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LC-NE系统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 者: 丁秀芳
导 师: 吕志平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 肝郁证 LC-NE 逍遥散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近年来,肝郁证模型以其实证性研究方法而被广泛采用。动物模型是肝郁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是研究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肝郁证模型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模拟出具有中医肝郁证候特征的模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想的实验观察对象。中医证候模型必须以中医病因学理论为指导来塑造,鉴于情志失调在肝郁证发病中的作用,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多种模型,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过量或毒性药物造成急、慢性肝脏中毒损伤来复制模型;二是通过情志刺激改变动物的生理状况来复制模型。药物造模,可造成实质性肝脏的急、慢性毒性损伤,中医肝郁证并不等于肝脏的实质性损伤,同时药物也会影响动物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药物造模法与中医理论证的实质差别太大,故一直未受认可,逐渐被淘汰;情志刺激造模,模拟出的这种肝郁证模型较为常用,因为肝郁证的产生多因消极应激及不良情绪体验所致。考虑到情志失调在肝郁证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一些研究者据此采用捆绑、限制活动或激怒等情志刺激方式来诱发动物产生肝郁证,在模型塑造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尝试。最早是用细条束缚四肢,限制活动。束缚法是国内更受认可的肝郁证造模方法,但这种束缚可能会造成实验动物躯体伤害。因此相关学者采用模具束缚法,模拟情志不舒的中医病因,避免了对动物躯体的伤害;为避免动物对束缚制动的习惯化,后对造模的时间采取随机化的方式,即每一次刺激,对大鼠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应激。此类造模方法优点有二:能模拟人类心理郁怒而不得发泄,压抑体内的愤恨,久而成病,这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心理应激的状态,不会造成躯体损害;可以排除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病因病机方面的干扰,与临床上肝郁证的发病机制较为吻合。此后,以束缚制动作为肝郁证的造模方法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国外学者在研究应激、情绪异常等疾病时也多用此类模型。调节机体的核心机构是五脏,对于情绪变化,尤其在调节情志因素(心理应激)引起的各种变化时,肝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各种刺激所引起的气机变化,主要由肝脏来调整。肝主疏泄,主藏血,有主动主升的生理功能及性喜条达的生理特性。肝主疏泄,即具有疏通、宣泄、调畅之义,包括了肝脏的多项生理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血才得以调畅,情志才得以条达,饮食的消化与排泄、水谷精微的输布与转归、津液的排泄等功能才得以正常。因此,一旦肝失条达疏畅之性,则会导致肝之疏泄功能失常,首先发生气机阻滞的病理变化,形成肝郁证,肝郁证为病广泛,常见于临床多种疾病中,是中医脏腑证候中常见的证候之一,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因此,研究肝郁证的实质,能为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一般认为,肝郁病证的产生,多是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劳逸失度,用药失当等多种因素导致。肝郁证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等症。这是由于肝气疏泄不及,肝失条达而致。从心理应激发生的病理机制和中医各脏腑的具体功能特点而言,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在情志异常(心理应激)的状态下,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人体的气机,进一步发展则可导致气与血的运行及功能的异常。从肝的现代生理病理学研究成果来看,中医所论肝病证候,多出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改变,如肝郁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中枢神经递质,皮肤电位,血中儿茶酚胺等激素,肾上腺的组织结构以及CD4+/CD8+等免疫系统多项指标均发生改变;并且多伴有交感神经偏亢。这提示中医所说的肝的功能与西医学的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密切相关。近年来,对肝脏实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并以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为多,这表明中医肝脏功能与机体不良情志等心理应激状态下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异常等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认为,肝郁证是在抑郁、焦虑、悲痛等应激状态下,以高级神经中枢调节紊乱为前提,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消化、感觉等多个系统的某些病理改变、病证表现的概括。中医古典医籍中虽然没有应激这一提法,但古代医家很早就已认识到各种不良刺激对机体的影响,非常重视情志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肝主疏泄为肝脏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肝脏的生理、心理功能等方面,都与应激有联系。近年来,对肝脏实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涉及人体许多个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为最多,这表明中医肝脏功能与机体不良情志等心理应激状态下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异常等密切相关。国外对应激所涉及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LC-NE)等研究较为全面。虽然肝郁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但是多集中在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上,对在慢性束缚应激中,肝郁证物质基础与LC-NE能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从应激角度出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探讨肝主疏泄的功能对于应激反应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行为学的变化、检测血清中NE水平及组织形态学以验证及评价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蓝斑中NE合成酶TH、DBH以及神经肽CRF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观测逍遥散和氟西汀干预后的表达。从LC-NE系统的角度对肝郁证在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为肝郁证的实质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1.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的建立动物分组:实验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鼠龄5周,体重(150士20)g,于造模前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肝郁证模型组(B组)、逍遥散治疗组(C组),氟西汀治疗组(D组),每组18只。A组3只1笼,其余3组单笼孤养。模型建立:根据文献报道模拟中医肝郁证的病因,将B、C、D组大鼠置于特制的束缚制动筒内,固定身体与尾部,使之不能随意活动。每日束缚制动1次,造模时间随机,持续时间从第1天的1h逐渐增至每天6h,连续21d,造模。A、C组大鼠在束缚制动期间禁食、禁水。A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药物干预:A、B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C组大鼠根据正常成人逍遥散每日用量,按体表面积换算成大鼠用药量为10g/kg.d,氟西汀为5mg/kg.d根据大鼠体重每日下午16时经胃灌相应药量。模型评价:从一般状态、液体消耗、行为学、血清NE水平、逍遥散与氟西汀干预后疗效等方面评价模型的可靠性。2.用H&E染色、尼氏染色方法,观察大鼠LC形态学改变和尼氏体的变化。3.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C中TH、DBH以及神经肽CRF的表达变化。用Imagepro plus6.0软件进行分析。4.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LC中TH、DBH以及神经肽CRF的表达变化。5.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LC中TH、DBH以及神经肽CRF的表达变化6.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test。多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首先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则用LSD法进间两两比较,如果数据方差不齐,则采用Welch法进行方差分析,应用Dunnett T3法进行两两比较。等级资料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1.从一般状况来看,B组大鼠造模开始时表现为易激惹、挣扎,随后表现为倦怠少动、喜好贴壁、叫声弱细、反应迟钝、饮食减少,伴有毛色晦暗发黄、大便稀溏等肝郁证的表现。C、D组大鼠上述反应较轻,而A组未见异常行为状态。各组间体重增长存在显著差异(P<0.01),B组生长较为缓慢,C,D组服药后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得到改善。旷场实验发现B组的直立次数、理毛次数和穿越格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1)。液体消耗实验提示各组间糖水偏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组的糖水偏好率明显小于其它三组。血清NE发现:B组的血清NE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1)。说明慢性束缚应激复制出了大鼠肝郁证模型,有效的模拟出临床中肝郁证兴趣丧失、快感缺乏等症状。2.血清NE水平检测显示:B组的血清NE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1)。3.H&E染色显示,大鼠LC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尼氏染色可见LC神经元内尼氏体染色增强、数量增多,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LC未见明显异常。4.免疫组化法检测LC中TH、DBH以及神经肽CRF的表达变化,发现B组TH、DBH和CRF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均大于A组(P<0.05),染色强度也明显增强,平均光密度值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经逍遥散,氟西汀干预的组显示出有下调二者表达的作用。5.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LC中TH、DBH以及神经肽CRF的表达变化。与A组比较,B组TH、DBH和CR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C、D组TH、DBH和CRF蛋白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6.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LC中TH、DBH以及神经肽CRF的表达变化。与A组比较,B组TH、DBH和CRF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C、D组TH、DBH和CRFmRNA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1.本次研究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复制了出大鼠肝郁证模型。2.慢性束缚应激过程中,大鼠LC的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尼氏染色可见LC神经元内尼氏体染色增强、数量增多,模型组形态亦未见明显异常。提示21天的慢性束缚应激不会引起大鼠LC组织的形态学变化。3.慢性束缚应激激活了大鼠LC-NE系统,使其释放NE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进而使NE能神经元中合成酶TH、DBH增加;同时应激使神经肽CRF促进LC-NE神经元活性,与LC-NE系统形成交互影响,从而引起机体的兴奋、警觉、紧张及焦虑等情绪反应,而逍遥散起到了有效的干预效应,下调其过表达。

