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交响诗结构研究

作 者: 冯筱莹
导 师: 冯毅
学 校: 西安音乐学院
专 业: 曲式与作品分析
关键词: 斯美塔那 交响诗 音乐分析 作曲技术
分类号: J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捷克民族作曲家贝德里希·斯美塔那(1824—1884)一生共创作了四部交响诗:《理查德三世》,《瓦尔斯坦的营地》,《哈空·亚尔》和《我的祖国》。这四部交响诗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中期非常优秀的代表作品,也是当今音乐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大型音乐文献。其中《我的祖国》这部交响诗套曲不仅奠定了斯美塔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的地位而且成为这一音乐体裁运用并创作性发展的历史经典。本文正是通过《我的祖国》这部交响诗,从音乐结构分析,和声技法,调式布局,管弦乐配器法等多个角度分析研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创作,通过对《我的祖国》这部交响诗的仔细研读,笔者对斯美塔那在交响诗作品中的创作技术手法和风格中的“延续”与“创新”进行了深入了解。本文以斯美塔那《我的祖国》这部交响诗为基点,以传统音乐的作曲技法与民族主义音乐风格的融入为切入点,从创作背景,原因,作品题材,音乐语言特征及结构等方面进行解读与研究,深入分析总结这位捷克作曲家交响诗音乐的作曲技法特点,总结作品中所出现的代表性的风格特征和技法规律。在曲式结构上,作品中并列曲式(‘莎尔卡’,‘布兰尼克’)和主题多乐章变形贯穿(‘波西米亚的平原与森林’)使用都成为这部交响诗套曲结构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而对于三部性曲式(‘维舍拉德’-混合中部复三部曲式;‘塔博尔’-插部性中部单三部曲式),以及组曲(‘沃尔塔瓦河’)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及特殊处理,细腻的体现在作品各个部分。在和声结构上,对古典主义和声体系的延续以及发展,变和弦的应用;调式上有“多样性”,“复杂化”两个主要特征,调性的单一性和双重性相结合。在音乐中,作曲家斯美塔那把对波西米亚民族语言的热爱自然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所以无论从题材选取还是语言的应用都表现出他的民族情结,而从结构形式的巧妙的安排与创作技法的独到之处表现出他对交响诗创作的热爱以及对交响诗形式的不断探索。作曲家斯美塔那在《我的祖国》这部交响诗的创作中,一方面是对“交响诗”这一音乐表现体裁做出了创作手法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对“交响诗”这一音乐表现体裁发展中创作技法和风格的创新。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绪论  9-10
第一章 斯美塔那生平及创作概括  10-13
  第一节 斯美塔那的生平简介  10-11
  第二节 斯美塔那创作时代背景  11-13
第二章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交响诗题材分析  13-16
  一.“交响诗”的由来  13
  二.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题材分析  13-16
第三章 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曲式结构  16-51
  第一节 《维舍拉德》的曲式结构和结构特点  16-22
    一.曲式结构图  16-19
    二.曲式结构特点  19-22
  第二节 《沃尔塔瓦河》曲式结构和结构特点  22-27
    一.曲式结构图  22-26
    二.曲式结构特点  26-27
  第三节 《莎尔卡》曲式结构和结构特点  27-31
    一. 曲式结构图  27-30
    二. 曲式结构特点  30-31
  第四节 《波西米亚的平原与森林》曲式结构和结构特点  31-36
    一. 曲式结构图  31-34
    二. 曲式结构特点  34-36
  第五节 《塔博尔》曲式结构和结构特点  36-44
    一. 曲式结构图  36-38
    二. 曲式结构特点  38-44
  第六节 《布兰尼克》的曲式结构和结构特点  44-51
    一. 曲式结构图  44-48
    二. 曲式结构特点  48-51
第四章 传统和声的发展与继承  51-56
  一. 古典主义和声的延续  51-53
  二. 古典主义和声的发展  53-56
第五章 《我的祖国》配器手法的特点  56-67
  一. 同主题的不同配器方法  56-57
  二. 舞蹈场景中乐器安排  57-58
  三. 圆号的功能体现  58-64
  四. 乐器组全奏的配器手法  64-67
第六章 《我的祖国》交响诗对交响诗发展的启示  67-69
结语  69-71
参考文献  71-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拉赫玛尼诺夫《科雷利主题变奏曲》op.42的音乐与演奏分析,J624.1
  2. 蒙特威尔第的前三卷牧歌研究,J609.546
  3. 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艺术风格研究,J616
  4. 李斯特交响诗研究,J605
  5. 穆索尔斯基声乐套曲《育儿室》之研究,J605
  6. 论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价值,J616-4
  7. 中国女性时尚电子杂志背景音乐研究,J60-05
  8. 金湘声乐套曲《子夜四时歌》的作品分析与歌唱研究,J605
  9. 浅析勃拉姆斯《降E大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OP.120 NO.2的钢琴演奏,J624.1
  10. 勃拉姆斯降E大调第二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研究,J624.1
  11. 李斯特四首交响诗的诗意体现,J605
  12. 台湾闽南语创作歌曲研究(1930-1970),J614
  13. 雷斯皮基《罗马松树》交响诗管弦乐技法分析,J605
  14. 门德尔松的三首序曲之研究,J605
  15. 解读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J624.1
  16. 瓦格纳《诸神的黄昏》研究,J605
  17. 魂牵梦绕,乐伴红楼,I207.411
  18.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声风格分析研究,J622.1
  19. 马勒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的音乐创作及演唱研究,J616.2
  20. 北印度雅曼拉格的分析与研究,J607
  21. 威尔第歌剧《命运的力量》中莱奥诺拉的角色塑造,J83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