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星系列茶树新品系区域试验及田间光合特征研究

作 者: 苏晓丹
导 师: 孙威江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茶学
关键词: 农星系列 茶树新品系 区域试验 光合特征
分类号: S5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以农星1号、2号、3号、5号和7号为参试品系。在福州宦溪和安溪祥华两处区试点,采用规范鉴定方法系统观测分析各参试品系的植物学和经济学性状等表现,重点开展品系的田间光合特征研究,并通过灰色综合评判法各鉴定各性状的综合表现。为农星系列品系提供一定种质资源数据,也对武夷山优异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各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特征农星1号特征:灌木型,树姿为半开张;晚生种,芽色紫绿,发芽密度中,一芽三叶长在4.5-5.2cm,百芽重在48.5-52.4g间;小叶种,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微隆起,叶质中,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水浸出率为45.17%,茶多酚为12.95%,氨基酸为3.14%,咖啡碱为4.03%,总糖为3.81%;1号的产量高于黄旦,为257.00kg/亩,增产率为0.11%;适制乌龙茶,其香气纯正持久,滋味鲜醇顺滑;抗藻斑病能力较弱;农星2号特征:小乔木型,树姿为直立;中生种,芽色黄绿,发芽密度中,一芽三叶长在5.0-6.3cm,百芽重在61.1-72.6g;小叶种,近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中,叶缘平、叶身稍背卷,其植物学特征明显,百芽重最重,叶片肥厚;水浸出率为45.65%,茶多酚为13.17%,氨基酸为4.20%,咖啡碱为4.35%,总糖为3.45%;2号的产量最高,为293.48kg/亩,增产率为0.27%;适制乌龙茶,香气清香纯和,滋味浓醇偏涩;抗寒性较强,但抗云纹叶枯病和抗藻斑病能力弱;农星3号特征:灌木型,树姿为开张;晚生种,芽色绿,发芽密度稀,一芽三叶长在4.4-5.5cm,百芽重在52.5-62.9g;中叶种,近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质硬,叶缘平、叶身平;水浸出率为43.45%,茶多酚为12.5l%,氨基酸为3.67%,咖啡碱为4.16%,总糖为3.54%;3号的略低于黄旦,为211.79kg/亩,减产率为0.08%;适制乌龙茶,其香气纯和较持久,滋味醇和稍涩;抗寒性和抗云纹叶枯病的能力强,但抗藻斑病的能力弱;农星5号特征:小乔木型,树姿为直立;中生种,芽色黄绿,发芽密度稀,一芽三叶长在4.4-5.1cm,百芽重在34.1-51.4g;小叶种,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起或平,叶质中,叶缘波、叶身内折;水浸出率为42.33%,茶多酚为11.15%,氨基酸为3.75%,咖啡碱为4.16%,总糖为4.47%,总糖含量高:5号的产量最低,为138.51kg/亩,减产率为0.40%;适制乌龙茶,其花香幽纯、馥郁持久,“品种香”较显滋味醇和回甘;抗寒性较弱,但抗藻斑病能力较强,抗云纹叶枯病能力强;农星7号特征:灌木型,树姿为半开张;中生种,芽色紫绿,发芽密度稀,一芽三叶长在4.6-5.9cm,百芽重在36.6-60.5g;小叶种,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起或平,叶质中,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水浸出率为43.50%,茶多酚为13.41%,氨基酸为3.46%,咖啡碱为4.06%,总糖为3.97%,总糖含量高;7号的产量低于黄旦,为199.85kg/亩,减产率为0.13%,可能其受水肥水平影响大;适制乌龙茶,其花香细腻持久,带薄荷味或奶香,“品种香”显,滋味醇和回甘;抗寒性和抗藻斑病能力弱,但抗云纹叶枯病能力强;2.各参试品系的田间光合特征本试验采用CID-301光合测定系统田间测定各参试品系的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相同外界条件下,不同茶树参试品系的Pn日变化呈现的型态不同。1号和5号呈现双峰型,黄旦、2号、3号和7号则呈现单峰型,而2号的低谷和第二峰值表现不明显,7号第二峰值不明显,14:30时Pn达到最小值0.41umol/m2/s,而后微微上升;各参试参试品系Pn的最高值均出现在10:30时,上午的Pn均比下午的大,15:30时Pn下降至近乎零;CO2(out)、H2O(out)、H2O(in)、Tleaf、Tair、 CO2(in)、CO2(out)是影响Pn的因素,但不同品种间影响因素不同,且影响力也有所差异。3.各参试品系的综合模糊评判本试验据以往研究经验和育种目标,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分析计算灰色综合评判值,据其大小评判各参试品系综合性状表现的优劣。结果表明2号的产量表现最高,其灰色综合评判值为0.3388,5号的最低,为0.1984,其余的在0.22-0.27;5号和7号的品质表现最佳,分别为0.3439和0.3457,而2号的较差,为0.3277;8号和3号的植物学性状表现最佳,分别为0.0941和0.0943,而7号的较差,为0.0860,2号的抗性表现最佳,为0.1265,5号和7号的较差,分别为0.0721和0.0793。综上所述,2号的综合表现优于1号,其次为7号、3号和5号。

