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传播途径调查及相关免疫酶变化特征

作 者: 李淑
导 师: 费荣梅;万夕和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播途径调查 免疫酶变化特征 防控措施
分类号: S945.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于1992年在我国台湾首次出现,能够感染多种虾类发生白斑综合征,是一类无包涵体的杆状双链DNA病毒。WSSV毒性高、致病力强,而且分布范围广,感染发病率随虾类养殖业的发展而上升,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虾类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了虾类养殖业的巨大损失,成为限制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7年以来,江苏沿海养殖的脊尾白虾连续发生WSSV感染的暴发性流行性疾病,并且大规模死亡,对地区海水养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在2012年7月份至2013年4月份,对江苏省沿海脊尾白虾养殖密集地区进行了WSS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养殖环境中可能感染WSSV并对其进行水平传播的浮游动植物、底泥、野生虾蟹、脊尾白虾及投喂的冰鲜生物饵料等媒介进行调查分析,采用nest-PCR方法对所采集样品进行WSSV检测。调查发现,采集到的脊尾白虾虾样中80%可检测出WSSV,且发病虾塘出现大规模死虾现象,出现由某一地区先发生,再向邻近方向发展蔓延的特征;2012年9月份和10月份脊尾白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月份。环境中的鲜活虾样、浮游动植物、底泥、野生虾蟹及投喂的冰鲜生物饵料等是脊尾白虾发生WSSV感染的重要水平传播媒介,其中蟹类样品的WSSV阳性检出率较高,冰鲜生物饵料、桡足类和藻类也有一定比例的样品携带WSSV,野生虾蟹中也可检出WSSV。调查结果表明,蟹类、冰鲜生物饵料以及发病的脊尾白虾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的水平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桡足及浮游微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底泥和水样在WSSV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无论是亲虾、蟹、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或冰鲜生物饵料等,如被WSSV亏染后都可能成为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传播源。对WSSV感染脊尾白虾的垂直传播途径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在2012年6-8月脊尾白虾的抱卵高峰期,分两批采集脊尾白虾抱卵亲虾。在透视显微镜下观察每只亲虾所抱的卵,并进行胚胎发育分期;分别提取亲虾组织和卵中的DNA,采用nest-PCR方法对所采集样品进行WSSV检测。在对脊尾白虾卵、仔虾不同发育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受采集时间的影响,虾卵样品大部分处于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经WSSV PCR检测,亲虾和虾卵的WSS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和33.0%,其中处于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的虾卵,均有部分样品检出WSSV阳性。由于溞状幼体期之前的虾卵未开口摄食,故WSSV无法经口传播,并且可以排除卵表携带WSSV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排除虾卵中WSSV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可能性。调查结果提示,WSSV感染脊尾白虾存在垂直传播途径,WSSV可从脊尾白虾的亲虾通过卵传播给子代,使子代也携带WSSV。对脊尾白虾感染WSSV后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值研究发现,人工感染WSSV后72h内,脊尾白虾体内ACP、AKP、SOD和POD的活性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四种免疫酶均呈显著变化;ACP和AKP分别于36h和48h时达到最大值;SOD和POD分别于60h和6h达到最高值;ACP、AKP、SOD和POD均对WSSV感染敏感,可以为WSSV感染脊尾白虾防控提供技术基础。根据上述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有关WSSV传播途径的相关结论以及脊尾白虾被感染后体内出现的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结合江苏沿海地区脊尾白虾养殖情况,提出了针对江苏地区脊尾白虾养殖过程WSSV流行暴发的防控措施,以期遏制WSSV在江苏地区的流行传播,最大限度地消除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情况。

