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佛教寺院钟鼓楼的形成背景与建筑形制及布局研究

作 者: 玄胜旭
导 师: 王贵祥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建筑学
关键词: 钟楼 鼓楼 佛寺钟鼓楼 钟鼓楼布局 对称楼阁
分类号: TU2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寺院钟鼓楼,是中国明清佛教寺院最为代表的对称楼阁建筑。在佛教寺院中出现钟鼓楼建筑之前,在宫殿、城市等其他类型建筑中,早就设置钟楼与鼓楼。但是,目前,对于宫殿、城市、佛寺钟鼓楼之间的相互演变关系,以及对于佛寺钟鼓楼的形成时期,尚未有系统而明显的研究成果。因此,本论文对于中国佛教寺院钟鼓楼建筑对设制度的形成背景与建筑形制及布局特征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考察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形成背景,主要对于宫殿和城市钟鼓楼建筑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以及对于佛教寺院内对称楼阁建筑的布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考察佛寺钟鼓楼的形成时期,即对于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始建时期及确立时期进行分析。最后,对于中国佛寺钟鼓楼实物现状进行梳理,然后考察佛寺钟鼓楼建筑形制与布局特征。此外,对于韩国佛教寺院钟鼓楼建筑进行简单梳理。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形成背景,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佛寺钟鼓楼形成的外在因素,是宫殿钟鼓楼制度的废止。之后,城市钟鼓楼和佛寺钟鼓楼,互相影响而发展,各成为明清城市和明清佛寺的代表布局方式;佛寺钟鼓楼形成的内在因素,则是佛寺内钟楼与其他楼阁之间的对称布局变化,即从“钟楼与经藏”对称布局开始,经过“钟楼与轮藏”和“钟楼与观音阁”对称布局,终于固定形成为“钟楼与鼓楼”对设布局。二、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形成时期: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始建时期推定于元末时期,佛寺钟鼓楼制度的确立时期推定于明代中期,即由明正统年间至明正德年间。三、佛寺钟鼓楼建筑形制与布局特征:明清佛寺钟鼓楼最为普遍的形式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式;上层为木制障日板壁,下层为砖墙;上层平面为面阔、进深各一间,下层为面阔、进深各三间。一般位于第一进院落内两侧,即山门和天王殿之间两侧。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3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4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14
  1.4 相关研究成果  14-19
    1.4.1 对于佛寺布局及佛寺钟鼓楼布局的研究  14-18
    1.4.2 对于钟鼓楼建筑形成及演变的研究  18-19
第2章 钟鼓楼建筑的形成与演变  19-38
  2.1 钟与鼓的象征意义  19-21
  2.2 钟鼓楼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21-34
    2.2.1 秦汉至南北朝  21-25
    2.2.2 隋唐至宋金  25-30
    2.2.3 元  30-31
    2.2.4 明清  31-34
  2.3 小结  34-38
第3章 佛寺内对称楼阁布局演变  38-68
  3.1 中国历代佛寺布局演变简述  38-40
    3.1.1 东汉、三国  38
    3.1.2 两晋南北朝  38-39
    3.1.3 隋唐  39-40
    3.1.4 宋元  40
    3.1.5 明清  40
  3.2 佛寺内楼阁建筑简述  40-42
  3.3 佛寺内对称楼阁布局演变  42-66
    3.3.1 钟楼与经藏  42-48
    3.3.2 经藏与经藏、钟楼与钟楼  48-50
    3.3.3 经藏或钟楼单独配置  50-51
    3.3.4 钟楼与佛塔  51-53
    3.3.5 楼阁式双塔  53-57
    3.3.6 钟楼与轮藏  57-58
    3.3.7 钟楼与观音阁  58-60
    3.3.8 钟楼与华严阁  60
    3.3.9 钟楼与僧伽阁  60-61
    3.3.10 慈氏阁与轮藏  61-62
    3.3.11 观音阁(殿)与轮藏  62-63
    3.3.12 钟楼与井亭  63-64
    3.3.13 钟楼单独配置  64-65
    3.3.14 钟楼与鼓楼  65-66
  3.4 小结  66-68
第4章 佛寺钟鼓楼的形成及确立  68-79
  4.1 佛寺内钟与鼓的使用  68-70
  4.2 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始建及确立时期  70-78
    4.2.1 始建时期分析  70-73
    4.2.2 确立时期分析  73-78
  4.3 小结  78-79
第5章 佛寺钟鼓楼实物现状  79-103
  5.1 山西地区  82-93
    5.1.1 善化寺(Ⅰ-2)  82-83
    5.1.2 华严寺(Ⅰ-4)  83-84
    5.1.3 广胜寺(Ⅰ-6)  84
    5.1.4 岩山寺(Ⅱ-2)  84-85
    5.1.5 显通寺(Ⅱ-3)  85-86
    5.1.6 青莲寺(Ⅲ-3)  86-87
    5.1.7 镇国寺(Ⅲ-4)  87
    5.1.8 崇福寺(Ⅲ-5)  87-88
    5.1.9 双林寺(Ⅲ-6)  88
    5.1.10 龙门寺(Ⅳ-1)  88-89
