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研究

作 者: 陈文杰
导 师: 莫丹谊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刑事诉讼法
关键词: 起诉状一本主义 全案移送制度 预断 证据 证据分类移送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作为连接起诉与审判的桥梁,是构建审判公正的前哨。它涉及控诉、辩护、审判三方的权益,对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采用的复印件移送主义由于立法的缺失和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困难,使得这项制度面临执行上的尴尬。本文通过检视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立足于起诉阶段移送的证据内容本身的特性进行探究,就如何解决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证据分类移送方式的假设。本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起诉阶段证据移送的法理基础、主要类型比较、我国立法方面的缺漏和反映在实践中的问题、以及从证据特性方面展开对于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研究的假设,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概述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概念及意义。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哪些案件证据及其相关材料从检察机关递送到法院这一个审前程序。它的意义是在制度设计上满足现实追诉和权利保障的需求,确保审判的公正。2、基于不同的立法背景、社会文化以及刑事诉讼价值追求,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卷宗移送主义和起诉状一本主义移送方式。尽管这两种证据移送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存在都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它们分别配合各自相应的刑事诉讼制度运转,虽然方式和手段不同,但始终殊途同归,都是引导着司法向公正迈进。本文通过对于英国和法国的立法设计比较,阐述了各自证据移送方式存在的合理性。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立法修改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由于立法缺失导致的实际问题。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我国采用的是全案移送方式,在实践操作中暴露出法官庭前定案、庭审流于形式等许多问题。修改后采用主要证据复印件主义,但由于对于什么是“主要证据”的定义不清,致使起诉阶段移送证据的范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主观任意性,严重破坏了法律应当具有的严谨。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方式不仅没有限制检察院的权力,反而增加了检察机关对于移送证据范围的决定权。同时还限制了律师的阅卷权。第三部分,笔者通过对于“预断”的分析、起诉状一本主义的适用条件以及对我国刑事司法大环境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即建立起诉阶段证据分类移送方式。以证据内容本身为研究重点,分析各种证据的特点,从证据的特性出发,构建起崭新的证据移送方式。即根据证据表现形式以及起诉阶段的需求来细化哪些证据是必须移送,哪些证据不得移送。笔者希望通过站在证据的角度,以证据内容为本,开创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研究的新思路。第四部分,为完善起诉阶段证据分类移送方式,应建立完备的证据开示制度和确立违反证据分类移送方式的制裁措施。只有通过与相关制度的配套整合,结合我国司法环境的实际,才能真正实现证据分类移送方式的立法意图。限于笔者知识浅显,本文观点肯定很不成熟,也存在很多错误,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0
一、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概述  10-20
  (一) 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0-11
    1、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概念及内容  10-11
    2、起诉阶段证据移送的意义  11
  (二) 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基本类型比较  11-20
    1、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基本类型概述  11-13
    2、卷宗移送主义和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共性  13-15
    3、卷宗移送主义和起诉状一本主义的立法差异——以英国、法国为例  15-20
二、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立法现状  20-27
  (一) 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立法情况  20-22
    1、96 年刑事诉讼修改前起诉阶段证据移送的情况  20
    2、96 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及修改目的  20-22
  (二) 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立法缺陷  22-27
    1、立法缺陷  22-23
    2、司法实践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23-25
    3、从控辩审三方角度分析我国现行证据移送方式  25-27
三、我国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重构  27-43
  (一) 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重构的方向选择  27-33
    1、对于“预断”的认识误区  27-30
    2、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改革应符合我国的实际  30-31
    3、基于我国的诉讼实际,不宜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  31-33
  (二) 从证据本身的角度思考证据移送方式的重构  33-36
  (三) 起诉阶段采取证据分类移送方式的设想  36-43
    1、起诉阶段应当移送的证据材料  37-38
    2、起诉阶段不应移送的证据材料  38-42
    3、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的的立法设计  42-43
四、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  43-46
  (一) 建立证据开示制度  43-44
  (二) 立法确立违反证据分类移送方式的制裁措施  44-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48

相似论文

  1.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2. 基于EnCase的电子数据取证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3.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与决策系统研究,TP277
  4. 煤矿风险信息集成与智能预警研究,X936
  5. 论刑事诉讼法中证据裁判原则,D925.2
  6. 论心证的公开,D915.13
  7. 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考察与研究,D915.13
  8. 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925.2
  9.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925.2
  10. 数字音频真实性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TN912.3
  11. 谷某故意杀人案分析,D924.1
  12. 我国刑事法庭证人作证的问题与完善,D925.2
  13. 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及完善,D925.2
  14. 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D925.2
  1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问题探析,D922.291.91
  16. 口供合法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D925.2
  17. 诱惑侦查所获证据效力研究,D925.2
  18. 基于证据理论和云模型的多属性决策算法研究,C934
  19. 论刑法第三百零六条,D924.3
  20. 我国公安机关刑事证据审查判断规则制度研究,D925.2
  21.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研究,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