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pH响应智能聚合物用于基因输送研究

作 者: 王凯
导 师: 隋梅花;申有青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pH响应 电荷反转 基因输送
分类号: R73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尽管非病毒基因输送系统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人体和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重屏障,使非病毒基因输送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及体内应用受到严重限制。鉴于肿瘤组织具有一些区别于正常组织的结构和代谢特点(如肿瘤的酸性环境、肿瘤细胞内高活性氧自由基等),可以通过设计对肿瘤组织某种环境特性敏感的基因载体结构,实现肿瘤靶向释放,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和降低毒副反应。目前对环境响应性基因输送体系的设计中以pH响应的聚合物最受广泛关注和重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含有pH响应基团的聚合物,并对其作为智能基因输送载体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期望通过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来克服基因输送过程中的主要屏障,实现高效基因输送。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将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A)通过迈克尔加成的方式嫁接到支链状PEI (bPEI,25kDa)骨架上,形成pH响应可降解聚合物PEI-DMAEA。PEI-DMAEA表现出pH敏感水解特性,在酸性条件下水解速率较慢,但在生理pH下聚合物很快发生水解,其表面电势很快从正电变为负电。这种特性使PEI-DMAEA与DNA形成的复合物被细胞内吞到内涵体之后,DNA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而当复合物从内涵体逃逸到胞浆后, PEI-DMAEA快速水解并发生由正电向负电的电荷反转过程,随之将DNA彻底释放。实验表明,N/P在10以上时,PEI-DMAEA能够将DNA完全包裹并压缩,形成的纳米复合物粒径约150nm。但由于PEI-DMAEA在生理条件下水解速度过快,导致其与DNA形成复合物的基因转染效率偏低,最高仅7.40%。为调节PEI-DMAEA的水解速率,进一步利用碘甲烷将PEI-DMAEA中的部分三级胺季胺化。季胺化后,聚合物的水解速率明显降低,且季胺化程度越高水解速率越慢。选取40%、50%、60%季胺化的聚合物,在N/P为40时对DNA进行压缩包裹,并进一步在所形成的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带有负电荷的乙氧基甲基丙烯酸(EOMA)和丙氧基甲基丙烯酸(POMA)的共聚物(pEP, EOMA与POMA的摩尔比为1:1),最终获得带负电的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研究发现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摄取效率及基因转染效率均有了显著提高,最高转染效率可达未修饰PEI/DNA复合物转染效率的2倍。第二部分工作是在赖氨酸基础上,设计合成新型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聚赖氨酸苄酯。HPLC的表征显示,在pH7.4条件下,聚赖氨酸苄酯50h后的水解达到100%,然而在pH5.0条件下只水解40%左右,表明该新型聚合物具有pH敏感的水解特性。在体外培养的H1299人肺癌细胞系和HepG2肝癌细胞系中,聚赖氨酸苄酯的细胞毒性较PEI (25kDa)相比明显降低,提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在N/P比率较低的情况下,聚合物已能很好地与DNA络合并形成稳定的、粒径约150zm的纳米复合物。DNA酶降解实验证实聚合物能够充分保护DNA免于被DNA酶降解。利用体外培养的H1299细胞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等技术,我们观察了聚合物/DNA纳米复合物的亚细胞分布并检测了纳米复合物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在处理细胞24h后,纳米复合物主要粘附在细胞膜上,小部分进入内涵体中,而处理36h后纳米复合物主要存在于内涵体中。基因转染实验表明,在氯喹存在的实验情况下,纳米复合物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高达40%左右,与PEI/DNA纳米复合物介导的转染效率相当,但其毒性较PEI明显降低。简言之,本论文设计和研究的两种新型pH响应智能聚合物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并有望为基因治疗提供高效低毒的非病毒输送载体。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前言  13-31
  1.1 基因治疗简介  13-16
  1.2 肿瘤及其微环境  16-20
    1.2.1 肿瘤  16
    1.2.2 肿瘤微环境  16-20
  1.3 基于pH响应特性的非病毒基因输送体系  20-28
    1.3.1 pH催化可降解聚合物  20-23
    1.3.2 组氨酸修饰的聚合物载体  23-25
    1.3.3 烷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25-28
  1.4 聚乙烯亚胺  28-29
  1.5 课题的提出  29-31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35
  2.1 实验试剂  31-32
  2.2 实验仪器  32-33
  2.3 质粒  33
  2.4 细胞  33
  2.5 工作溶液  33-35
    2.5.1 常规溶液  33-34
    2.5.2 实验所用MTT  34-35
第三章 可降解电荷反转PEI衍生物用于基因输送的研究  35-67
  3.1 引言  35-37
  3.2 实验方法  37-46
    3.2.1 质粒扩增与提取  37
    3.2.2 细胞培养  37-38
    3.2.3 p(EOMA-POMA)共聚物(pEP)的合成  38-39
    3.2.4 p(EOMA-POMA)共聚物(pEP)的转变pH检测  39
    3.2.5 p(EOMA-POMA)共聚物(pEP)的溶血能力检测  39
    3.2.6 PEI-DMAEA的合成  39-40
    3.2.7 PEI-DMAEA的季胺化  40
    3.2.8 PEI-DMAEA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电荷变化情况  40-41
    3.2.9 不同程度季胺化的PEI-DMAEA在pH 7.4缓冲溶液中的电荷变化  41
    3.2.10 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41
    3.2.11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41
    3.2.12 纳米复合物物理性能测定  41-42
    3.2.13 DNA凝胶阻滞电泳实验  42
    3.2.14 细胞毒性实验  42-43
    3.2.15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摄取量检测  43-44
    3.2.16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亚细胞分布实验  44
    3.2.17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体外细胞转染  44-45
    3.2.1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45-46
  3.3 结果与讨论  46-66
    3.3.1 阴离子聚合物pEP的化学表征  46-48
    3.3.2 阴离子聚合物pEP的亲疏水转变pH检测  48-49
    3.3.3 阴离子聚合物pEP的溶血实验  49
    3.3.4 PEI-DMAEA的化学表征  49-50
    3.3.5 PEI-DMAEA的细胞毒性检测  50-51
    3.3.6 PEI-DMAEA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电荷变化情况  51-52
    3.3.7 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52-53
    3.3.8 DNA从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中的释放  53-54
    3.3.9 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体外基因转染  54-55
    3.3.10 不同程度季胺化的PEI-DMAEA在pH 7.4缓冲溶液中的电荷变化  55-56
    3.3.11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56-58
    3.3.12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58-59
    3.3.13 pEP/PEI-DMAEA/DNA中聚合物与DNA络合及对DNA的保护  59-60
    3.3.14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  60-61
    3.3.15 pEP/PEI-DMAEA/DN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摄取和亚细胞分布  61-63
    3.3.16 pEP/PEI-DMAEA/DNA复合物介导的体外基因转染  63-66
  3.4 本章小结  66-67
第四章 聚赖氨酸苄酯用于基因输送的研究  67-81
  4.1 引言  67-68
  4.2 实验方法  68-73
    4.2.1 聚赖氨酸苄酯的合成  68-69
    4.2.2 聚赖氨酸苄酯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水解  69-70
    4.2.3 细胞毒性实验  70
    4.2.4 pLLB/D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70-71
    4.2.5 纳米复合物理化特性表征  71
    4.2.6 DNA凝胶阻滞电泳和酶解实验  71
    4.2.7 纳米复合物亚细胞分布实验  71-72
    4.2.8 pLLB/DNA纳米复合物的体外基因转染  72-73
  4.3 结果与讨论  73-80
    4.3.1 聚赖氨酸苄酯的化学表征  73-74
    4.3.2 聚赖氨酸苄酯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水解曲线  74
    4.3.3 聚赖氨酸苄酯的细胞毒性  74-75
    4.3.4 pLLB/DNA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75-76
    4.3.5 pLLB与DNA的络合及对DNA的保护作用  76-78
    4.3.6 pLLB/DN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摄取和亚细胞分布  78-79
    4.3.7 pLLB/DNA纳米复合物的体外基因转染  79-80
  4.4 本章小结  80-8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81-83
参考文献  83-89
作者简介  89

