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56例“自述不明原因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部分随访研究

作 者: 谢栩硕
导 师: 曾文铤
学 校: 广州医学院
专 业: 传染病学
关键词: 自述不明原因感染者 临床特征 随访
分类号: R51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艾滋病是人感染艾滋病毒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自从1981年美国报告世界首例艾滋病以来,已发现随着艾滋病毒感染在人群中播散,艾滋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愈来愈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开始出现,主要问题之一是“艾滋病恐惧症”。国外主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即在艾滋病的流行初期,“艾滋病恐惧症”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轰动一时。“艾滋病恐惧症”在当时就受到西方医学界的关注,分别称为“pseudo-AIDS syndrome”、“AIDS-panic”、“AIDSphobia”、“the worried well of AIDS”等。但是此后在西方国家只有散在的此类病例报告,至今趋于平息。我国于1985年6月发现首例外籍艾滋病人。从1985年至80年代末为艾滋病于中国大陆的散发期。于90年代前半期,为中国大陆的艾滋病局部流行期,而从90年代后半期至今,则为中国大陆的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至2004年9月,全国报告艾滋病毒感染89067例,艾滋病患者20786例。由于我国处于艾滋病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又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加上现代网络信息逐渐发达,艾滋病恐惧症以新的形式在我国流行。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通过网络等各种现代手段互相联系,甚至通过QQ群网络聊天、互相影响、蔓延扩大,其称谓从“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疑病症”、“自疑HIV感染者”演变为“阴性病毒感染”等,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09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启动相关调查工作。经过先后两次调查,综合两次调查结果,卫生部专家认为,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面对这样的结果,大部分患者不认同。他们认为不是因为恐惧艾滋病才出现症状,而是出现了症状才怀疑自己有病。同时,他们这些人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症状,例如,淋巴肿大肿痛、乏力、皮疹、关节变形后发响、牙龈腐烂、全身疼痛等。他们认为就算不是感染了HIV,也可能感染了“未知病毒”或“不明原因感染”,我们把他们称为“自述不明原因感染者”。1985年开始,国外陆续报道慢性疲劳的病例,随着这组人群的增多,发现与病毒感染等诸多因素有关。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在缺少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首次提出“慢性疲劳综合症”(CFS)。CFS的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劳、失去食欲、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肠不适、黄疸、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对光及热敏感、暂时失去记忆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痉挛、肌肉与关节痛。这些症状与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因此容易误判,通常医师会误诊为臆想病、忧郁症、或精神引起的身体疾病。国外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CFS,其中EB病毒感染是重要的因素,因此有人也将CFS称为慢性EB病毒病。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随访。目的本项研究从临床角度综合分析有关临床资料,探索“自述不明原因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包括宣教)的有效途径,并探讨与人疱疹病毒及人性病相关病原体的相关性及其转归,对消除患者的恐慌,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方法本项研究收集2011年3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自述不明原因感染”的患者共256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验、辅助检查、实验室病原体检测以及心理测试量表等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给予抗病原、免疫调节治疗及对症处理(包括宣教),并对包括患者及部分家属,在1年时间内从临床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治疗后随访,从而获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有效干预措施,并探讨与人疱疹病毒及人性病相关病原体的相关性及其转归。结果患者256人来自全国27个省市地区,男性占86.7%,女性占13.2%,年龄平均33.2土8.1岁,汉族占98.4%,少数名族占1.6%,从小学文化程度至博士后,大学程度占57.0%,高中和中专人员占25.0%,有14个职业人员(占84.8%)和无业人员(占15.2%),已婚者占64.5%,未婚者占35.5%,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超过12年,以2个月至2年者人数最多,为171人,2-4年53人;67.9%患者有高危性行为;临床主诉多,并反复出现,仅37.1%患者有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基本正常,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无异常,27.1%患者补体C3降低,66.9%补体C4降低;仅4.3%的患者出现CD4+比率减少,24.0%有CD8+比率增加,14.7%有CD4+/CD8+比值倒置,其他免疫检查项目全部正常;全部患者HIV检测阴性;73.0%患者检出人疱疹病毒和性相关病原体阳性;X光照片大部正常,B超检查基本正常;眼科检查104例有异常者占70.7%;12例接受心理测试发现异常有9例。通过对不同病原体进行针对性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在对部分患者的初级阶段的随访,部分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结论本项研究证实,“自述不明原因感染者”临床主诉多,并反复出现,无重要器官病变,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可排除HIV感染,自愿参与心理测试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心理压力大。大多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同时发现确实存在以EB病毒等人疱疹病毒或者性病相关病原体为主的多种病原体感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1
前言  11-14
资料与方法  14-18
结果  18-25
讨论  25-31
结论  31-32
参考文献  32-40
综述  40-50
  参考文献  45-50
附录  50-53
致谢  53-54

相似论文

  1. 1040例乳腺微小病灶(≤1.0cm)的临床研究,R737.9
  2. 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凋亡蛋白Caspase-4、Caspase-3的表达及术后随访分析,R726.8
  3. 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651.1
  4.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随访中的意义,R737.33
  5. 不同年龄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R725.6
  6. 3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R725.9
  7. 癫痫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结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R742.1
  8.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2
  9. 老年与非老年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特征的差异及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R563.5
  10.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576
  11. 乳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9
  12. 采用陶瓷—陶瓷与金属—聚乙烯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研究,R687.4
  13.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长期随访研究,R542.2
  14. 18F-FDG PET/CT显像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的临床研究,R737.31
  15. 孤独症行为与认知的对照研究,R749.94
  16. 新型肺动脉替代材料—去细胞光氧化牛颈静脉临床应用早中期结果报告,R726.5
  17. 新生儿呕吐235例临床分析,R722.1
  18. 影响前循环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部分相关因素分析,R651.12
  19. 多种微创术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长期随访研究,R657.4
  20. 经皮克氏针尺骨髓内固定治疗孟氏骨折,R687.3
  21. 苏州市住院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的回顾性研究,R18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病毒传染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