全文目录


摘要  3-9
ABSTRACT  9-18
第一章 肝郁证的研究概况  18-43
  第一节 肝郁证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18-29
    1. 肝郁证的古代研究概况  18-19
    2. 肝郁证本质的多系统研究  19-23
    3. 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23-26
    4. 肝郁证的治疗  26-27
    5. 肝郁证与慢性应激的关系  27-29
  第二节 LC-NE系统与肝郁证  29-34
    1. LC-NE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9-33
    2. LC-NE系统引入肝郁证本质研究的思考  33-34
  参考文献  34-43
第二章 实验研究  43-85
  第一节 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证动物模型的复制  43-53
    1. 材料与方法  43-46
    2. 结果与分析  46-50
    3. 讨论  50-53
  第二节 慢性束缚应激对肝郁模型大鼠LC中TH、DBH与CRF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效应  53-80
    1. 实验材料  53-56
    2. 取材  56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56-68
    4. 结果与分析  68-76
    5. 讨论  76-80
  参考文献  80-85
全文小结  85-86
附图  86-90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90-91
论文发表情况  91-92
致谢  92-95
统计学证明  95

相似论文

  1. 肝郁证模型大鼠蓝斑和肾上腺髓质TH、c-fos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R241
  2.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3.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R245
  4. 丹栀逍遥散含药血清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研究,R285.5
  5. 疏肝解郁健脾法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R277.7
  6. 逍遥散对肝损伤大鼠的时辰药动学、时辰药效学研究,R285.5
  7. 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法改善糖尿病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R259
  8. 60例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初探,R271.14
  9.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R246.6
  10. 加味逍遥散结合抗生素治疗女性慢性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R691.3
  11. 逍遥散加减联合优思弗治疗难治性黄疸(肝郁脾虚型)31例,R575
  12. 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及分布的影响,R749.16
  13. 丹栀逍遥散结合经穴按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271.9
  14. 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R259
  15. 乳腺癌抑郁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临床研究,R273
  16.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和杏仁核BDNF的调节作用,R285.5
  17. 疏肝解郁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R277.7
  18. 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R259
  19. 慢性应激与抑郁大鼠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研究,R749.4
  20. 阳痿肝郁证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R277.5
  21. 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整作用,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