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雕塑考略-以国民政府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中之雕塑为例

作 者: 刘冉
导 师: 刘新
学 校: 广西艺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民国雕塑 民国全国美术展览会 西洋雕塑 民间雕刻 发展脉络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雕塑艺术的渐行东进和主动引入,使民国雕塑艺术的面貌呈现传统雕塑技法与西洋雕塑技法并立的局面。到民初,传统雕刻中大型的宗教和陵墓雕塑已趋凋萎,而小型案头装饰性雕塑仍兴盛。一批擅长石、木、竹、牙雕的民间艺术家活跃于艺坛,其作品多以装饰雕塑风格呈现。而留洋归国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学生则将西方写实雕塑艺术带回中国并落地生根,形成了与传统技法相得益彰的另一阵营。由于创作主体的身份、思想、艺术理念、教育经历、文化程度等诸多差异,使得两个阵营的艺术家基本互不干扰,各自发展。然而从三次民国美展的艺术类别划分上看,这种状态到民国中期有了些许变化。随着民国政府对雕塑艺术重视程度的提高,主流雕塑类型被引入的西方写实雕塑所完全占据,我国传统的民间雕刻从民国第二次全国美展之后被划归入工艺美术门类,从而退出官方主流雕塑艺术舞台……国民政府的全国美展作为一个缩影折射出了当时全国美术的发展水平。本文就以国民政府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中的雕塑作品为切入点来研究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面貌。由于当时社会动荡导致几次美展间隔时间较长,所呈现的展出面貌和参展艺术家的组成差异颇大。因而这三次美展成为了民国雕塑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所以本文以三次美展的时间来分割出民国时期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第一次美展中,传统民间雕刻和西方写实雕塑对半开的情况即是民国初期雕塑的发展状况;而第二次美展时中国传统民间雕刻被划归在美术工艺部,则说明民间传统雕刻已被划分在主流雕塑范畴以外;第三次美展又由于战争的原因,参展的雕塑家几乎全部由迁入大后方的艺术家组成。由此可见,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中国的雕塑艺术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在艰苦简陋的创作条件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雕塑家用艺术鼓舞国人,用才华为国争光,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典范之作。文章整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阐述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生发和举办,并概述三次全国美展筹办情况。第二部分分三个章节详细梳理了各次美展中雕塑类作品和其作者的相关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面貌。在新中国成立后,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王临乙等一批从民国走来的雕塑名家作为新中国雕塑发展的奠基人被我们所熟识。而除此之外当今学界对那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则知之甚少。由于社会的动荡和连年战乱使得当时一些艺术家被迫改行谋生,有的死于战火,有的逃亡国外,这其中不乏有享誉中外的艺术名家。他们在当年可谓名扬四海,而在当今学界却是闻所未闻。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也使得资料被长期闭锁,民国时期的雕塑艺术面貌一直扑朔迷离,无法被我们所了解。随着我国文化政策的日益开明,一些历史资料和珍贵档案逐渐浮出水面。不少在现当代鲜为人知的民国雕塑名家名作和历史事件,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期雕塑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脉络。为我们研究雕塑艺术在中国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勾勒出模糊的轮廓。本文查阅了现在所能找到的相关历史著作、杂志、报刊等档案百余种,尽力还原历史原貌,但还是难免挂一漏万。笔者愿谨已此文抛砖引玉,为日后同行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并期待有更多的同行关注这一课题,使其有更深一步的长足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7-9
Abstract  9-11
绪论  11-13
第一章 国民政府教育部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举办  13-18
  第一节 引入西方美术展览机制  13-15
  第二节 全国美术展览会的生成  15-16
  第三节 教育部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举办  16-18
第二章 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时的雕塑发展状况  18-37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雕塑资料  18-27
    一、 雕塑部出品目录  18-22
    二、 美展出版物中相关雕塑的内容  22-24
    三、 雕塑家  24-27
  第二节 传统民间雕刻与西洋写实雕塑并立  27-30
  第三节 第一代留洋雕塑家的艰难起步  30-37
    一、 1949 年前赴日本、欧美留学雕塑的艺术家  30-35
    二、 近半数留学雕塑人员参加全国美展  35
    三、 西洋写实雕塑在中国的艰难开展  35-37
第三章 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时的雕塑发展状况  37-52
  第一节 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雕塑资料  37-46
    一、 雕塑部出品目录  37-40
    二、 美展出版物中相关雕塑的内容  40-42
    三、 雕塑家  42-46
  第二节 西洋写实雕塑取代传统民间雕刻成为主流雕塑类型  46-47
  第三节 雕塑教育的初步开展  47-52
    一、 国立艺术院雕塑系  47-49
    二、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科  49-50
    三、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  50-51
    四、 其它学校雕塑系的建立  51-52
第四章 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时的雕塑发展状况  52-57
  第一节 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雕塑资料  52-55
    一、 雕塑部出品目录及讲演会  52-53
    二、 雕塑家  53-55
  第二节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雕塑家  55-57
第五章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3
图录  63-66
附录一 中华民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章程  66-67
附录二 大学院公布的全国美展决议案  67-72
附录三 《申报》刊登的全国美展会议  72-77
附录四 蔡元培《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序  77-78
附录五 《美展(三日刊)》主要内容  78-79
附录六 《我国雕塑漫话》叶恭绰  79-81
附录七 《竹刻余话》褚礼堂  81-82
附录八 《中国艺术论丛》篇名  82
附录九 第三次全国美展相关文章  82-83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3-84
致谢  84-85

相似论文

  1. 基于时间线的事件组织与摘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1
  2. 浅析吕克特的诗歌对十九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J609.1
  3. 唐前移文研究,K242
  4. 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及相关个例分析,J632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J616
  6. 20世纪20-7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研讨,J609.2
  7. 陕西快书研究,J826
  8. 西方近代城市设计思潮与中国城市居住区发展研究,TU984.12
  9. 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与翻译,H315.9
  10. 宋代界画研究,J209.244
  1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研究,D432.6
  12. 北宋禽言诗研究,I207.22
  13. “三种唱法”的发展脉络及艺术形式比较研究,J616
  14. 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G455
  15. 公司章程自治研究,D912.29
  16. 中国现代诗歌都市话语研究,I207.25
  17. 汉魏六朝哀诔祭吊文研究,I206.2
  18. 《古诗十九首》研究,I207.22
  19. 中国翻译批评思想发展初探,H315.9
  20. 济南近代园林初探,TU-098.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