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技术社会下20世纪西方少年儿童小说审美颠覆

作 者: 周博文
导 师: 张永青
学 校: 中原工学院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审美颠覆 少年儿童小说 20世纪 技术社会
分类号: I10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和改变历史的动因,科技在不断革新人类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认识与体察世界的形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喷涌,传统被销毁、经典被解构、理性被批判、价值体系也随之崩盘,人类文明开始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仰危机。在文学层面,追求感官刺激与情感疏泄的商业化文学产品和揭露、呈现现代社会种种危机与弊端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并行,而后者由于其先锋式地观察、剖析、反思异化的技术社会与人类交往,严肃地审视被科技暴力肢解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人性变化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注意。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突出表现了技术异化下人类生存的窘况,从文艺层面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真实情状与境遇,通过文字,试图重塑人类的主体性与判断力。20世纪部分现代主义少年儿童小说的审美转向,在宣告纯洁童年时代消逝的同时,也呼唤着人类对真善美家园回归的渴望,少年儿童小说中的审美颠覆,是基于作家对科技异化下的现代社会强烈叩问与深刻反思。本文以20世纪现代主义少年儿童小说内容、情节、形象、结构到主题、内涵、思想、意蕴等多种审美元素的多元化价值标准转变的考察为切入点,通过从20世纪现代主义少年儿童小说中窥探现代性社会中异化的世界、社会、人类生活的真实情状这条线索,尝试性地解释科学技术与社会和少年儿童小说的作用关系,初步探讨现代主义少年儿童小说的审美取向问题。作为对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补充,对科技文化研究者,文学理论研究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绪论  10-15
  1.1 问题的提出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3
    1.3.1 研究背景  12-13
    1.3.2 研究意义  13
  1.4 研究方法  13-14
    1.4.1 新历史主义研究方法  13
    1.4.2 文本分析法  13
    1.4.3 多学科的研究视野  13-14
  1.5 创新点  14-15
    1.5.1 作为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研究的补充  14
    1.5.2 融合文学批评和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性研究视野  14
    1.5.3 科技哲学与文艺学研究的联姻:儿童文学的技术阐释理论  14-15
2.技术的物质性与文学的精神性  15-19
  2.1 技术的伦理与审美特征  15-16
  2.2 技术的物质功利性与文艺的精神功利性  16-17
  2.3 技术美与文学美的产生机制与美学特征  17-19
3.科学技术作用下的儿童文学  19-23
  3.1 人类“童年”时期与儿童时期同构复演  19
  3.2 科技发展与儿童的发现  19-21
    3.2.1 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  19-20
    3.2.2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与儿童文学发展  20-21
  3.3 科技异化与现代派儿童文学创作  21-23
4.技术社会背景下现代主义文学审美转向  23-28
  4.1 技术社会背景下现代性话题  23-24
  4.2 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反思  24-28
    4.2.1 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  24-25
    4.2.2 现代主义文学对于审“丑”话题的张扬  25-26
    4.2.3 现代主义文学:基于对技术社会的反思性  26-28
5. 20 世纪部分少年儿童小说的审美颠覆  28-36
  5.1 传统少儿小说的本质及功能  28
  5.2 技术社会下 20 世纪少年儿童小说审美分野  28-29
  5.3 传统少儿小说艺术母题  29-30
  5.4 传统少儿小说的美学倾向  30-31
  5.5 技术社会下 20 世纪部分少年儿童小说的审美颠覆  31-32
  5.6 20 世纪少儿小说中的美丑刻画  32-36
    5.6.1 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  32-34
    5.6.2 以《蝇王》为例  34-36
6.从少儿小说中窥探 20 世纪技术社会真实情状  36-49
  6.1 科学技术通往现代主义文学的进路  36-37
  6.2 《南瓜灯博士》中现代社会的异化儿童形象  37-42
    6.2.1 叛逆儿童文森特  37-39
    6.2.2 传统少年儿童小说与其美学特征比较  39-41
    6.2.3 技术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作者的影响  41-42
  6.3 《恶童日记》中恶童的“工具理性”  42-45
    6.3.1 “邪恶”的儿童  42-43
    6.3.2 与传统少儿小说美学特征比较  43-44
    6.3.3 恶童与“工具理性”  44-45
  6.4 《阿根廷婆婆》中对传统亲情伦理的解构  45-49
    6.4.1 女孩眼中的亲情世界  45-46
    6.4.2 基于非儿童本位的艺术创造  46-47
    6.4.3. 后现代主义伦理思潮在《阿根廷婆婆》中的表现  47-49
7. 技术社会构成的生存环境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  49-58
  7.1 技术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转向  49-51
    7.1.1 技术社会背景下:商品化文学产品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49-51
    7.1.2 文学的深层透视:审美的多元化趋向  51
  7.2 传统文学形象的“扁平人物”和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圆形人物”  51-54
    7.2.1 成人作品中的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表现  51-52
    7.2.2 儿童小说作品中现代主义思潮与圆形人物  52-54
  7.3 现代主义文学审美颠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艺术呈现  54
  7.4 现代主义少年儿童小说的审美颠覆  54-58
    7.4.1 以儿童视角反映激烈的社会矛盾、政治弊端、人性黑暗  56
    7.4.2 现代主义少年儿童小说:基于一种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56-57
    7.4.3 审美颠覆:儿童文学走向审丑层的初步探试  57
    7.4.4 技术社会作用:基于现代性、工具理性、反思与解构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潮作用影响  57-58
结语  58-60
参考文献  60-65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和获奖情况  65-67
致谢  67-68

相似论文

  1. 20世纪中国民族乐器改进研究,J632
  2. 从技术自主论到技术决定论,N02
  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挽救华茶的制度变迁,K258
  4.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灾荒述论,K258
  5. 论20世纪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J632.21
  6. 基于20世纪西方旧时髦体系的时装偶像风格研究,TS941.13
  7. 自然工程中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协同关系探究,N02
  8. 现代科技发展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影响研究,D648
  9. 抗战时期军事工业内迁云南的社会研究,K265
  10. 理想与激情的火花,J53
  11. 20世纪80年代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D61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本质观及其评析,I01
  13. 宋元时期山西手工技术发展的社会学考察,J509.2
  14. 20世纪70年代初期:媒介女性形象解析,C913.68
  1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服装造型结构变化的文化探析,TS941.2
  16. Diigo社会化批注技术的研究与设计,TP393.09
  17. 20世纪《艺术概论》理论框架发展状况研究,J0
  18. 作为社会技术的社会意识形态,N02
  19. 论新时期暴力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的审美颠覆,I207.42
  20. 20世纪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研究,TS941.717
  21. 20世纪70—80年代初河北环境问题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儿童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