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研究

作 者: 冯宇
导 师: 王文杰
学 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生态红线 土地利用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防风固沙功能评估 呼伦贝尔草原
分类号: S8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红线指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生态保护区域的边界线,不仅是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也是重要物种资源生存与发展的“基线”,严格管理与维护生态红线区,是确保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根据生态红线的内涵和生态保护目标,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主要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景观格局安全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角度研究。本文在分析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呼伦贝尔草原概况和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选取土地沙化敏感性和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为关键指标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现场踏勘、实地调查与遥感信息解析等方式,对生态红线分布范围进行生态调查与边界核查,分别提取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敏感性保护红线区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保护红线区的边界线。利用生态红线区范围确定的方法模型,确定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红线区范围。结合呼伦贝尔草原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管理状况,提出相应的生态红线管理措施。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红线区总面积为23396km2,占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总面积的31.0%。土地沙化敏感性保护红线区土地沙化敏感性极强,生态红线区内应采取积极的管制措施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禁止原有的各种生产以及开发活动,并采取人工恢复方式使得区内的生态系统逐步稳定,逐渐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防风固沙功能保护红线区草地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具有极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生态红线区内应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禁止一切有损生态系统的开发活动。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通过构建生态红线范围确定的方法模型,确定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红线,较准确客观的反映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敏感性,并强调了呼伦贝尔草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全面综合的诠释了生态红线的内涵,从而为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区域划定生态红线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1 绪论  11-20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3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6
  1.4 研究内容  16-18
    1.4.1 研究内容  16-18
    1.4.2 研究思路  18
  1.5 技术路线  18-20
2 理论基础和方法  20-25
  2.1 生态红线的基础理论  20
    2.1.1 生态红线的概念内涵  20
    2.1.2 生态红线的功能  20
  2.2 生态红线划定原则  20-21
  2.3 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技术流程  21-22
    2.3.1 确定生态红线区划定范围  21
    2.3.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21
    2.3.3 确定生态红线区边界  21
    2.3.4 确定生态红线区的范围  21-22
    2.3.5 生态红线的管理  22
  2.4 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  22-25
    2.4.1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红线划定  22-23
    2.4.2 生态脆弱区/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  23
    2.4.3 生物多样性保育红线划定  23-25
3 研究区概况  25-42
  3.1 研究区概况  25-33
    3.1.1 自然概况  25-31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32
    3.1.3 主要生态问题  32-33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35
    3.2.1 数据来源  33
    3.2.2 数据处理  33-35
  3.3 土地利用格局及变化  35-42
4 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红线区划定  42-61
  4.1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42-57
    4.1.1 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42-49
    4.1.2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49-57
  4.2 确定生态红线区边界  57-59
    4.2.1 生态敏感性保护红线区  57-58
    4.2.2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红线区  58-59
  4.3 确定生态红线区范围  59-61
    4.3.1 生态红线区范围确定的方法  59
    4.3.2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范围  59-61
5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的管理  61-64
  5.1 实行草原生态红线的分类管理  61
  5.2 严格产业发展准入  61
  5.3 坚持管理部门的协调  61-62
  5.4 加强草原生态监测手段并建立生态红线管理平台  62
  5.5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62-64
6 讨论与结论  64-68
  6.1 研究结论  64-65
  6.2 讨论  65-68
    6.2.1 问题与不足  65-66
    6.2.2 展望  66-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73
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73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3.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4.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5.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6.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7.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8.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9.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TU984
  10. 两家子灌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效益分析,F301
  11. 基于水资源安全的台上镇土地利用管理,F301
  12.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火灾风险预警研究,S812.6
  13. 长春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F224
  14. 基于GIS的青海湖流域LUC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P208
  15.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延吉河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X522
  16. 长春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F301
  17. 基于GIS的通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F301
  18. 吉林市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分析及在土地环境评价中的应用,X825
  19. 三河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P208;P237
  20. 基于GIS的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水资源承载力研究,P208
  21. 山东省典型区域农田用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X82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