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左手贝斯 右手摄影机-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作品艺术风格

作 者: 毕然
导 师: 李冬梅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广播电视艺术学
关键词: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魔幻现实主义 狂欢化 怪诞 视听风格 文本特色
分类号: J9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前南斯拉夫,地理上处于巴尔干半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历程中,前南斯拉夫战火不断,经历了数次斗争,仅国家名称就变更了四次,每次的斗争都牵涉到各民族间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巨大的差异,同时,政党间对于政权的掌控也存在着激烈的纷争。从国家政治发展历程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而正是这个动荡的国家造就了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这位导演独特的影片风格,让他在整个世界的电影版图中拥有一席之地。尽管这位优秀的电影作者的影片节奏十分平缓,但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令人觉得乏味,荒诞、讽喻以及浪漫主义的元素充斥于他的作品之中,他对于国家的那份无处宣泄的情绪以一种混乱和喧闹的状态放置于他的影片之中。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包括库斯图里卡作品的主题、叙事、表现手法、视听风格以及对视听符号的解读等内容来研读其独特的影像特点。通过研读该导演的影像特点总结这位导演的风格,研读其风格形成的原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对这位导演及其作品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关注该导演或政治主题影片的人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表现手法。本文以“作者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前南斯拉夫的发展历程为整体大背景,以库斯图里卡的《地下》、《爸爸出差时》以及《黑猫白猫》等影片为主要代表,展开对影像作品的研读和分析。笔者从视听语言、文本特色等角度对该导演的影视风格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总结出这位导演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性。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作是该国影片的一个缩略图,通过研究他来简要了解该国的影片发展概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位导演及这个国家的影片。笔者通过对这位独树一帜的电影作者的作品研读,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这位导演的作品中政治元素的表现较为明显,从毕业作品《格尔尼卡》中的排犹主义就能看出他在政治方面的高度敏感性,在《爸爸出差时》、《地下》等后期作品中,他更是对前南斯拉夫的政治现状做出了直白的表现。其次,在他的影片中,他在古典叙事的基础上进行了传承和发扬,在情节的设置方面,这位导演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了政治层面。这位导演在他的作品中将家庭作为了描绘的基本单位之一,聚焦家庭这一主题,但在描绘家庭的时候却刻意的让“父亲”这一家庭中重要的角色时常呈现出一种缺失的状态。再次,库斯图里卡在其作品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选取了“宴席”这一典型场景作为主要表现场景,隔窗拍摄也是他常用的拍摄手法之一,拼贴式剪辑的风格、吉普赛音乐等元素的合理运用让他的作品的视听风格也具有了典型的象征性。从美学及艺术表现的角度上来说,库斯图里卡的作品被贴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狂欢化”以及“怪诞”这几个标签。以上论点在本文的正文中均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和例证。无论是文本特色、视听风格还是其美学表现,这些元素的合理拼接造就了其影片张力的外在表现,也让其多次登上了各大电影节的红地毯,成为了获奖宠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绪论  10-15
  1.1 独树一帜的电影作者——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0-11
  1.2 前人研究成果  11-12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2-13
  1.4 研究意义  13-15
第二章 前南斯拉夫电影发展历程及库斯图里卡重要作品  15-22
  2.1 前南斯拉夫影片发展概况  15-17
  2.2 导演及其重要作品概述  17-19
  2.3 库式风格形成的外在因素  19-22
    2.3.1 前南斯拉夫政治策略的促进  19-20
    2.3.2 电影新浪潮对其影响极大  20-22
第三章 库斯图里卡重要作品的文本特色视听风格分析  22-50
  3.1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文本特色  22-31
    3.1.1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叙事风格  22-27
    3.1.2 情节的设置——从生活细节上升到政治  27-28
    3.1.3 人物的设置——父亲的缺失  28-31
  3.2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独特的视听风格  31-50
    3.2.1 典型的场景——宴席  31-33
    3.2.2 镜头的运用——隔窗拍摄原则  33-39
    3.2.3 剪辑的风格——拼贴式  39-41
    3.2.4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音乐音响的运用  41-44
    3.2.5 库斯图里卡电影中视听符号的象征性表达  44-50
第四章 库斯图里卡重要作品的美学及艺术表现  50-56
  4.1 魔幻现实主义  50-51
  4.2 “狂欢化”的诙谐  51-53
  4.3 怪诞中的寓意  53-56
第五章 结语  56-57
致谢  57-58
参考文献  58-61
附录  61

相似论文

  1. 论麦卡勒斯四部小说中传统南方名门幻想的颠覆与真实南方的重构,I712.074
  2. 论中西方绘画中的怪诞美,J205
  3. 解读麦卡勒斯小说的哥特艺术,I712.074
  4. 对安吉拉·卡特《血窟》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I561.074
  5. 从魔幻现实主义到女性主义,I561.074
  6. 论《马戏团之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I561
  7. 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解析,I561
  8.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9. 怪诞艺术的审美形态特征研究,J01
  10. 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J905
  11. 真实的黑人经历:解读《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I712
  12. 基于反常态创意下的怪诞图形表现探究,J524
  13. 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土著文学的联系,I73
  14. 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I207.3
  15. 巴赫金民间文化思想中的边界问题研究,I512
  16. 广西融水良双闹鱼节调查与研究,K892.4
  17. 权力交织的场域,I207.42
  18. 《拍卖第四十九批》的对话性研究,I712
  19.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狂欢精神,I313
  20. 果戈理小说中的怪诞研究,I512
  21. 狂欢中的新生,I71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