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研究

作 者: 王娜
导 师: 符启林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 法律风险 银行网关型第三方支付 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
分类号: D922.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40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2005年阿里巴巴CEO马云提出“第三方支付”这个概念以来,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由于支付瓶颈的突破,中国电子商务也随即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制度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其发展的过程同时伴随着金融界、法律界的诸多质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引发了人们对于金融创新监管的重新审视。客观地说,过去的十年中,金融创新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其中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支付创新更是扮演了电子商务助推器的角色。中国则超过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第三方支付市场。因此,虽然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在世界尤其在中国呈现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其所面临的合法性质疑也不容忽视。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突破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面临的法学理论瓶颈,为其稳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成为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的视角,结合中国市场现状,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就法律风险监管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除引言和结论部分,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概述。本章从概念界定和模式分析两个角度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进行介绍,从而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章: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的必要性。本章首先从实证角度论述了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的重要意义,即通过对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和竞争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其发展现状;然后着重从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出发,说明对其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第三章: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点的理论分析。针对第二章提出的法律风险,本章从法学理论角度对相关问题的法律属性进行界定。主要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及参与主体间法律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第四章: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本章着重介绍了监管制度较为成熟的两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盟),涉及监管立法、监管体制、监管机构及对关键法律问题的规定等内容,通过与中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进行比较,意图寻找到适合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监管制度。第五章: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框架的构建。本章在前文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中国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应遵循的理念与立法步骤,然后从主体法律制度、经营风险防控制度和协作监管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制度框架构建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一、选题背景  10
  二、研究现状  10-11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1-12
第一章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概述  12-19
  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界定  12-15
    (一)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概念界定的不同维度  12
    (二) 支付工具(支付终端)与支付方式(支付渠道)  12-14
    (三)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14-15
    (四) 本文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界定  15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模式  15-19
    (一) 银行网关型第三方支付与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  15-17
    (二) 支付通道型第三方支付与平台账户型第三方支付  17-18
    (三) 独立型第三方支付与非独立型第三方支付  18-19
第二章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的必要性  19-25
  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19-21
    (一) 市场规模  19-20
    (二) 竞争现状  20-21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面临的法律风险  21-25
    (一) 主体定位遭受质疑  21-22
    (二) 经营范围欠缺合法性  22-23
    (三) 参与主体法律关系混乱  23-24
    (四)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24
    (五) 非法交易活动监控机制缺失  24-25
第三章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的理论分析  25-37
  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地位分析  25-29
    (一) 商业银行说  25-27
    (二) 非银行金融机构说  27-28
    (三) 仅支付清算组织说  28-29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经营范围的法律分析  29-30
    (一) 沉淀资金及孳息的法律分析  29-30
    (二) 代理收付款项和提供担保业务的法律分析  30
  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参与主体法律关系分析  30-37
    (一) 买方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关系  31-35
    (二)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关系  35-36
    (三) 卖方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关系  36-37
第四章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37-43
  一、美国  37-39
    (一) 监管立法  37-38
    (二) 监管体制和监管机构  38
    (三)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  38
    (四) 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  38-39
    (五) 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  39
  二、欧盟  39-40
    (一) 监管立法  39-40
    (二) 监管体制和监管机构  40
    (三)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  40
    (四) 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  40
  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40-41
  四、中国  41-43
    (一) 监管立法  41
    (二) 监管体制  41-42
    (三) 监管机构  42-43
第五章 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框架的构建  43-51
  一、监管理念与立法步骤的选择  43-45
    (一) 监管理念的选择  43-45
    (二) 立法步骤的选择  45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制度框架构建  45-51
    (一)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主体法律制度  45-47
    (二)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经营风险防控制度  47-48
    (三)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协作监管制度  48-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56-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信用证融资法律问题研究,F740.4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法律风险和防范之考察研究,D923.6
  3. 基于SOA的法律风险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4. 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922.29
  5. 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D922.29
  6. 零售连锁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F721
  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企业法律风险评估研究,D920.4
  8. 美国反垄断法律规制下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971.2;DD912.29
  9. 我国企业运营中的主要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D922.291.91
  10. 论商品房买受人的法律风险与防范,D922.181
  11. 购买“小产权房”法律风险问题分析,D923.2
  12. 国家电网公司海外电力业务并购的法律风险分析,F426.61
  13. 出口货物销售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D923.6
  14. 广东电信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F626
  15. 信用卡业务法律风险控制与监管研究,F832.2
  16. 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风险研究,D922.28
  17. 房产“不交吉”买卖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923
  18. 论企业合同管理及其法律风险的防范,D923.6
  19. 公司合同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923.6
  20.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F239.43
  21. 中国石油CD公司收购BX加油站项目可行性研究,F426.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金融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