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作 者: 何颖华
导 师: 李国栋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外科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祛腐生肌法 生肌红粉膏 动物实验 临床观察 创面愈合
分类号: R24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祛腐生肌法是中医外科外治法的主要治疗方法,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促进创面的愈合,特别是感染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中医认为“腐不去则肌不生”,针对这一理论,我们认为在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上应先祛腐再生肌。目前祛腐生肌法的应用存在处方用药混杂、药品种类繁多、应用时没有规范的药物剂量等问题。本课题是在导师李国栋主任及广安门医院肛肠科老一辈专家们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及前期对生肌玉红膏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之上,配合15%红粉膏的使用进行研究的,并应用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方法,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对“祛腐生肌法”的“祛腐”和“生肌”的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祛腐生肌法在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祛腐生肌法的作用机理,对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做初步研究。为促进术后感染性创面愈合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疗效及基础研究相关数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选用90例肛肠科常见感染性创面肛周脓肿、肛瘘术后创面作为观察病例,对比观察外用15%生肌红粉膏纱条、生肌玉红膏纱条、凡士林纱条进行换药后,观察创面愈合时间,7、14、28天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色泽变化,创面PH值的变化等指标,评价祛腐生肌法临床用药的疗效。分组情况:祛腐生肌组30例:用15%生肌红粉膏纱条换药,待创面新鲜,色泽鲜红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每日换药一次。生肌组30例:每日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一次。凡士林组30例:每日用凡士林纱条换药一次。实验研究:动物实验分为三组:(1)祛腐生肌组(15%生肌红粉膏配合生肌玉红膏);(2)生肌组(生肌玉红膏);(3)凡士林组。按付小兵改良法制成家兔创伤感染性创面模型,分别用这三种药物换药,动态对比观察换药后3、7、14、21天各创面的分泌物PH值、蛋白含量及各个阶段创面面积减小率。另外通过测定相同药量下15%生肌红粉膏、生肌玉红膏、凡士林、红霉素软膏、复方角菜酸酯软膏(太宁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绿脓杆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抑菌环,观察不同药物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换药四周后祛腐生肌组、生肌组和凡士林组的痊愈率分别为93.3%、80%和66.7%,显效率分别为6.7%、20%和30%,显愈率分别为100%,100%和96.7%。祛腐生肌组在一周、两周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上均较生肌组及凡士林组有显著性差异。祛腐生肌组换药3天时创面色泽、创面分泌物、创面PH值下降程度较生肌组及凡士林组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创面腐肉脱落、新生上皮出现时间,祛腐生肌组较生肌组及凡士林组有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研究:动物实验:换药第3天祛腐生肌组PH值低于生肌组低于凡士林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分泌物蛋白含量测定统计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菌实验:结果显示15%生肌红粉膏对六组菌种均有抑菌作用。特别是对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经统计学处理较生肌玉红膏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及太宁软膏和红霉素组;15%生肌红粉膏对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经统计学处理较生肌玉红膏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及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太宁软膏对表皮球菌、无乳链球菌的作用。研究结论:祛腐生肌法可能通过酸化创面、提高创面蛋白含量、局部抗感染等作用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祛腐生肌法对肛肠科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感染性创面术后换药有较好疗效。15%生肌红粉膏及生肌玉红膏临床使用比较安全。动物实验从现代医学作用机理角度表明:祛腐生肌法具有解毒、祛腐、生新作用。本课题通过临床和实验两部分,为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2
英文缩略语  12-13
上篇 文献综述  13-44
  综述一 中医祛腐生肌外治法治疗感染性创面的历史源流  13-27
    1. 中医外治法的历史源流  13-17
    2. 古代医家对难愈感染性创面的认识  17-24
    参考文献  24-27
  综述二 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创面愈合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27-44
    1. 创面愈合机理的现代研究  27-29
    2. 中医祛腐生肌法的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29-34
    3. 祛腐生肌类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的现代研究  34-39
    参考文献  39-44
下篇 临床与实验研究  44-80
  前言  44-45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45-64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45-48
      1.1 病例选择  45-46
      1.2 分组及治疗  46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46-48
      1.4 疗效评定标准  48
      1.5 统计学方法  48
    2. 结果分析  48-57
      2.1 一般情况分析  48-50
      2.2 临床结果分析  50-57
        2.2.1 临床总疗效  50-51
        2.2.2 用药一周临床疗效比较  51-52
        2.2.3 用药两周临床疗效比较  52-53
        2.2.4 各组创面分泌物和色泽变化比较  53-54
        2.2.5 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54-55
        2.2.6 各组药物对创面PH值影响  55-56
        2.2.7 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比较  56
        2.2.8 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比较  56
        2.2.9 安全性检验及不良反应  56-57
    3. 临床讨论  57-62
      3.1 15%生肌红粉膏方药分析  57-59
      3.2 临床疗效分析  59-62
    参考文献  62-64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64-80
    1. 抑菌试验  64-69
      1.1 材料与方法  64-65
      1.2 结果分析  65-69
        1.2.1 大肠杆菌  66-67
        1.2.2 表皮球菌  67
        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  67-68
        1.2.4 奇异变形杆菌  68
        1.2.5 绿脓杆菌  68-69
        1.2.6 无乳链球菌  69
    2. 家兔感染性创面分泌物PH值、蛋白含量测定及创面愈合率比较  69-75
      2.1 材料与方法  69-72
        2.1.1 材料  69-70
        2.1.2 实验  70-72
        2.1.3 统计方法  72
      2.2 结果分析  72-75
        2.2.1 创面分泌物PH值及蛋白含量  72-74
        2.2.2 创面面积减小率比较  74-75
    3. 实验讨论  75-79
      3.1 抑菌实验  75-77
      3.2 家兔感染性创面分泌物PH值、蛋白含量测定及创面愈合率比较  77-78
      3.3 实验结论  78-79
    参考文献  79-80
结语  80-82
致谢  82-83
个人简历  83-84
附图1: 各组药物抑菌实验结果照片  84-85
附图2: 家兔感染性创面分泌物PH值、蛋白含量测定及创面愈合率比较  85-86
附图3: 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换药创面照片  86-87
附表:中医祛腐生肌法促进感染性创面术后愈合的临床实验研究  87-91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3.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4.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5.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保护性抗原的鉴定,S855.11
  6.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局部氧疗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R644
  8.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9. GM-CSF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R644
  10. bFGF对鼠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p-Akt(Ser473)、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R743.3
  11.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12.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1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大鼠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R692
  14.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caspase-8表达及其与时间相关性的研究,R818
  15. 不同地区颗粒物毒性的比较实验研究,R114
  16. 以西藏芫根为主成分的抗缺氧功能食品研究,R285.5
  17. 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R272
  18. 外痔切除内痔缝固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R657.18
  19. 混合痔术后早期排便情况的观察及大便难排的干预研究,R657.18
  20. 巨噬细胞在兔耳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R622
  2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54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中医治疗学 > 外治法(物理疗法) > 其他外治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