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疏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作 者: 鲍荣粉
导 师: 廖明安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早熟枇杷 生物学特性 物候期 疏果 套袋
分类号: S66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川早枇杷是由早钟6号自然芽变枝条嫁接扩繁选育而来,经在汉源县小关村栽培多年观察,早熟性及果实品质明显优于原母树早钟6号。本试验以汉源县小关村枇杷园的4年生川早枇杷为试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物候期观察,并与同区域的早钟6号枇杷对比,比较川早枇杷的变异特征;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果袋套袋疏果处理下川早枇杷果实品质、产量的差异,提出与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栽培措施。论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川早枇杷的生物学性状。树势旺,树姿较直立,枝条粗壮,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的结果母枝,叶片大,叶脉明显,圆锥状混合花序,自花结实率为53.4%,座果率为11.4%;大果,单果重45g-80g,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在13%-15%,最高达17%以上,含酸量0.2%-0.5%,糖酸比为25.49,维生素C含量为7.0-10.8mg/100g,可食率66%-73.6%,种子2-5粒,成熟期从12月下旬到次年4月中旬。2、川早枇杷的物候期。在汉源地区川早枇杷一年可抽梢4次,春梢萌发期一般在2月中旬,夏梢萌发期在5月上旬,秋梢在9月下旬萌发,营养充足的树体在12月上旬有少量冬梢萌发。花期持续时间长,明显的花期间隔将川早枇杷开花分为三个批次,第一批花在7月中下旬开放,因高温干燥天气,座果率低,产量低,果实在1月上中旬成熟;川早枇杷的果实产量以第二批花为主,在9月中下旬开放,花量大,果实在2月底至3月上旬成熟;第三批花在11月中下旬开放,果实在4月上中旬成熟。3、川早枇杷花量大,疏花后的座果率较高,但受天气影响而使各批花座果率差异较大,自然座果率达11.4%-19.1%;果实生长发育分为三个时期:幼果发育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成熟期。4、川早枇杷新梢萌发率、成花率高,一年生新梢总量达169-208枝,平均数为178枝,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为3:1,第一批成花枝形成的结果母枝中以短结果母枝为主,后续形成的结果母枝中多由侧枝形成。生产上可根据枝条组成结构疏枝疏穗,控制叶果比。5、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在树性、叶片、花穗、果实等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叶片和花穗的差异显著。与早钟6号相比较,川早枇杷的树势、分枝力较弱,叶片狭长,颜色更深,而花穗变短,更加粗壮,果实更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品质更佳。川早枇杷的枝叶萌发、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均早于早钟6号15-20天,在汉源地区川早枇杷比早钟6号提前20-50天上市。6、川早枇杷的第一批果实售价最高,但产量和好果率低;第二批果实个大、味浓,占单株产量的64.43%,好果率高达84.95%,经济效益最好;第三批果形指数变化大,果实偏圆球形。7、套袋使川早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降低了含糖量,改善了川早枇杷清甜的口感,使口感更好;套袋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了商品性;透光率低的厚果袋比透光率好的果袋更利于提高果实品质。8、川早枇杷单果重随留果数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留果2个时平均单果重达55.32g,优果率大88.13%,但单株产量低;留果三个时产量和果实品质较好,经济效益最高;留果量4个以上对果实大小影响较大,商品性降低。综合看,在管理精细,水肥条件好的果园,以留果3个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前言  11-12
2 文献综述  12-23
  2.1 枇杷生产和栽培现状  12-16
    2.1.1 国外枇杷生产与栽培现状  12-13
    2.1.2 我国枇杷栽培分布和发展现状  13-14
    2.1.3 我国枇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4-16
  2.2 我国早熟枇杷栽培现状及经济效益  16-18
    2.2.1 早熟枇杷的定义  16-17
    2.2.2 我国早熟枇杷栽培品种  17
    2.2.3 早钟6号枇杷  17-18
    2.2.4 早熟枇杷的经济效益  18
  2.3 枇杷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18-23
    2.3.1 枇杷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18-20
    2.3.2 疏果在枇杷栽培中的应用  20-21
    2.3.3 套袋技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1-23
3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3-25
  3.1 试验材料  23
  3.2 试验地概况  23
  3.3 试验方法  23-25
    3.3.1 生物学性状调查  24
    3.3.2 物候期观测  24
    3.3.3 不同批次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对比试验  24-25
    3.3.4 果实套袋试验  25
    3.3.5 留果量试验  25
4 结果与分析  25-38
  4.1 川早枇杷生物学性状  25-32
    4.1.1 川早枇杷植物学性状  25-26
    4.1.2 物候期观察  26-28
    4.1.3 川早枇杷果实发育规律  28-29
    4.1.4 花序和座果率  29
    4.1.5 川早枇杷枝条组成调查  29-31
    4.1.6 川早枇杷不同批次果实品质、产量分析  31-32
  4.2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的性状比较  32-36
    4.2.1 早钟六号枇杷的特征特性  32-33
    4.2.2 川早枇杷的特征特性  33
    4.2.3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枇杷树体基本性状比较  33-34
    4.2.4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枇杷物候期比较  34-35
    4.2.5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品质比较  35-36
  4.3 套袋疏果措施对枇杷果实品质影响分析  36-38
    4.3.1 不同套袋处理对枇杷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6-37
    4.3.2 不同套袋处理对枇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7
    4.3.3 不同留果量对川早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37-38
5 讨论与小结  38-44
  5.1 根据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提出的栽培管理要点  38-39
  5.2 川早枇杷分批开花成熟的特性  39-40
  5.3 川早枇杷的变异性状  40-41
  5.4 川早枇杷的早花早熟性  41-42
  5.5 套袋对枇杷品质的影响  42-43
  5.6 留果量对枇杷品质的影响  43-44
参考文献  44-49
致谢  49-50
发表文章  50

相似论文

  1.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2.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3. 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S573.9
  4. 大棚及露地梨树生长发育特点和果实生长模型研究,S661.2
  5.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6. 水果套袋机械的关键技术研究,S224.9
  7. 福建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S571.1
  8. 套袋对‘立冬本’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S667.2
  9. 哈密市近30年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461
  10. 菲油果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S667.9
  11. 野生大豆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S565.1
  12. 施氮策略对土壤环境及棉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S562
  13. 薏苡和夏枯草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评价,S567.239
  14. 热研5号柱花草同源四倍体诱导的研究,S541.9
  15.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和交配型初步研究,S435.32
  16. 山茱萸生物学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TQ461
  17. 高葶韭种质资源评价,S633.9
  18. 牡丹叶斑病病原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436.8
  19.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形成因子的影响及MYB类转录因子表达,S661.1
  20. 肺鳞癌A_2细胞膜上电压激活性钾电流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734.2
  21. 人脐血内皮祖细胞Ferumoxides、P7228与Gd-BOPTA标记及体外MR成像研究,R45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 枇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