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联合环磷酰胺对4T1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 者: 田叶红
导 师: 黄金昶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4-T1乳腺癌 环磷酰胺 CD34MVD MMP-9HSP70PD-L1 肿瘤局部免疫 肿瘤微环境 Treg细胞 针刺
分类号: R73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肿瘤的三分之一,致死率占女性肿瘤中的第二,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约40万人死于该病,其发生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患者群也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化疗、放疗等也作为极为重要的辅助治疗。但由于化疗药物的耐药和肿瘤本身的异质性或是其他原因,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复发或带瘤生存,如何消灭这些残存的瘤体和提高治疗疗效,一直是乳腺癌治疗的难点,因此对乳腺癌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关于针灸在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动物实验较为丰富,提示针灸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从肿瘤形成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可以推断,针灸能给肿瘤患者带来益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毫针瘤周围刺可以抑制肿瘤生长,配合化疗瘤体显著缩小甚至消失。基于针刺治疗肿瘤的既往文献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针刺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肿瘤的疗效,从针刺调节免疫力和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方面,初步探索针刺抑瘤的作用机理。研究目的:研究针刺配合CTX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比较各组病理学及流式细胞学变化,从针刺对全身免疫系统及肿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着手,观察针刺配合CTX对乳腺癌的治疗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乳腺癌及其他难治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4T1乳腺癌细胞皮下注射于小鼠前肢腋窝后方,建立BALB/c小鼠4T1乳腺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9只)、药物组(9只)、针刺组(10只)、针药组(10只)。当瘤积达5mm×5mm左右时,药物组小鼠腹腔注射CTX,针刺组小鼠瘤周围刺。观察抑瘤率;测定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和CD4+CD25+Treg细胞表达;运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组织坏死及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以及HSP70和MMP-9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抑瘤率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瘤重明显减轻(P<0.05);针药组抑瘤率比药物组、针刺组显著升高(P<O.05);针刺组抑瘤率比药物组略升高(P>0.05)。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CTX与针刺对肿瘤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针刺联合CTX,其抑瘤作用更强,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TX的抑瘤作用。2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药物组脾脏指数较模型组减低(P<0.05);针刺组和针药组脾脏指数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针刺组脾脏指数比针药组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余各组小鼠胸腺指数虽与脾脏指数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以认为,环磷酰胺等细胞毒类药物可明显抑制小鼠机体免疫力,针刺可提高免疫力,针刺联合CTX,可减低CTX等细胞毒性药物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3HE染色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组织坏死及浸润各组小鼠肿瘤细胞排列紊乱;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见形态奇特、体积大的瘤巨细胞;细胞核大小、形态及染色不一,胞核增大且核质比例失调,可见巨核、双核、多核,核染色深,染色质粗颗粒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呈不对称性、多极性分裂。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的异型性看,4T1乳腺癌细胞恶性度高。但各组小鼠肿瘤异型性有差异,模型组肿瘤异型性明显大于其余三组,而针药组的异型性最小。针刺组坏死面积较药物组、针药组明显增大(P<0.05);药物组和针药组坏死面积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各组小鼠瘤体看,模型组最大,肿瘤生长越快,其内部营养供应不足,故会形成肿瘤细胞坏死,而针刺组瘤体较小,坏死程度最重,可以推断,瘤周围刺对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肿瘤细胞坏死,但联合CTX,未发现明显的协同作用。4肿瘤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生成情况IHC结果显示,模型组CD34标记的微血管阳性表达面积和IOD值较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明显升高(P<0.05);针药组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阳性表达面积和IOD值明显减低(P<0.05);针药组OD值比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与针刺组比较,阳性表达面积、OD值和IOD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据此可以认为,针刺和CTX对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微血管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针刺联合CTX,对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更强。5肿瘤组织中HSP70表达程度IHC结果显示,模型组HSP70阳性表达面积和IOD值较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明显升高(P<0.05);针药组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阳性表达面积和IOD值明显减低(P<0.05);模型组OD值比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针刺组比较,阳性表达面积、OD值和IOD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据此可以推测,针刺和CTX对小鼠HSP70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针刺联合CTX,能更显著抑制HSP70的表达。6肿瘤组织中MMP-9表达程度IHC结果显示,模型组MMP-9阳性表达面积和IOD值较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针刺组、针药组比较,阳性表达面积和IOD值明显减低(P<0.05);针刺组OD值比模型组、针药组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OD值明显减低(P<0.05)。据此可以推测,针刺和CTX对小鼠MMP-9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纯针刺或针刺联合CTX,均显著抑制MMP-9的表达。7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情况FCM结果显示,药物组PD-L1阳性率和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针药组PD-L1阳性率和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针药组PD-L1阳性率和表达量较针刺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结果,可以认为单纯CTX可提高肿瘤组织中PD-L1阳性率,发挥肿瘤免疫抑制效应,但配合针刺,从某种程度上可减轻CTX对肿瘤局部发挥免疫抑制效应。8CD4+CD25+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FCM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组织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数比药物组、针药组明显增多(P<0.05);药物组和针药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数比针刺组明显减少(P<0.05);药物组CD44+CD25+Treg细胞百分数较针药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单纯CTX或针药结合对肿瘤组织中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针刺对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无明显作用,针刺联合CTX未表现出协同作用。