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茶树硒代氨基酸的赋存形态及外源硒肥对其形态和含量影响的研究

作 者: 秦冰
导 师: 朱林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茶学
关键词: 富硒茶 硒肥 硒代氨基酸 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
分类号: S5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IPAD)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硒代氨基酸在茶树中形态和含量的分布,及外源硒肥对硒代氨基酸形态和含量的影响,为富硒茶的生产及利用富硒茶补硒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天然富硒茶树的新鲜嫩叶、老叶及根样品,检测茶树不同部位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分布情况,再与普通茶树相应部位作比较,得出硒代氨基酸在茶树中不同部位分布规律;同时也比较总硒量和茶氨酸、硒代氨基酸相关的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的分布特点。通过土施和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进行盆栽及大田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影响;同时也比较茶树叶中总硒量随硒肥处理的变化情况及茶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比较外源施硒得到的富硒茶与天然富硒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和含量作对比,得出生产高含量硒代氨基酸富硒茶的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IPAD)不需要进行衍生反应,就可以很好的对茶叶浸提液中硒代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三种硒代氨基酸与其它17种常规氨基酸能够很好的基线分离,三种硒代氨基酸在其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2在0.9994-0.9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47、3.17和3.77,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茶树叶中硒代甲基半胱氨酸(SeMeCys)是硒代氨基酸存在的主要形态;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胱氨酸(SeCys)在叶中也存在,但不是主要存在形态,它们存在的时期和含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可能受茶树体内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MT)的作用。三种硒代氨基酸总量在茶树不同部位中分布为老叶>根>嫩叶;与总硒量的分布情况一致;并且天然富硒茶树和普通茶树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和总硒量分布规律相同。茶氨酸含量在天然富硒茶树和普通茶树不同部位中分布情况也相同,表现为根>嫩叶>老叶;胱氨酸/半胱氨酸存在于嫩叶和根中,且含量相差不大,老叶中未检出;蛋氨酸在茶树三种部位中均未检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外源硒肥处理的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也主要以硒代甲基半胱氨酸(SeMeCys)形态存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喷施和土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硒代甲基半胱氨酸(SeMeCy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此变化相符;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在喷施180μgSe·ml-1、十二天左右时采摘最为理想,所含硒代氨基酸总量为336.1μg·g-1,但喷施浓度不宜高于180μgSe·ml-1,否则茶树叶面上会出现褐色的斑点及焦化,影响其外观和品质;土施亚硒酸钠时以0.25-0.5mgSe·kg-1,施后6个月采摘较佳,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的含量为293.9-471.7μg·g-1,大田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相符。茶树中总硒的量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土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到一定含量后,增加不明显。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后,对茶树叶中茶氨酸的含量有所提高,特别是喷施Se浓度为60μg·ml-1和120μg·ml-1,6-18天后茶树叶中茶氨酸含量是空白中含量的2-3倍,而喷施浓度过高、喷施时间过长茶树中茶氨酸的含量都有降低的趋势;土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后茶树叶中茶氨酸含量在3-6月提高并不明显,尤其是土施低浓度Se,7个月以后开始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外源喷施和土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茶的理想采摘时期也是相应条件下茶氨酸含量较高的时期。外源喷施和土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后,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的变化没有规律性,有的甚至未检出;它们与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胱氨酸(SeCys)在相应处理茶树中分布情况相符。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文献综述  10-18
  1 硒的营养功能  10
  2 硒的分布及形态  10-11
  3 硒在植物体内的代谢  11-12
  4 富硒茶的研究  12-15
    4.1 茶树中硒含量及分布  12-13
    4.2 茶叶中硒的形态  13
    4.3 硒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13-14
    4.4 富硒茶的生产  14-15
  5 硒的检测方法  15-18
    5.1 无机态硒的检测  15
    5.2 有机态硒的检测  15-16
    5.3 有效态硒的检测  16
    5.4 硒代氨基酸的检测  16-18
1 引言  18-20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8-19
  1.2 研究内容  19
    1.2.1. 茶树不同部位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研究  19
    1.2.2. 外源硒肥对茶树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研究  19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9-20
2 材料与方法  20-24
  2.1 试验材料  20
  2.2 试验处理  20-21
    2.2.1 盆栽叶面喷施试验  20-21
    2.2.2 盆栽土施硒肥试验  21
    2.2.3 大田硒肥试验  21
  2.3 仪器与试剂  21-24
    2.3.1 离子色谱  21-22
    2.3.2 原子荧光  22-24
3 结果与分析  24-39
  3.1 茶树中硒代氨基酸检测研究  24-26
    3.1.1 茶树中硒代氨基酸检测方法的选定  24
    3.1.2 硒代氨基酸标准方法的建立  24-26
    3.1.3 茶树中硒代氨基酸的检测分析  26
  3.2 富硒茶树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研究  26-29
    3.2.1 富硒茶树不同部位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分布  26-27
    3.2.2 富硒茶树不同部位中总硒的含量的分布  27-28
    3.2.3 富硒茶树不同部位中茶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的分布  28-29
  3.3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影响的研究  29-36
    3.3.1 盆栽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茶树叶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9-32
    3.3.2 盆栽土施亚硒酸钠对茶树叶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35
    3.3.3 大田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茶树叶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5
    3.3.4 大田土施亚硒酸钠对茶树叶中三种硒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5-36
  3.4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茶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36-39
    3.4.1 盆栽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茶树叶中茶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6-37
    3.4.2 盆栽土施亚硒酸钠对茶树叶中茶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7-39
4 讨论  39-43
  4.1 样品检测方法的确立  39
  4.2 天然富硒茶树中不同部位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研究  39-40
  4.3 外源喷施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40-41
  4.4 外源土施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41
  4.5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茶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  41-43
5 结论  43-45
  5.1 检测方法的建立  43
  5.2 天然富硒茶树中不同部位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  43
  5.3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43
  5.4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茶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  43-45
参考文献  45-50
致谢  50-51
作者简介  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参与的论文  51

相似论文

  1. 池州市水稻富硒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S511
  2. 硒肥对新疆白蒜生长发育、含硒量、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S633.4
  3. 茶树叶片中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转录与表达水平的研究,S571.1
  4. 硒肥、氮磷钾化肥、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S532
  5. 锌、硒及其互作对春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锌、硒富集的影响,S512.12
  6. 硒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O613.52
  7. 茶叶及茶园土中硒含量的评估及控释硒肥的研究,S571.1
  8. 马铃薯养分吸收分配规律及施肥对营养品质的影响,S532
  9. 基于光辅助反应的化学发光和汞冷蒸气发生的研究,O657.3
  10. 紫阳富硒茶中硒形态初步分析与富硒组分的提取,TS272
  11. 紫阳富硒茶中硒的赋存形态研究及茶渣的开发利用,TS272
  12. 水稻吸收积累Cd的规律及其对硅肥硒肥施用的响应研究,S511
  13. 水稻吸收累积硒元素的特点及稻米富硒技术途径的初步研究,S511
  14. 不同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S532
  15. 紫阳富硒绿茶茶多糖与茶多酚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R285.5
  16. 改良剂对稻米Cd污染控制及土壤重金属流失影响研究,X712
  17.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动态及调控措施研究,S571.1
  18. 华东地区典型有机农业产地环境与产品品质的研究,S571.1
  19.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S571.1
  20. 福建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S571.1
  21. 遮荫与施肥对夏秋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S57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饮料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