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人民日报》关于1976和2008年地震的社论看主流媒体价值取向的构建

作 者: 程玲玲
导 师: 田海龙
学 校: 天津商业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社论 《人民日报》 意识形态 建构功能 称呼语 语言习惯 体裁结构
分类号: G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语篇(discourse)在当代社会中正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不论是政治语篇还是媒体语篇,都越来越成为研究者研究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以《人民日报》1976年和2008年关于唐山和汶川地震的社论报道为分析文本,通过对比分析,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人民价值取向的变化,并且进一步论证语篇的建构作用。语篇因其特有的优点成为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并且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本文依据语篇的建构功能以及语篇所含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称呼语分析法,语言习惯法以及体裁结构分析法对两篇社论进行从单个代词到从句、再到整篇社论体裁结构的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比两篇社论在语言选择方面的区别,分析得出两篇社论为了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而选择不同的语言,唐山社论的语言选择构建出毛泽东与人民特有的关系、以及阶级斗争为纲和毛泽东思想至上的社会现实。而汶川社论的语言选择构建出国家领导胡锦涛与人民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比两篇社论所反映出的不同社会现实,本文总结出从1976年到2008年,人们价值取向由坚持毛泽东思想和坚持阶级斗争转变到以人为本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全文目录


Chinese Abstract  5-6
English Abstract  6-7
Contents  7-9
1. Introduction  9-13
  1.1 The two earthquakes and the two editorials  9-11
  1.2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the study  11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aim of the study  11-12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2-13
2. Literature Review  13-27
  2.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3-18
    2.1.1 Discourse  13-16
      2.1.1.1 Different views of discourse  13-14
      2.1.1.2 Discourse and social practice  14-15
      2.1.1.3 Constitutive power of discourse  15-16
    2.1.2 Ideology  16-18
      2.1.2.1 Ideology and power in discourse  16-18
      2.1.2.2 Ideology and value-orientation  18
  2.2 Method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8-25
    2.2.1 Power and solidarity  19-22
    2.2.2 Linguistic rituals  22-23
    2.2.3 Genre and generic structure  23-25
  2.3 Previous studies of media discourse  25-27
3. A nalytical framework  27-31
  3.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itutive power of discourse and ideology  27-28
  3.2 Comprehensive analyzing methodologies  28-31
4.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two editorials  31-50
  4.1 Pronoun  31-39
    4.1.1 Third person pronoun  31-35
      4.1.1.1 Addressing the top leader  31-34
      4.1.1.2 Addressing the common people  34-35
    4.1.2 First person pronoun  35-39
  4.2 Use of linguistic rituals  39-44
    4.2.1 Quotations of Chairman Mao in Tangshan editorial  39-42
    4.2.2 Highly frequency words in Wenchuan editorial  42-44
  4.3 Generic structure  44-50
    4.3.1 The identification of basic generic units  44-45
    4.3.2 Detailed study of the generic structure of two editorials  45-50
5. Conclusion  50-53
  5.1 Findings and contributions  50-51
  5.2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51-53
Bibliography  53-57
Appendix 1 Editorial of Tangshan earthquake in 1976  57-59
Appendix 2 Editorial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59-62
Acknowledgements  62-63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3.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4. 环境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研究,G212
  5.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G219.29
  6.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7. 《人民日报》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报道比较,G212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9. 党报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问题研究,G212
  10.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11.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12. 从语用平衡假设角度看王熙凤的称呼语,H13
  13. 应用语言学英文期刊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分析,H315
  14. 口述历史纪录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J952
  15. 中、美媒体的环境报道框架分析,G212
  16. 我国新闻媒体对外引才报道研究,G210
  17.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比较研究,G212
  18. 上海世博会期间《人民日报》版面资源配置与地方形象广告,F713.8
  19. 党报人文关怀的探索,G216.3
  20. 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H313
  21.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时评专栏研究,G2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采访和报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