相似论文

  1. 用于药物输送的刺激响应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可控合成研究,TQ460.1
  2. 聚乙二醇-b-聚(氨基已内酯)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O631.3
  3. 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研究以及pH响应性液相超疏油材料的制备,TB304
  4. 基于配位键的白蛋白纳米颗粒pH响应性药物释放体系,TB383.1
  5. 高效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重组树突状细胞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R730.5
  6. 基于L-赖氨酸的环境响应性聚氨酯的合成、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阿霉素的控制释放,TQ460.1
  7. 用于防龋DNA疫苗粘膜给药的阳离子脂质体载体的研究,R392.1
  8. 自组装纳米载体用于基因输送的研究,Q782
  9. 肿瘤弱酸性微环境响应壳聚糖基给药载体的研究,O631.3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TQ320.1
  11. 胍基化聚乙烯亚胺非病毒转基因载体,R346
  12. 基于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的小鼠攻毒模型以及新型阳离子载体促进DNA疫苗黏膜初免效果研究,R392
  13. 基于磷酸酯的高分子作为药物及基因输运载体的研究,Q789
  14. 特异性艾滋病核酸疫苗转导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R392.1
  15. 基于聚乙烯二氨基三嗪的氢键型转基因载体,R346
  16. 基于半乳糖修饰的聚乙烯二氨基三嗪共聚物转基因载体,R346
  17. 稀土离子和聚酰胺类高分子微凝胶颗粒相互作用的研究,TB381
  18. 聚阴离子/两性壳聚糖复合物用于蛋白质药物pH响应性释放,TQ464.7
  19. 内皮抑素基因非病毒载体肌肉注射联合电脉冲体内转染的研究,R73-3
  20. NT-3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再生的研究,R651.2
  21.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R3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一般性问题 > 肿瘤治疗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