全文目录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文中所引部分缩略表  13-14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4-52
  第一章 脊尾白虾研究概况  14-20
    1 生物学特性  14-15
      1.1 形态特征  14
      1.2 生活习性  14
      1.3 食性  14-15
      1.4 繁殖习性  15
    2 养殖技术  15-16
      2.1 池塘清整及虾苗放养  15
      2.2 养成管理  15
      2.3 成虾收获  15-16
    3 养殖模式  16
    4 主要病害  16-18
      4.1 病毒性疾病  16
      4.2 细菌性疾病  16
      4.3 原虫性疾病  16-18
    参考文献  18-20
  第二章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研究进展  20-44
    1 WSSV感染虾类的发病概况  20
    2 WSSV的病原学  20-23
      2.1 WSSV的命名及分类  20-21
      2.2 WSSV的形态学特征  21
      2.3 WSSV的基因组  21-22
      2.4 WSSV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  22-23
        2.4.1 VP28  22
        2.4.2 VP26  22
        2.4.3 VP19  22-23
        2.4.4 VP15  23
        2.4.5 VP24  23
    3 WSSV感染的流行病学  23-26
      3.1 WSSV感染的宿主  23-24
      3.2 传播途径  24-26
        3.2.1 水平传播  24-25
        3.2.2 垂直传播  25-26
        3.2.3 其他传播方式  26
    4 WSSV感染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6-28
      4.1 临床症状  26-27
      4.2 病理变化  27
      4.3 致病机理  27
      4.4 感染过程  27-28
    5 WSSV的主要检测技术  28-30
      5.1 传统检测方法  28
        5.1.1 病理学检测方法  28
        5.1.2 生物学检测方法  28
      5.2 免疫学检测方法  28-29
      5.3 分子学检测方法  29-30
        5.3.1 PCR技术  29
        5.3.2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29
        5.3.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29
        5.3.4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29-30
    6 WSSV感染的防治措施  30-32
      6.1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0
      6.2 选育抗性种苗  30
      6.3 增强体质,提高虾体抗病能力  30-31
      6.4 调改善养殖环境,整养殖模式  31
      6.5 药物防治  31-32
    参考文献  32-44
  第三章 虾类抗病毒免疫研究概况  44-52
    1 虾类的体液免疫  44-46
      1.1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44-45
      1.2 凝集素  45
      1.3 抗菌肽  45
      1.4 溶酶体酶  45-46
    2 细胞免疫  46-48
      2.1 吞噬作用  46
      2.2 包囊作用  46
      2.3 结节形成  46-47
      2.4 细胞凋亡  47-48
    参考文献  48-52
第二篇 研究内容  52-100
  第一章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途径的研究  52-78
    1 材料与方法  52-58
      1.1 材料  52-53
        1.1.1 水平传播调查样品  52-53
        1.1.2 垂直传播调查样品  53
        1.1.3 试剂  53
      1.2 方法  53-58
        1.2.1 流行病学调查  53-54
        1.2.2 水平传播途径的研究  54-56
        1.2.3 虾-虾WSSV传播的研究  56-57
        1.2.4 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  57-58
    2 结果  58-68
      2.1 发病症状  58-59
        2.1.1 群体症状  58
        2.1.2 个体症状  58-59
      2.2 发病情况  59-62
        2.2.1 不同月份的脊尾白虾WSSV携带情况  60
        2.2.2 环境样品WSSV携带情况  60-61
        2.2.3 冰鲜生物饵料WSSV携带情况  61-62
        2.2.4 野生甲壳类WSSV携带情况  62
      2.3 虾-虾WSSV感染结果  62-64
      2.4 垂直传播情况调查  64-68
        2.4.1 脊尾白虾亲虾及虾卵WSSV携带情况  64
        2.4.2 正常脊尾白虾虾卵的发育情况  64-65
        2.4.3 携带WSSV的亲虾以及虾卵胚胎发育情况  65-66
        2.4.4 不同DNA提取方法下亲虾及其虾卵WSSV携带情况检测结果  66-68
    3 讨论  68-74
      3.1 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流行病学特点  68-69
        3.1.1 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流行时间及特点  68
        3.1.2 脊尾白虾感染WSSV的症状  68-69
      3.2 WSSV感染脊尾白虾水平传播途径的研究  69-71
        3.2.1 环境样品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69-70
          3.2.1.1 蟹类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69
          3.2.1.2 浮游动物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69
          3.2.1.3 浮游植物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69-70
          3.2.1.4 底泥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70
          3.2.1.5 水样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70
        3.2.2 冰鲜生物饵料在WSSV感染脊尾白虾传播中的作用  70-71
        3.2.3 虾-虾WSSV传播  71
      3.3 垂直传播调查  71-74
    4 小结  74-75
    参考文献  75-78
  第二章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相关免疫酶变化特征  78-94
    1 材料与方法  78-80
      1.1 材料  78-79
        1.1.1 试验用虾  78-79
        1.1.2 WSSV病原  79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79
      1.2 方法  79-80
        1.2.1 样品处理  79
        1.2.2 酶活性测定  79-80
          1.2.2.1 组织蛋白浓度的测定  79
          1.2.2.2 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测定  79-80
          1.2.2.3 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  80
          1.2.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  80
          1.2.2.5 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测定  80
        1.2.3 数据处理  80
    2 结果  80-84
      2.1 脊尾白虾感染WSSV后组织蛋白含量变化  81
      2.2 脊尾白虾WSSV后ACP活性变化规律  81-82
      2.3 脊尾白虾WSSV后AKP活性变化规律  82-83
      2.4 脊尾白虾WSSV后SOD活性变化规律  83-84
      2.5 脊尾白虾WSSV后POD活性变化规律  84
    3 讨论  84-89
      3.1 WSSV对脊尾白虾组织蛋白含量的影响  85-86
      3.2 WSSV对脊尾白虾ACP活性的影响  86
      3.3 WSSV对脊尾白虾AKP活性的影响  86-87
      3.4 WSSV对脊尾白虾SOD活性的影响  87-88
      3.5 WSSV对脊尾白虾SOD活性的影响  88-89
    4 小结  89-90
    参考文献  90-94
  第三章 江苏部分地区脊尾白虾白斑综合征防控措施  94-100
    1 脊尾白虾感染WSSV调查情况  94-95
      1.1 水平传播特点  94-95
      1.2 垂直传播特点  95
      1.3 免疫酶活性变化特征  95
    2 防控措施  95-98
      2.1 放养不带病毒的亲虾  96
      2.2 切断水平传播途径  96
      2.3 合理放养密度  96-97
      2.4 调整养殖模式  97
      2.5 合理控制水质  97
      2.6 增强虾体抵抗力  97-98
    参考文献  98-100
全文总结  100-102
附录  102-104
致谢  104

相似论文

  1.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预测与控制,R184
  2.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3. 河口海湾水库底质盐分释放对蓄水咸化的影响及防控措施,X524
  4. 液氯储罐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TQ124.41
  5. 脊尾白虾微卫星分离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S917.4
  6. 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情况的初步研究,S945.46
  7. 热采井套损数值仿真及防控研究,TE358
  8. 炉下镇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综合防治,S858.28
  9. 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S858.28
  10.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及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作用的研究,S945.46
  11. 基于电子鼻技术评价脊尾白虾新鲜度的研究,TS254.7
  12. 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S917.4
  13. 虾类IMD基因的功能分析及抗病指标的筛选,S917.4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动物病原的研究,S943
  15.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三种重要囊膜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在病害防控中的作用,S945.1
  16. 脊尾白虾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S961
  17. 贵州省六盘水Z区职务犯罪调查报告,D917
  18. 转型期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行为失范问题研究,C924.24
  19.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及其防控,F832.6
  20. 湘西黑猪喘气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研究,S858.28
  2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VP12、VP14、VP51、VP136C与病毒及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