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模型动物斑马鱼对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作 者: 张智慧
导 师: 张元兴
学 校: 华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斑马鱼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 免疫应答 保护机理
分类号: S9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鳗弧菌等病原菌所导致的弧菌病是我国沿海一种常见的水产业传染病,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基因无标记缺失技术,构建了鳗弧菌减毒活疫苗MVAV6203。在临床应用中,该减毒活疫苗能很好地保护经济鱼种免受鳗弧菌的感染,但其免疫保护的机理还不清楚。而斑马鱼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本课题以斑马鱼为动物模型,研究了鳗弧菌MVAV6203的免疫保护机理。首先完成了鳗弧菌减毒活疫苗MVAV6203注射免疫斑马鱼的免疫保护分析,疫苗免疫(剂量为105CFU/尾,5μl/尾)一个月之后的相对免疫保护力达到90%以上,与在牙鲆等经济鱼种上的结果类似,说明斑马鱼经疫苗免疫后有类似的保护作用,可作为疫苗免疫保护机理研究的动物模型。在免疫鱼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分析中发现,在疫苗注射接种后抗体会持续表达,至免疫后第14天时达到峰值,说明鱼体注射接种该疫苗能激发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另外,经过免疫的斑马鱼对哈维氏弧菌及创伤弧菌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相对保护力都在40%左右,但对副溶血弧菌则没有保护作用。其次,进行了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浸泡免疫效果和应答机理分析。浸泡免疫是鱼用减毒活疫苗常用的接种方式,鳗弧菌减毒活疫苗以1×108CFU/ml浸泡接种斑马鱼,免疫1个月后的攻毒试验发现,免疫组斑马鱼的累积死亡率低于10%,其相对免疫保护力为90%以上,说明该减毒活疫苗能很好地保护斑马鱼免受鳗弧菌的感染。通过对免疫后一个月内斑马鱼血清中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的观察发现,在免疫后的4周左右抗体水平明显上调,说明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与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在免疫之后14天内,斑马鱼脾脏和肝脏中包括IL-1β、IL-8、MHCⅠ和MHCⅡ等在内的多种重要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说明该减毒活疫苗能有效激发斑马鱼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免疫记忆并使受免疫的鱼体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进一步对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浸泡接种鱼体的进入途径和亲鱼接种免疫后胚胎及幼鱼内母源免疫成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鳗弧菌toxR基因为特异性标记分子,通过PCR方法对浸泡免疫后斑马鱼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存在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浸泡免疫后的0.5h内,发现在鳃、后肠和皮肤中均有鳗弧菌的存在,而免疫后0.5h至3h,仅皮肤中仍能检测出鳗弧菌的存在,而研究报道鱼体的皮肤是鳗弧菌感染定殖的主要部位。这一结果提示鳗弧菌减毒活疫苗进入鱼体的方式和激活免疫反应的途径与野生株相似。免疫和未免疫斑马鱼在攻毒后的免疫应答差异分析,是研究疫苗保护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免疫和未免疫斑马鱼在人工攻毒(鳗弧菌强毒株浸泡攻毒,105CFU/ml,20min)后,72h内的抗体产生情况分析发现,免疫斑马鱼在攻毒后的抗体水平变化不明显,这说明相较于特异性抗体数量的变化,接种疫苗对抗体亲和力等性质影响更大。未免疫斑马鱼的抗体水平则在攻毒后的第72h开始上升,说明未免疫的斑马鱼需要一定时间激发特异性抗体。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分析发现,未免疫斑马鱼中的促炎症类因子如IL-1β等表达明显上调,而免疫斑马鱼的促炎症类因子表达量没有明显增加,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基因MHCⅠ和MHCⅡ等的表达上调。经过免疫的斑马鱼在受到病原感染后能较快地激发适应性免疫系统,同时产生特异性抗体以保护机体,在清除病原的同时能抑制因病原破坏机体组织而产生的炎症发生,而未免疫斑马鱼在清除病原时会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甚至鱼体死亡。同时,进行了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的保护力分析。加强免疫是延长疫苗保护时间,强化疫苗保护力的常用方法。在免疫后8周内的免疫保护效力分析中发现,未进行加免的免疫组相对免疫保护力33%,而单次加免或两次加免的免疫鱼的相对免疫保护力均较高,超过80%,说明加强免疫能延长疫苗对鱼体的保护作用。免疫斑马鱼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发现,未加免组的斑马鱼抗体水平在疫苗免疫后的6和8周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加免组鱼体,即抗体水平与保护力之间未呈对应关系,说明疫苗加免所激发的有效保护与特异性IgM量的高低无直接关联。母源免疫是鱼类免疫的一个重要方面。鳗弧菌MVAV6203注射免疫斑马鱼雌性亲鱼交配后所产的胚胎胞质液中,鳗弧菌特异性IgM的水平相比对照没有明显上升,且胚胎胞质液对鳗弧菌的特异性杀菌活力没有明显变化,但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有所上升。