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腹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 李玉琴
导 师: 李建媛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缺血性脑脑卒中 腹针 肌张力 针刺
分类号: R24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变,中风病发病率在我国也随之增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中风后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是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中风后肌体肌张力增高是肢体功能恢复的一大障碍,如何有效的降低中风后肌体肌张力的增高,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目的:观察腹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受试者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连续治疗6周,共计治疗30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改良的Asthworth量表、CSI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PRO量表进行评定。研究结果:1、MAS量表分析,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在降低上肢肌张力方面有疗效;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上肢肌张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后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6例,改善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改善2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33。2、CSI量表分析,两组分别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在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及总分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在降低下肢肌张力方面有疗效;两组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腱反射、肌张力、阵挛及总分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在改善下肢肌张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3、FMA量表分析,两组分别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在上肢及下肢功能改善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方面均有疗效;两组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在上肢及下肢功能改善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PRO量表分析,两组分别进行组内前后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PRO量表评分方面均有效;两组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PRO量表评分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腹针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肌张力方面疗效优于传统针刺,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2、腹针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针刺;3、腹针在改善缺血性中风PRO评分方面,即患者中医自觉症状及社会心理学效应方面优于传统针刺。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英文缩略词表  8-9
综述  9-20
  1 西医对缺血性卒中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9-12
    1.1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痉挛状态的发病机制  9-10
    1.2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自然病程  10
    1.3 西医目前卒中后痉挛的主要康复方法  10-12
  2 中医古代文献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认识  12-13
  3 针灸对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13-20
    3.1 基于传统的取穴及针法  13-16
    3.2 微针系统取穴法  16-17
    3.3 中西医结合疗法  17-19
    3.4 其他疗法  19-20
前言  20-21
临床研究  21-37
  1 病例的一般资料  21-23
    1.1 研究对象  21
    1.2 诊断标准  21-22
    1.3 纳入标准  22
    1.4 排除标准  22
    1.5 剔除标准  22
    1.6 脱落病例标准  22-23
  2 研究方法  23-25
    2.1 分组方法  23
    2.2 治疗方法  23-24
    2.3 针刺注意事项  24
    2.4 观察指标  24-25
    2.5 数据分析  25
    2.6 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25
  3 研究结果  25-33
    3.1 一般资料  25-26
    3.2 治疗前观察指标  26-28
    3.3 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及疗效分析  28-32
    3.4 不良事件观察  32-33
  4 讨论与分析  33-37
    4.1 研究结果分析  33-34
    4.2 从古代文献认识中风病“本虚”的实质  34
    4.3 量表选择的讨论  34-35
    4.4 腹针选穴意义  35-36
    4.5 不足及展望  36-37
参考文献  37-43
附录  43-52
致谢  52-53
个人简历  53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3.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4.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5.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6. CGRP、OPG在大鼠疲劳性骨折胫骨组织中的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G804.2
  7. 玄武岩基/PPS针刺滤料的性能研究,TS176.5
  8. 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R87
  9.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10. 应用SPECT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R749.94
  11. 原发性面肌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误诊分析,R746
  12. 针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R246.8
  13.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14.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R277.7
  15.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R277.7
  16. 益肾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与评价,R246.3
  17. 针刺结合天宗刺络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R271.44
  18.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246.6
  19. 补肾疏肝法改善卵泡膜血流提高IVF-ET胚胎着床率的初步研究,R246.3
  20. 针刺对接受IVF/ICSI患者的卵巢血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R714.8
  21.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R276.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神经精神病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