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凡纳滨对虾低盐综合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作 者: 陈辉煌
导 师: 陆开宏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综合养殖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混养 低盐
分类号: S93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解综合养殖凡纳滨对虾低盐(2-3.2)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月~8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的单养及综合养殖池塘和2012年5月~8月对庵东镇以立体种养模式为主的综合养殖池塘(东一池塘)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各池塘的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理化因子进行PCA排序,提取出主要的理化因子。对主要理化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为找出各理化因子之间的联系。分析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找出浮游生物优势种及其变化特征。对浮游藻类进行功能类群分类,对优势功能类群和主要理化因子进行RDA排序,找出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结果显示:(1)2011年,凡纳滨对虾池塘中混养鳙和银鲫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要显著低于对虾单养方式的1.51(p<0.05);混养的对虾单位产量平均值为4342.9kg.hm-2,要显著高于对虾单养方式的3600kg.hm-2(p<0.05);混养的池塘发病率为30%,要明显低于单养方式的53.7%。(2)2011年6月~8月,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磷、氨氮和活性磷含量的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单养池塘的值。在调查后期混养池塘的可溶性化学需氧量、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磷、氨氮和活性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的值(p<0.05),可溶性氮磷比在单养和混养池塘的变化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可溶性氮磷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总磷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养殖中后期,混养池塘的叶绿素a要显著小于单养池塘的值(p<0.05)。(3)2011年6月~8月,2口池塘共检出浮游藻类5门32属48种,主要优势种为螺旋藻(Spirulina sp.)、湖泊鞘丝藻(Planktolyngbya limnetica)和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等。浮游动物共19种,主要优势种为轮虫中的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 sp.)等,原生动物中的急游虫(Strombidium sp.)、刺胞虫(Acanthocystis sp.)和筒壳虫(Tintinnidium sp.)等。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22.7mg/L)要低于单养对虾的(33.9mg/L),其中混养鳙和银鲫蓝藻生物量所占比例为46.4%,要低于对虾单养池塘的68.1%,而绿藻和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却高于对虾单养池塘。(4)2012年5月~8月,东一池塘的养殖水体中磷的含量在前期较高达0.6mg/L左右,后期急剧下降至0.02mg/L,变化辐度较大。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在60.45ug/L至309.75ug/L之间,后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决定叶绿素a浓度的理化因子主要是光照和磷含量。可溶性氮磷比的平均值6.35,在8月15日达到高最值25.06。(5)2012年5月~8月,东一池塘的的浮游藻类共检出浮游藻类6门63属90种,其中蓝藻门24种;绿藻门37种;硅藻门15种;裸藻门12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多甲藻(Peridiniumsp.)、尖头藻(Raphidiopsissp.)、聚盘藻(Goniumsociale)和微囊藻(Microcystissp.)等。浮游动物共30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13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2种,主要优势种类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有异尾轮虫(Trichocercasp.)、多肢轮虫(Polyarthrasp.)和三肢轮虫(Filimiasp.),原生动物中有钟虫(Vorticellasp.)、刺胞虫(Acanthocystissp.)和栉毛虫(Didiniumsp.)。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引言  11-13
1 文献综述  13-19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  13
  1.2 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的过富营养化问题  13-14
  1.3 凡纳滨对虾综合养殖的研究  14
  1.4 虾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  14-17
    1.4.1 对虾精养池塘浮游生物的研究现状  14-15
    1.4.2 对虾综合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研究现状  15-16
    1.4.3 影响浮游生物的主要因素  16-17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  17-19
2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养殖效益和理化因子  19-32
  2.1 材料和方法  19-20
    2.1.1 养殖效益的调查  19
    2.1.2 养殖水体概况  19
    2.1.3 样品采集和分析  19-20
    2.1.4 数据分析  20
  2.2 结果  20-29
    2.2.1 养殖效益  20
    2.2.2 池塘理化指标  20-23
    2.2.3 理化因子的 PCA 分析  23-28
    2.2.4 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 Spearman 相关分析  28-29
  2.3 讨论  29-30
    2.3.1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养殖效益  29
    2.3.2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理化因子变化特征  29-30
  2.4 小结  30-32
3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32-45
  3.1 材料与方法  32-34
    3.1.1 养殖水体概况  32
    3.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32-33
    3.1.3 数据处理  33-34
  3.2 结果  34-43
    3.2.1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34
    3.2.2 浮游藻类细胞丰度及优势度  34-37
    3.2.3 浮游藻类的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  37-41
    3.2.4 浮游藻类功能类群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41-43
  3.3 讨论  43-44
    3.3.1 低盐环境下浮游藻类变化特征  43
    3.3.2 综合养殖池塘的浮游藻类变化特征  43-44
  3.4 小结  44-45
4 池塘立体种养模式的理化因子特征  45-53
  4.1 材料与方法  45-46
    4.1.1 养殖水体概况  45
    4.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45
    4.1.3 数据分析  45-46
  4.2 结果  46-51
    4.2.1 理化因子的变化  46-48
    4.2.2 理化因子的 PCA 分析  48-49
    4.2.3 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 Spearman 相关分析  49-51
  4.3 讨论  51-52
    4.3.1 综合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变化特征  51
    4.3.2 综合养殖池塘叶绿素 a 和氮磷比的变化特征  51-52
  4.4 小结  52-53
5 池塘立体种养模式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53-63
  5.1 材料与方法  53-54
    5.1.1 养殖水体概况  53
    5.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53
    5.1.3 数据处理  53-54
  5.2 结果  54-61
    5.2.1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54-57
    5.2.2 浮游藻类的变化  57-59
    5.2.3 浮游藻类优势种的变化  59
    5.2.4 浮游藻类优势种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9-61
  5.3 讨论  61-62
    5.3.1 立体种养池塘浮游藻类群落的变化特征  61
    5.3.2 综合养殖池塘浮游藻类功能类群的变化特征  61-62
  5.4 小结  62-63
6 总结与展望  63-64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6.2 研究展望  63-64
参考文献  64-70
附录  70-73
在学研究成果  73-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2.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3.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4.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5. 远海梭子蟹及其软壳蟹、抱卵蟹的保存与运输研究,S968.252
  6.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7. 凡纳滨对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8. 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免疫抑制剂的筛选与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S945
  9. 草鱼混养系统细菌数量变动与区系组成研究,S917.1
  10.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集约化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能量收支的研究,S965.112
  11. 棉纤维活性染色中无机盐代用品研究,TS193.5
  12. 一种新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切体cHE1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Q78
  13. “底充氧”对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Q948.8
  14. 鱼—菜混养模式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S63
  15.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S968.22
  16. 长江口鱼类补充资源时空变化,S931.1
  17. 不同水质类别城市河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其多样性的研究,Q178.5
  1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S917.4
  19. 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TS193.632
  20. 水中钙浓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皮和生长的影响及生理生态学机制,S917.4
  2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的池塘养殖结构及其优化研究,S968.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资源 > 水产资源学 > 渔业资源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