登斯的“脱域理论”对现代性的实质进行了深度解析,把儒家哲学中的整体主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关于整体有机论的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且把道家哲学当中的“道生万物”的思想运用于解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关于事物内部联系的理论,从而很好地解释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当中的很多理论要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20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12
    1.1.1 课题的提出  8-9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2
  1.2 文献综述  12-17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5-17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7-20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7-19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9-20
第2章 后现代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20-33
  2.1 如何理解现代性及其问题  20-24
    2.1.1 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  20-21
    2.1.2 现代性的形成及影响  21-24
  2.2 现代性的丰富内涵和双重维度  24-27
    2.2.1 现代性的精神性维度  24-26
    2.2.2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26-27
  2.3 现代性的困境与后现代主义对它的批判与超越  27-32
    2.3.1 现代性的困境与难题  28-29
    2.3.2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9-31
    2.3.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发展  31-32
  2.4 本章小结  32-33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3-51
  3.1 什么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3-37
    3.1.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何以形成  33-34
    3.1.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34-37
  3.2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之比较  37-49
    3.2.1 二者何以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37-38
    3.2.2 儒家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38-43
    3.2.3 道家哲学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43-49
  3.3 本章小结  49-51
第4章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价值、意义及其他  51-58
  4.1 价值和意义  51-55
    4.1.1 理论价值和意义  52
    4.1.2 实践价值和意义  52-55
  4.2 未来希望何在  55-56
    4.2.1 培养新型的领导人  55-56
    4.2.2 匹夫的责任  56
    4.2.3 教育体制改革  56
  4.3 本章小结  56-58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3.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4.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5. 碰撞与融合,R-092
  6. 后现代主义下河南南阳地区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研究,G633.955
  7. 弗罗斯特诗歌面具下的个体身份建构,I712.072
  8.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道德与形式关系,I712.074
  9. 鲍曼现代性思想研究,B561.59
  10. 吉登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研究,D03
  11. 转型时期的社会焦虑研究,C912.6
  12. 西方道德教育历程的现代与后现代研究,B82
  13. 感应系统理论美学视域下的艾略特诗歌,I561.072
  14. 后现代语境下马卡宁的创作,I512.074
  15.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I0-03
  16. 建筑的本土文化,TU-86
  17. 论《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研究,I210
  18. 冯至与京派,I206.7
  19. 文本层叠: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技巧,I561.074
  20. 不经生死,焉得涅槃,B948
  21. 当代具象绘画中的单纯色现象研究,J20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世界哲学 > 现代哲学 > 二十世纪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