全文目录


摘要  9-11
Abstract  11-14
第一章 前言  14-25
  1 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14-16
    1.1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现状  14
    1.2 我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进展  14-15
    1.3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现状  15
    1.4 国外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进展  15-16
  2 茶树新品种性状鉴定的研究进展  16-19
    2.1 产量测定  16
    2.2 适制性鉴定  16-18
      2.2.1 枝叶性状与适制性  16-17
      2.2.2 主要理化成分与适制性  17
      2.2.3 叶片解剖结构与适制性  17-18
    2.3 抗性鉴定  18-19
      2.3.1 叶片性状与抗性  18
      2.3.2 理化成分含量与抗性  18-19
  3 茶树田间光合特征的研究进展  19-21
    3.1 茶树光合作用基本规律的研究进展  19-20
      3.1.1 茶树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19-20
      3.1.2 茶树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  20
    3.2 影响茶树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  20-21
      3.2.1 品种特性与光合作用  20
      3.2.2 叶龄与光合作用  20-21
      3.2.3 叶位与光合作用  21
  4、灰色综合评判法的应用  21-22
    4.1 灰色综合评判法在区域试验的应用现状  21
    4.2 灰色综合评判法在区域试验的优势  21-22
    4.3 灰色综合评判法在区域试验的劣势  22
  5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22-25
    5.1 研究意义  22
    5.2 研究内容  22-25
      5.2.1 植物学性状鉴定  23
      5.2.2 经济学性状鉴定  23
      5.2.3 田间光合特征测定  23-24
      5.2.4 灰色综合判定  24-25
第二章 农星系列茶树新品系的植物学性状鉴定  25-3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5-26
    1.1 试验材料  25
    1.2 试验方法  25-26
      1.2.1 檀株性状鉴定  25
      1.2.2 枝叶性状鉴定  25-26
        1.2.2.1 春梢生育期  25-26
        1.2.2.2 成熟叶性状  26
      1.2.3 茶花性状鉴定  26
    1.3 数据分析  26
  2 结果与分析  26-33
    2.1 植株性状  26-27
    2.2 枝叶性状  27-32
      2.2.1 春梢生育期  27-28
      2.2.2 成熟叶性状  28-32
    2.3 茶花性状  32-33
  3. 讨论  33-34
第三章 农星系列茶树新品系的经济学性状鉴定  34-57
  第一节 鲜叶质量鉴定  34-38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4-35
      1.1 试验材料  34
      1.2 试验方法  34-35
        1.2.1 芽叶性状鉴定  34
        1.2.2 鲜叶主要理化成分测定  34-35
      1.3 数据分析  35
    2 结果分析  35-37
      2.1 芽叶性状  35-36
      2.2 鲜叶主要理化成分  36-37
    3 讨论  37-38
  第二节 产量测定  38-4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8
      1.1 试验材料  38
      1.2 试验方法  38
      1.3 数据分析  38
    2 结果与分析  38-40
      2.1 福州宦溪区试点的产量  38-39
      2.2 安溪祥华区试点的产量  39-40
    3 讨论  40-41
  第三节 适制性鉴定  41-5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43
      1.1 试验材科  41
      1.2 试验方法  41-43
      1.3 数据分析  43
    2 结果与分析  43-53
      2.1 感官审评直接鉴定  43-48
      2.2 主要理化成分间接鉴定  48-53
    3 讨论  53-54
      3.1 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方法的对比  53
      3.2 叶片性状特征与适制性  53
      3.3 叶片解剖结构与适制性  53-54
  第四节 抗性田间鉴定  54-5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55
      1.1 试验材料  54
      1.2 试验方法  54
      1.3 数据分析  54-55
    2 结果与分析  55-56
    3 讨论  56-57
第四章 农星系列茶树新品系的田间光合特征  57-6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7-58
    1.1 试验材料  57
    1.2 试验方法  57
    1.3 数据分析  57-58
  2 结果与分析  58-62
    2.1 当年生成熟叶的净光合速率  58-60
    2.2 当年生成熟叶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60-62
  3 讨论  62-63
第五章 农星系列茶树新品系的综合模糊评判  63-66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3
    1.1 实验材料  63
    1.2 数据分析  63
  2 结果与分析  63-65
  3 讨论  65-6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6-71
  1 总结  66-68
  2 展望  68-71
    2.1 茶树区域试验技术措施的改善  68-69
    2.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69-71
      2.2.1 茶叶品质鉴定技术的完善  69
      2.2.2 茶树新品种描述数据的整合利用  69-71
参考文献  71-75
附录  75-80
图版  80-88
致谢  88

相似论文

  1. 1979~2006年江苏省棉花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进展研究,S562
  2. 茶树新品系“武阳早”和“武阳香”的选育研究,S571.1
  3. 黄河流域棉花区试优良品种指纹图谱分析,S562
  4.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光合特性及蒸腾特性研究,Q945
  5. 露地栽培菊新品种的选育,S682.11
  6.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模型的研究,S511
  7. 落羽杉属中山杉新无性系的区试与育苗技术研究,S791
  8. 保定常见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及尘污染对其光合特征的影响,X173
  9. 模拟岩溶生境下青冈栎表层土壤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岩溶效应研究,P642.25
  10. 2种菊芋幼苗对镉胁迫的响应及外源水杨酸的缓解作用,X173
  11. 玉米区域试验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研究,S513
  12. 黄金间碧竹等18种观赏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光合特性研究,S682.36
  13. 施氮对白羊草地上和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S812
  14. 外源钾水平对长春花生长和生物碱积累的影响,R96
  15. 几种植物光合及有机酸特征及其在喀斯特逆境检测中的应用,S184
  16. 大气NO2污染下园林植物的光谱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Q945
  17. 不同水稻品种冠层内各叶位叶片光合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S511
  18. 茶树新品系川农2号、川农6号及川沐217生理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S571.1
  19. 崖柏对自然降温的生理响应及种子性状和扦插繁殖研究,S791.37
  20. 广东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评价与分析,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饮料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