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脱氮与N2O释放特征研究

作 者: 梁小玲
导 师: 李平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 N2O 溶解氧 碳源 生物脱氮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中的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由于运行复杂且占地面积大,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hortcut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短程SND)具有节约碳源、节省曝气、减少剩余污泥量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脱氮工艺。然而,短程SND工艺的实现条件苛刻,可能导致温室气体N2O的大量释放。本研究采用自制序批式气升环流反应器建立短程SND体系,探索其脱氮及N2O释放特征,以期为该工艺的运行优化提供依据。首先,在全程SND的基础上,通过将进水pH值由7.0提高到8.3,从而增加反应器中游离氨(FreeAmmonia,FA)浓度,可以实现全程SND向短程SND转变。以全程SND过程为参照,分析了短程SND过程的脱氮及N2O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短程SND过程的平均总氮去除率及SND效率分别比全程SND提高了18.0和16.8个百分点,短程SND的平均总氮去除速率是全程SND的1.4倍。然而短程SND体系的N2O平均转化率为57.1%,N2O平均累积释放量约为全程SND过程的5倍。N2O的释放量急剧上升与体系中NO2--N的积累浓度升高密切相关。其次,考察了溶解氧对短程SND体系的脱氮及N2O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降低DO浓度可提高反应器的脱氮效果,但同时降低了反应器的脱氮速率。N2O的转化率随DO浓度下降而下降,DO浓度由2.0mg·L-1下降为0.5mg·L-1时,N2O的平均转化率可由71.2%下降至44.5%。反硝化菌反硝化是短程SND体系中N2O的重要产生途径。综合考虑提高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和脱氮速率及降低N2O转化率的要求,短程SND体系运行的最佳DO浓度范围为0.81.2mg·L-1。最后,通过改变体系的碳源种类和碳氮比,研究了碳源对短程SND体系脱氮及N2O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短程SND体系的脱氮效果和N2O转化率有重要影响。在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三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最好,N2O转化率最低;以淀粉为碳源时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最差,N2O转化率最高。以葡萄糖为碳源,增加碳氮比可提高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和SND效率,并降低N2O转化率。然而,当碳氮比上升到9时,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考虑反应器稳定运行及节约碳源的需要,7为最佳碳氮比。碳氮比为7时,反应器的平均氨氮去除率、总氮去除率、SND效率和N2O平均转化率分别为100%、79.1%、88.2%和15.7%。上述研究表明,虽然短程SND工艺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但该体系N2O释放量较高;通过溶解氧和碳源等关键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可使短程SND体系实现在高效脱氮同时减小N2O释放。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2
  1.1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  11-12
  1.2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概述  12-16
    1.2.1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  12-13
    1.2.2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实现  13-16
  1.3 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  16-20
    1.3.1 N_2O的危害与来源  16-17
    1.3.2 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的机理  17-18
    1.3.3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因素  18-20
  1.4 论文研究背景与内容  20-22
第二章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的脱氮与N_2O释放特征初探  22-33
  2.1 前言  22
  2.2 材料与方法  22-27
    2.2.1 反应器及运行方式  22-23
    2.2.2 进水水质及接种污泥  23-24
    2.2.3 分析方法  24-25
    2.2.4 计算公式  25-26
    2.2.5 试剂与仪器  26-27
  2.3 结果与讨论  27-31
    2.3.1 反应器启动及SND类型转变  27-29
    2.3.2 短程SND的脱氮特征  29-30
    2.3.3 短程SND的N_2O释放特征  30-31
  2.4 本章小结  31-33
第三章 溶解氧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脱氮与N_2O释放特征的影响  33-42
  3.1 前言  33
  3.2 材料与方法  33-34
    3.2.1 进水水质及接种污泥  33
    3.2.2 反应器运行方式  33-34
  3.3 结果与讨论  34-40
    3.3.1 溶解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34-35
    3.3.2 溶解氧对氮元素转化规律的影响  35-37
    3.3.3 溶解氧对N_2O释放特征的影响  37-39
    3.3.4 短程SND体系的最佳DO浓度  39-40
  3.4 本章小结  40-42
第四章 碳源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的脱氮与N_2O释放特征的影响  42-53
  4.1 前言  42
  4.2 材料与方法  42-43
    4.2.1 反应器及运行方式  42
    4.2.2 进水水质  42-43
    4.2.3 接种污泥  43
  4.3 结果与讨论  43-51
    4.3.1 碳源种类对脱氮及N_2O释放特征的影响  43-48
    4.3.2 碳氮比对脱氮及N_2O释放特征的影响  48-51
  4.4 本章小结  51-53
结论与建议  53-55
参考文献  55-6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6-67
致谢  67-68
附件  68

相似论文

  1.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2. 温度、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对拟穴青蟹蜕壳的影响,S917.4
  3.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4. 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研究,X703.1
  5. 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混合碳源研究,TU991.2
  6. 改进两段接触氧化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研究,X703
  7. 贵州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F205
  8. 缓释氧材料制备与抑制底泥磷释放研究,X524
  9. 芹菜浆乳酸发酵的研究,TQ921.3
  10. 包埋固定化菌株qy37处理高盐含氮废水的试验研究,X703
  11. 石化系统已内酰胺废水的生化处理研究,X703
  12. 不同营养盐条件下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研究,X173
  13. BDD/Ti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工艺研究,O484.4
  14. 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X511
  15. A/O工艺结合高效菌技术处理武钢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X172
  16. 企业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F205
  17. 碱度和碳源对硫酸盐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X703
  18.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X703
  19. 倒置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中试及其机理研究,X703.1
  20. 城市污水处理厂AB工艺改造试验研究,X703.1
  21.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微生物特征研究,X703.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