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

作 者: 李向京
导 师: 寇清杰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
关键词: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 意识形态理论 形成 历史评价
分类号: D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拉法格、梅林、卢森堡等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们,力所能及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结合斗争实际广泛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泉源之一,为保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拉法格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第二国际理论家中最为典型的。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构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对宗教本质和作用的阐述,对资产阶级宗教和道德的批判,无不折射出他的机敏和睿智。梅林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他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指出了它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在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道德论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新领域。卢森堡在同改良主义意识形态斗争中是最积极的、不调和的反对者和批评者,她揭示了伯恩施坦主义的思想渊源、实质、社会阶级基础和思想内容,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改良主义意识形态所进行的顽强斗争是卢森堡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对于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应该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评析。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的,他们的理论在总体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都正确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命脉,同时,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共同的弱点和不足。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理解的不充分,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有时有简单化、肤浅的缺陷,更多地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层面的诠释,而对不断发生的新情况,难以有理论上的积极地应对。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与当代中国在过渡性和变革性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重新审视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遗产,可以发现他们的理论为中国化的意识形态理论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资料。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该以第二国际这个“史”为鉴,在对左派理论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全面梳理、准确把握、批判借鉴的基础之上,发掘其对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启示意义,反思他们的理论得失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积极影响,使马克思主义避免重蹈第二国际时的被边缘化的境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导论  12-19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3-15
  第三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7-18
  第五节 研究框架  18-19
第二章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19-34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4
    2.1.1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19-20
    2.1.2 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  20-21
    2.1.3 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思潮的新变化  21-24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变化  24-31
    2.2.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发展  24-25
    2.2.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25-29
    2.2.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理论分歧  29-31
  第三节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渊源  31-34
    2.3.1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  31-32
    2.3.2 晚年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2-34
第三章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34-56
  第一节 保尔·拉法格的意识形态理论  34-43
    3.1.1 拉法格对意识形态本质的理解  34-35
    3.1.2 拉法格论资产阶级宗教意识形态  35-39
    3.1.3 拉法格论资产阶级道德意识形态  39-43
  第二节 弗兰茨·梅林的意识形态理论  43-50
    3.2.1 梅林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和理解  43-45
    3.2.2 道德意识形态批判是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45-48
    3.2.3 梅林论宗教意识形态  48-49
    3.2.4 文艺批评是梅林意识形态理论的突出贡献  49-50
  第三节 罗莎·卢森堡和改良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  50-56
    3.3.1 改良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  50-51
    3.3.2 卢森堡与改良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  51-54
    3.3.3 卢森堡的阶级意识思想  54-56
第四章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评价  56-81
  第一节 第二国际左中右三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分析比较  56-62
    4.1.1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特点分析  56-57
    4.1.2 第二国际右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57-59
    4.1.3 第二国际中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59-62
    4.1.4 第二国际左中右三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比较  62
  第二节 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62-68
    4.2.1 拉法格意识形态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贡献  63-64
    4.2.2 梅林意识形态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贡献  64-66
    4.2.3 卢森堡意识形态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贡献  66-67
    4.2.4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泉源之一  67-68
  第三节 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意义  68-81
    4.3.1 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69-73
    4.3.2 有助于我们更有力地批判时下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社会学说  73-76
    4.3.3 有助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自觉  76-77
    4.3.4 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  77-81
第五章 结论  81-82
参考文献  82-84
致谢  84-85
个人简历  85-86

相似论文

  1.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WiMAX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研究,TN821.91
  5. 多载波CDMA的信道编码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TN929.533
  6.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7.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8.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9. 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TQ127.1
  10. 查尔斯·蒂利现代欧洲国家形成理论研究,D09
  11.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2. StFT和StAP1的克隆及反义CONSTANS马铃薯植株块茎形成分析,S532
  13. β-榄香烯对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研究,R734.2
  14. 录音档案袋评价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G623.31
  15.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6. RPDs修复材料对口腔优势菌表面粘附性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6
  17.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P-2与CD105的表达和意义,R734.2
  18. 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分析和ERβ在其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R758.63
  19. 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20.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HPF4抗体的临床意义,R692.5
  21. 哈泥泥炭地泥炭藓植物孢蒴生产与孢子萌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Q94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第二国际(1889~190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