SDS-PAGE电泳检测胚胎胞质总蛋白的结果显示免疫雌鱼所产生的胚胎与对照也没有明显变化,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免疫组与对照组的胚胎胞质中溶菌酶表达量也无明显差别。转录水平的实验则表明,IL-8与溶菌酶的基因转录启动较早,而在发育早期IgM的mRNA则主要依赖于母源免疫。免疫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则显示,接种疫苗与否对上述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不大。用鳗弧菌浸泡攻毒免疫组和对照组所产幼鱼后发现,来自免疫组的幼鱼体内鳗弧菌消除速率较快,说明亲鱼免疫后所产生的幼鱼对鳗弧菌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攻毒后幼鱼相关免疫基因的转录水平考察发现,免疫组的先天免疫基因转录水平较对照组的低。鳗弧菌MVAV6203免疫对斑马负母源免疫与发育早期幼鱼的免疫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首次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系统地研究了鳗弧菌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机理,对疫苗与鱼体免疫系统之间应答分析有助于鱼用疫苗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1章 文献综述  14-31
  1.1 水产养殖与鱼类疾病  14
  1.2 鱼用疫苗  14-17
    1.2.1 灭活疫苗  15
    1.2.2 亚单位疫苗  15
    1.2.3 核酸疫苗  15-16
    1.2.4 减毒活疫苗  16-17
  1.3 鱼类的免疫系统  17-22
    1.3.1 鱼类免疫器官  17-19
    1.3.2 鱼类免疫细胞  19-20
    1.3.3 鱼类免疫分子  20-22
  1.4 斑马鱼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22-29
    1.4.1 斑马鱼免疫系统  23-26
    1.4.2 斑马鱼在病原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26-29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9-31
第2章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注射接种斑马鱼的免疫效果  31-44
  2.1 前言  31
  2.2 实验材料  31-32
    2.2.1 菌株和实验动物  31
    2.2.2 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  31-32
  2.3 实验方法  32-36
    2.3.1 斑马鱼饲养及常规处理  32
    2.3.2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株的培养及注射斑马鱼安全剂量考察  32-34
    2.3.3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注射接种  34
    2.3.4 血清取样  34
    2.3.5 注射攻毒  34-35
    2.3.6 斑马鱼肠道及肝脏病理切片制作  35
    2.3.7 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检测  35-36
    2.3.8 交叉保护  36
  2.4 实验结果  36-42
    2.4.1 鳗弧菌MVAV6203注射接种斑马鱼的免疫保护力  36-37
    2.4.2 免疫后斑马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  37-39
    2.4.3 交叉保护  39-42
  2.5 讨论  42
  2.6 本章小结  42-44
第3章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斑马鱼的免疫应答  44-63
  3.1 前言  44
  3.2 实验材料  44
    3.2.1 菌株和实验动物  44
    3.2.2 试剂及主要实验仪器  44
  3.3 实验方法  44-51
    3.3.1 菌株培养及浸泡免疫  44-45
    3.3.2 取样  45
    3.3.3 浸泡攻毒  45-46
    3.3.4 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检测  46
    3.3.5 RNA抽提及逆转录  46
    3.3.6 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46-50
    3.3.7 浸泡免疫后斑马鱼组织中的菌体分布  50-51
    3.3.8 不同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51
  3.4 实验结果  51-58
    3.4.1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斑马鱼的保护力分析  51-53
    3.4.2 免疫后斑马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  53-54
    3.4.3 免疫后斑马鱼脾脏和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  54-57
    3.4.4 浸泡免疫后斑马鱼组织中的菌体分布  57
    3.4.5 不同接种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57-58
  3.5 讨论  58-61
  3.6 本章小结  61-63
第4章 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免疫后的斑马鱼对感染的免疫应答  63-72
  4.1 前言  63
  4.2 实验材料  63
  4.3 实验方法  63-64
    4.3.1 浸泡攻毒  63
    4.3.2 取样  63-64
    4.3.3 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的检测  64