针药组CD25+表达强度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药物组、针刺组CD25+表达强度较模型组下降,针药组CD25+表达强度比药物组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推测,单纯针刺和CTX对肿瘤局部免疫无明显作用,但针刺联合CTX可抑制肿瘤局部负性免疫调节。9不同实验干预周期病理及流式结果变化趋势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针刺组HSP70和PD-L1的阳性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余三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不明显或不统一。由此可以推测,针刺调节肿瘤局部微环境的长期疗效较好。结论:1本实验发现,针刺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联合药物,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2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全身免疫力,联合药物,可减低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3瘤周围刺对肿瘤局部微环境起到一个良性调节作用,具体体现在减少微血管的生成;下调浸润转移相关蛋白酶(HSP70、MMP-9)的表达;联合CTX,可从某种程度上降低负性免疫调节指标(Treg细胞、PD-L1)的阳性率和表达量。4本实验分别于干预第12天、15天、18天取材,发现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瘤周围刺在肿瘤组织中HSP70和PD-L1表达量上,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故可以认为,针刺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的远期效果较好。如有可能,后续实验将进一步延长干预时间,增大样本量,并观察小鼠生存期。

全文目录


目录  3-6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中英文缩略词  13-15
综述一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运用进展  15-25
  1 改善手术放化疗副反应  15-18
    1.1 消化道反应  15-16
    1.2 骨髓抑制  16-17
    1.3 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  17
    1.4 其他不良反应  17-18
  2 改善癌性疼痛  18-19
  3 改善肿瘤相关症状  19
  4 调节机体免疫  19-20
  5 结语及展望  20-21
  参考文献  21-25
综述二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进展  25-31
  1 抑制肿瘤生长  25-26
    1.1 药物增效  25
    1.2 抑制肿瘤淋巴血管生长  25
    1.3 纠正活动性节律紊乱  25-26
    1.4 免疫调节  26
    1.5 其他  26
  2 改善癌性疼痛  26-27
    2.1 抑制脊髓背角GFAP表达  26-27
    2.2 调节β-EP含量  27
    2.3 其他  27
  3 改善骨髓抑制  27-28
    3.1 上调骨髓相关修复基因  27
    3.2 调节造血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27-28
    3.3 调节骨髓造血微环境  28
  4 结语及展望  28-29
  参考文献  29-31
实验研究部分  31-59
  前言  31
  1. 实验材料  31-33
    1.1 细胞株  31
    1.2 实验药品及针刺工具  31
    1.3 试剂  31-32
    1.4 仪器及设备  32
    1.5 试剂配制  32-33
  2 实验方法  33-38
    2.1 实验动物的饲养  33
    2.2 4T1乳腺癌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33
    2.3 动物造模  33-34
    2.4 动物分组及干预  34
    2.5 实验取材  34-35
    2.6 检测指标及方法  35-38
      2.6.1 一般状态  35
      2.6.2 抑瘤率  35
      2.6.3 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35
      2.6.4 HE染色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组织坏死及浸润  35-36
      2.6.5 IHC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HSP70和MMP-9表达情况  36-37
      2.6.6 FCM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CD4~+CD25~+Treg细胞表达情况  37-38
    2.7 统计学分析  38
  3 结果  38-51
    3.1 一般状况  38-39
    3.2 抑瘤率  39
    3.3 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  39-40
    3.4 HE染色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组织坏死及浸润  40-41
    3.5 肿瘤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生成情况  41-43
    3.6 肿瘤组织中HSP70表达程度  43-45
    3.7 肿瘤组织中MMP-9表达程度  45-47
    3.8 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情况  47-49
    3.9 CD4~+CD25~+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49-51
  4 讨论  51-56
    4.1 针刺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51-52
      4.1.1 针刺治疗肿瘤的传统医学溯源  51
      4.1.2 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肿瘤的研究  51-52
      4.1.3 针刺治疗肿瘤的意义  52
    4.2 针刺联合CTX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  52-56
      4.2.1 针刺联合CTX对全身免疫的影响  52-53
      4.2.2 针刺联合CTX对肿瘤局部免疫的影响  53-54
      4.2.3 针刺联合CTX对肿瘤微血管的影响  54-55
      4.2.4 针刺联合CTX对浸润转移相关蛋白酶(MMP-9、HSP70)的影响  55
      4.2.5 针刺联合CTX通过微环境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  55-56
    4.3 对本实验针刺操作方法的探讨  56
  5 结语  56-57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61
个人简历  61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3.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同种心脏移植中对Treg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R654.2
  5. CGRP、OPG在大鼠疲劳性骨折胫骨组织中的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G804.2
  6. 针刺对Bell氏麻痹患者血浆中SP、VIP、CGRP含量的影响,R246
  7.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及与免疫衰老的相关性研究,R734.2
  8. 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R87
  9. 针刺预处理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45
  10. 基于针刺加固的高温滤料玻纤基布损伤性研究,X701.2
  11.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12. 应用SPECT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R749.94
  13.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14. 胆总管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针刺研究,R246.2
  15. 氟骨症脾肾论治针刺临床研究,R246.1
  16.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R246
  17. 针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246.6
  18. 李文金教授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R256.23
  19. 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临床观察,R256.23
  20. 《素问·痿论》补荥通俞针刺治疗痿病的理论研究,R221.1
  21. 针刺对多重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乳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