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少杰教授对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与诊治经验

作 者: 贺虹
导 师: 王少杰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醒神通窍汤 研究进展 中西医学
分类号: R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罕见病,发病率约为0.03%一0.16%。本病的发生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不同人种及不同地域之间其发病率不同。国外已有相关研究,我国对于本病的流行病学尚无系统研究。一旦发病常持续终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交通意外,伤及生命,需引起关注。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多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与神经生化改变、神经功能异常及下丘脑分泌素减少有关,后者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难以抑制的发作性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入睡幻觉以及夜间睡眠紊乱,前四种临床特征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此外还伴随有心理、肥胖等表现。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控制症状,主要包括中枢兴奋剂与抗抑郁剂。治疗EDS的一线用药是莫达非尼,是一种新型中枢兴奋剂,而唯一对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均有疗效的药物是3一羟丁酸钠。但这些药物副反应大,尤其对发病较早的早发型患者副作用大,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依赖性,且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需要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古籍对本病没有明确的记载,本病属中医多寐、嗜睡、嗜卧、晕厥等范畴,目前中医基于对睡眠的认识来阐释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认为本病与人体之卫气、阴阳、脏腑及经络有关。不同医家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与治疗的看法各有不同,尚未取得统一标准。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主要有中药汤剂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以及中西结合治疗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目前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学标准及诊疗标准无统一认识,使临床医师无据所依,且对于中药治疗疗效的判定亦无规范化的标准,因此需进一步加强本病中医方面的研究,发挥祖国医学的特色,从根本上治疗本病。导师王少杰教授诊治发作性睡病患者已逾千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对本病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睡眠的认识之基础上的,属于中医多寐的范畴,睡眠主要与卫气之出入运动及阴阳的升降出入相关。故导师认为本病之基本病机为阴盛阳虚,神蒙窍闭,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导师根据临床所见将本病辩证分为以下7个证型:脾虚湿困证、脾虚肝旺证、湿热困脾证、痰浊蒙窍证、脾肾阳虚证、瘀阻脑窍证、胆热痰扰证,以调和阴阳、醒神通窍为基本治疗原则,自创醒神通窍汤,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查阅、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发作性睡病的的文献资料,从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本病之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根据导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导师对本病的中医认识及临床用药经验进行归纳阐述,为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与治疗提供参考,以便探索出更好的治疗方法,造福广大患者。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英文缩略语词表  7-8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8-29
  第一章 发作性睡病的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8-20
    1 流行病学  8
    2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8-11
    3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  11-12
    4 实验室检查  12-14
    5 发作性睡病的诊断  14-15
    6 发作性睡病的鉴别诊断  15-16
    7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16-20
  第二章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  20-29
    1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0-23
    2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23
    3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3-29
第二部分 王少杰教授对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与诊治经验  29-37
  1 导师思想  29-35
  2 病案举例  35-37
第三部分 讨论与展望  37-39
参考文献  39-46
致谢  46-47
个人简历  47

相似论文

  1.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D912.28
  2. 聚苯胺对纤维改性及导电性能的研究,TQ340.1
  3.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附谭万初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及20例临床观察),R249
  4. 镁粉促进羰基化合物的硅醚化、烯基化及环化反应研究,O643.32
  5. 烙铁烙法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R711.32
  6.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及临床经验总结,R544.1
  7. 发作性睡病的中西医学研究进展,R742.89
  8. 芭蕉根、芭蕉花和南湖菱活性成分研究,R29
  9. 一维纳米材料的相平衡主导VLS生长机理及其生长动力学研究,TB383.1
  10. 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R749.4
  11. 哲学视野下中西医学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认识的比较研究,R2-031
  12.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证候研究及证候与HLA-DQB1易感基因的相关性初探,R277.7
  13. 无铜催化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研究,O643.32
  14.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R574.6
  15. 滇丁香、茜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R285
  16. 黄海棠、梭梭、槐花、槲栎活性成分研究,R284
  1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R259
  18. 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观察,R277.7
  19. 反复性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研究概况与进展,R714.21
  20.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R274
  21. 几种木脂素类天然产物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性合成研究,O6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医案、医话(临床经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