    4.3.4 RNA抽提及逆转录  64
    4.3.5 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64
  4.4 实验结果  64-69
    4.4.1 免疫后斑马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  64
    4.4.2 攻毒后斑马鱼脾脏和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  64-69
  4.5 讨论  69-70
  4.6 本章小结  70-72
第5章 加强免疫对于斑马鱼免疫保护力的影响  72-76
  5.1 前言  72
  5.2 实验材料  72
  5.3 实验方法  72-73
    5.3.1 菌株培养及浸泡免疫  72-73
    5.3.2 取样  73
    5.3.3 浸泡攻毒  73
  5.4 实验结果  73-74
    5.4.1 攻毒后斑马鱼累计死亡率  73
    5.4.2 抗体水平变化  73-74
  5.5 讨论  74-75
  5.6 本章小结  75-76
第6章 接种鳗弧菌减毒活疫苗对斑马鱼免疫系统母源转移的影响  76-92
  6.1 前言  76
  6.2 实验材料  76-77
    6.2.1 菌株及实验动物  76
    6.2.2 实验试剂和溶液  76-77
  6.3 实验方法  77-84
    6.3.1 斑马鱼雌性亲鱼注射免疫  77
    6.3.2 斑马鱼亲鱼交配与产卵受精  77-78
    6.3.3 斑马鱼胚胎胞质液的制备  78
    6.3.4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78
    6.3.5 斑马鱼胚胎胞质液杀菌活力检测  78-80
    6.3.6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蛋白变化检测  80-81
    6.3.7 胚胎胞质中溶菌酶蛋白的检测  81-82
    6.3.8 荧光定量PCR检测胚胎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82
    6.3.9 鳗弧菌浸泡攻毒斑马鱼幼鱼及残留检测  82-84
    6.3.10 鳗弧菌浸泡攻毒后斑马鱼幼鱼中相关免疫基因转录水平变化  84
  6.4 实验结果  84-88
    6.4.1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  84-85
    6.4.2 斑马鱼胚胎胞质中杀菌活力水平  85
    6.4.3 斑马鱼胚胎胞质的总蛋白分析  85-87
    6.4.4 Western blotting检测斑马鱼胚胎胞质中的溶菌酶  87
    6.4.5 斑马鱼胚胎中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87-88
    6.4.6 斑马鱼幼鱼鳗弧菌攻毒后残留  88
    6.4.7 鳗弧菌浸泡攻毒斑马鱼幼鱼后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88
  6.5 讨论  88-91
  6.6 本章小结  91-92
第7章 结论和创新点  92-95
  7.1 主要结论  92-93
  7.2 论文创新点  93
  7.3 展望  93-95
参考文献  95-10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107-108
致谢  108

相似论文

  1. 斑马鱼肠道微细结构及肠粘膜屏障的研究,Q95-33
  2. 壳聚糖—白念菌热休克蛋白90核酸疫苗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缓释作用初探,R392.1
  3. 手性有机磷农药对映体间联合毒性作用研究,X174
  4. 环境雌激素与抗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复合效应研究,X174
  5. 克罗米芬柠檬酸钠导致斑马鱼颅面部发育异常的研究,R114
  6.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体突发性污染在线生物监测预警研究,X835
  7. 氯苯、间甲酚和城市污水斑马鱼胚胎和仔鱼生态毒性效应研究,X503.225
  8. 抑郁障碍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R749.4
  9.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和斑马鱼胚胎检测和评估青岛沿海底沉积物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胚胎致畸性,X174
  10. 地塞米松磷酸钠导致斑马鱼颅面部发育异常的研究,X174
  11. 莠去津对斑马鱼生殖发育影响的研究,X174
  12. 氯化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X503.2
  13.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Th17细胞应答影响的研究,R392
  14. 鱼类脂味觉的行为学检测及候选脂味受体CD36的克隆与表达,Q78
  15. 久效磷农药对斑马鱼性别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X174
  16. 三甲基氯化锡对三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X174
  17. 不同疫苗佐剂对OVA诱生CTL免疫应答的影响,R392
  18. 双酚A对斑马鱼的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作用,X174
  19. 溴化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X174
  20. 菲和高氯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X174
  21. 利用斑马鱼与鲫鱼监测实际水体雌激素类物质污染程度的研究,X83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鱼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