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皮肤暴露对小鼠过敏性皮肤炎症的影响

作 者: 李俐
导 师: 杨旭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超敏反应 皮肤暴露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分类号: R7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有超过100,000种新型的人造化学物品被释放到生活的环境中。因此,存在于环境中的人造化学物品很有可能是导致人类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这些被怀疑的化学制品中,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使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DBP作为常用的塑化剂之一被广泛的添加到日常生活用品之中,尤其是个人护理产品。皮肤接触是DBP常见的暴露方式,但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Th2型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模型来观察长期皮肤暴露DBP是否会加重小鼠过敏性皮炎模型的相关症状,同时探究这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为了建立DBP长期皮肤暴露动物模型,雄性Balb/c小鼠背部毛发被剪去并每天涂抹0.1mL左右(依具体小鼠体重而定)的生理盐水或者0.4、4、40mg/kg剂量的DBP,每天涂抹一次一共涂抹40天。第41和42天,在小鼠的背部涂抹120μL的对照溶剂(1:1丙酮/DBP)或者0.5%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致敏。在第47天,用20μL对照溶剂或者0.5%FITC涂抹于小鼠右耳进行激发,小鼠左耳涂抹对照溶剂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40天的DBP(4和40mg/kg.d)皮肤暴露之后,当遇到过敏原刺激时,可以加重由过敏原诱导的接触型过敏性皮炎的相关症状,主要表现在:(1)皮肤肿胀程度增加;(2)皮肤肿胀部位Th2细胞因子(IL-4. IL-5和IL-13)和Th17细胞因子(IL-17A)分泌增加;(3)小鼠血清中T-IgE的含量上升;(4)病变部位嗜酸性粒细胞积累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程度加剧;(5)小鼠病变耳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增加。综上所述,长期皮肤暴露于某种环境毒素,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很可能使得动物或者人体变为易感染体质,从而加重过敏原所诱发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修复或者阻断毒素恶化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例如TSLP,可以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1. 绪论  11-25
  1.1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1-12
  1.2 邻苯二甲酸酯及用途  12
  1.3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类  12-13
  1.4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性质及应用  13
  1.5 DBP的暴露水平和暴露途经  13-17
    1.5.1 皮肤暴露  14-16
    1.5.2 经口暴露  16
    1.5.3 呼吸暴露  16-17
    1.5.4 注射暴露  17
  1.6 DBP的危害  17-18
    1.6.1 DB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17-18
    1.6.2 DBP的神经发育毒性  18
    1.6.3 DBP的免疫毒性  18
  1.7 过敏性皮肤炎症  18-24
    1.7.1 接触性皮肤炎症  19-20
    1.7.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免疫学机制  20-21
    1.7.3 ACD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21-22
    1.7.4 ACD动物模型  22
    1.7.5 ACD动物模型的选择  22-24
  1.8 研究意义和目标  24-25
2. 材料与方法  25-33
  2.1 实验材料  25-26
    2.1.1 实验动物  25
    2.1.2 实验试剂  25
    2.1.3 检测试剂盒和抗体  25-26
    2.1.4 实验仪器  26
  2.2 实验方法  26-33
    2.2.1 溶液的配置  26
    2.2.2 实验分组  26-27
    2.2.3 动物模型的建立  27
    2.2.4 血清样品的制备  27
    2.2.5 耳肿胀程度的检测  27-28
    2.2.6 耳组织病理学检测  28-29
    2.2.7 耳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9-30
    2.2.8 耳组织样品的制备  30
    2.2.9 血清总IgE的检测  30-31
    2.2.10 耳组织细胞因子的检测  31-32
    2.2.11 统计学分析  32-33
3. 实验结果  33-48
  3.1 小鼠耳部肿胀程度的结果  33-34
  3.2 小鼠耳部组织病理学切片的镜检结果  34-37
    3.2.1 小鼠耳组织H&E染色结果  34-36
    3.2.2 小鼠耳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36-37
  3.3 血清中T-IgE含量的结果  37-38
  3.4 小鼠耳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38-40
  3.5 小鼠耳部组织细胞因子含量的测定  40-46
    3.5.1 小鼠耳组织IFN-γ的含量  40
    3.5.2 小鼠耳组织IL-4的含量  40-41
    3.5.3 小鼠耳组织IL-17A的含量  41-42
    3.5.4 小鼠耳组织TNF-α的含量  42-43
    3.5.5 小鼠耳组织IL-5的含量  43-45
    3.5.6 小鼠耳组织IL-13的含量  45-46
  3.6 小鼠耳部组织中TSLP的含量  46-48
4. 讨论  48-54
  4.1 DBP暴露方式与暴露浓度的选择  48
  4.2 实验设计思路和检测指标的选择  48-50
  4.3 小鼠耳部肿胀程度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50
  4.4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加剧  50
  4.5 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50-51
  4.6 Th17细胞的作用  51-52
  4.7 胸腺激素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子通路  52-53
  4.8 DBP皮肤暴露推进“过敏进行时”的可能性  53-54
5. 结论  54-55
参考文献  55-65
附录1 本实验发表论文  65-75
附录2 其它已发表论文首页  75-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9-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酞酸酯类化学物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711
  2.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药物对其的影响,R96
  3. Lamin B1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大鼠尿道下裂发生中的表达变化,R699
  4.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R131
  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损伤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R114
  6.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翡翠贻贝、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的毒性效应,X174
  7. 纸质包装材料中有机污染物向液态食品中迁移行为的研究,TS206
  8.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细胞免疫学指标及发病机制研究,R135.7
  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的研究,O631.3
  1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仔鼠阴茎组织乳酸脱氢酶B差异表达的研究,R114
  11.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及其表征,TQ325.14
  12. 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以及布地奈德、卡介苗干预的影响,R725.6
  13.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14. 紫茎泽兰根系分泌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评价,S451
  15. TSLP在人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21
  16. TSLP在变应性鼻炎小鼠及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含量测定,R765.21
  17. 吸入维生素A与布地奈德对难治性哮喘大鼠肺部病理及TSLP表达的影响,R562.25
  1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大鼠尿道下裂模型的建立及病因学实验研究,R695
  19. 引黄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双酚A的现状分析及降解研究,X503.1
  20. 重庆地区环境优势PTSs污染物DBP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观察及主城区儿童行为认知发育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X503.1
  21. 甘草甜素抑制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及调节1型/2型反应的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