    5.1.11 南吉祥寺(Ⅳ-3)  89
    5.1.12 慈相寺(Ⅴ-5)  89-90
    5.1.13 资寿寺(Ⅴ-6)  90
    5.1.14 香严寺(Ⅴ-7)  90-91
    5.1.15 浑源永安寺(Ⅴ-8)  91
    5.1.16 安国寺(Ⅴ-9)  91-92
    5.1.17 开化寺(Ⅴ-10)  92
    5.1.18 定林寺(Ⅴ-11)  92
    5.1.19 福胜寺(Ⅴ-12)  92-93
  5.2 北京地区  93-98
    5.2.1 智化寺(Ⅰ-7)  93-94
    5.2.2 戒台寺(Ⅳ-2)  94-95
    5.2.3 觉生寺(Ⅳ-5)  95
    5.2.4 潭柘寺(Ⅴ-1)  95-96
    5.2.5 法源寺(Ⅴ-2)  96-97
    5.2.6 碧云寺(Ⅴ-3)  97
    5.2.7 十方普觉寺(Ⅴ-4)  97-98
  5.3 河北地区  98-99
    5.3.1 正定开元寺(Ⅲ-1)  98
    5.3.2 毗卢寺(Ⅳ-4)  98-99
  5.4 河南地区  99-100
    5.4.1 白马寺(Ⅰ-5)  99
    5.4.2 风穴寺(Ⅲ-2)  99-100
  5.5 浙江地区  100-101
    5.5.1 保国寺(Ⅰ-3)  100-101
    5.5.2 国清寺(Ⅴ-13)  101
  5.6 山东、辽宁地区  101-103
    5.6.1 灵岩寺(Ⅱ-1)  101-102
    5.6.2 奉国寺(Ⅰ-1)  102-103
第6章 佛寺钟鼓楼建筑形制与布局特征  103-124
  6.1 建筑形制  103-115
    6.1.1 文献及图像资料中的钟楼形制  103-109
    6.1.2 实物钟鼓楼的建筑形制  109-115
    6.1.3 小结  115
  6.2 布局特征  115-124
    6.2.1 文献及图像资料中的钟鼓楼布局  115-117
    6.2.2 实物钟鼓楼的布局特征  117-122
    6.2.3 小结  122-124
第7章 韩国佛寺钟鼓楼建筑  124-134
  7.1 朝鲜时期佛教及佛寺简述  124-126
  7.2 朝鲜时期佛寺钟鼓楼演变  126-129
  7.3 佛殿四物的设置方式  129-132
  7.4 中国与韩国佛寺钟鼓楼比较  132-133
  7.5 小结  133-134
第8章 结论  134-137
  8.1 佛寺钟鼓楼的形成背景  134
    8.1.1 佛寺外在因素  134
    8.1.2 佛寺内在因素  134
  8.2 佛寺钟鼓楼的形成时期  134-135
  8.3 佛寺钟鼓楼的建筑形制与布局特征  135
  8.4 中国与韩国佛寺钟鼓楼比较  135
  8.5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43
  1. 古籍文献  137-138
  2. 现代著作类文献  138-140
  3. 论文类文献  140-142
  4. 网页  142-143
致谢  143-145
附录 A 图片来源  145-156
附录 B 第一批至第五批的汉地佛寺钟鼓楼现状表  156-166
  1. 第一批汉地佛寺  157-158
  2. 第二批汉地佛寺  158-159
  3. 第三批汉地佛寺  159-161
  4. 第四批汉地佛寺  161-162
  5. 第五批汉地佛寺  162-166
附录 C 中国汉地佛寺平面图  166-211
  1. 考古发掘的佛寺平面图  167-170
  2. 文献及图像资料中的佛寺平面图  170-185
  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汉地佛寺平面图(第一批至第五批)  185-21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11-212

相似论文

  1. 西安明城区内钟楼地区地下空间研究,TU984.113
  2. 历史文化名城中钟鼓楼历史地段空间形态研究,TU984.114
  3. 中国高台基木结构古建筑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研究,TU366.2
  4. 侗族鼓楼艺术研究,TU-86
  5. 侗族鼓楼建筑类型学研究,TU-05
  6.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7. 区域文化旅游主题筛选评价及其实证研究,F592.7
  8. 历史建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F590
  9. 邹向平三部不同体裁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J614
  10. 银川市鼓楼南街景观改造及其研究,TU986
  11. 我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F293.2
  12. 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TU984.114
  13. 西安地铁列车振动对钟楼影响的研究,TB533.2
  14. 西安鼓楼历史街区更新建筑研究,TU984.114
  15. 三江侗族建筑的科技人类学考察,TU-86
  16. 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个案研究,G612.3
  17. 西安鼓楼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研究,TU984.191
  18. 西安鼓楼历史街区保护院落利用的研究,TU984.114
  19.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特性解析,TU984.18
  20. 陈鹤琴南京鼓楼幼稚园个案研究及其当代启示,G612
  21. 黔东南地区侗族鼓楼建构技术及文化研究,TU25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宗教建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