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政府合作生态机制研究

作 者: 韩爽
导 师: 周明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关键词: 区域政府 生态 共生 合作机制
分类号: X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区域内自然而然的存在着差异和互利合作的欲望,正因如此,才使得区域内信息和物质得以运转,如自然生态系统一般。互利共生区域政府合作的一种发展新思维,是一种需要合力的组织过程。区域政府合作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种内在要求结成共同体,共同面对区域内的生产和管理事务,并且由于积极合作,区域政府间还会产生共生能量,使之合力大于各政府单独行动之和。通过改善区域政府共生外部环境,即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充分利用和认识、区域文化环境的提升和融合、区域制度环境的完善和补充、区域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增强来促进区域政府合作,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提高区域政府合作的共生效益。继而从区域政府的生态位差异性进行积极调整,减少区域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的现状下,区域政府和作用地方政府合作单元的相互合作代替恶性竞争及引起“公用地灾难”的政府行为,用合作的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和促进,可加速区域政府合作的进化创新,实现共存共荣,共同发展。以渭河流域污染治理中区域政府合作现状为例,分析我国改善区域政府合作关系必从共生环境入手,即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市场环境,这些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促进,并通过信息和物质的互动来实现合作的达成。但以渭河流域污染治理为例,区域政府合作仍有需要极力改善的方面,如增强整体意识、改善官员考核制度以及加强监督管理,从而更有效的完成渭河流域污染治理的长远目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s  4-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背景分析  8-9
  1.2 文献评述  9-11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12
    1.3.1 研究思路  11
    1.3.2 研究方法  11-12
  1.4 创新  12-13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13-18
  2.1 基本概念界定  13-14
  2.2 共生相关理论  14-16
    2.2.2 区域政府合作共生概念与共生现象  15-16
  2.3 区域政府共生条件  16-18
    2.3.1 对称性互利共生区域政府合作行为的能量特征  16-17
    2.3.2 对称性互利共生区域政府合作行为的能量分配  17-18
第三章 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8-29
  3.1 区域政府合作的必然性  18-20
    3.1.1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18
    3.1.2 区域间资源水平差异产生的区域合作必要性  18-19
    3.1.3 区域公共物品提供与治理问题明显  19
    3.1.4 科技的进步与资源的保护  19-20
  3.2 区域政府合作的形式及影响  20-21
  3.3 区域政府合作的现状  21-23
    3.3.1 地方政府间利益矛盾显著  21
    3.3.2 “公用地灾难”与合作思维狭隘  21-22
    3.3.3. 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不一  22
    3.3.4 市场分割形势严重  22-23
    3.3.5 无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  23
  3.4 区域政府的竞争冲突的后果  23-24
  3.5 外部共生环境对区域政府合作的影响分析  24-27
    3.5.1 自然地理环境  24-25
    3.5.2 社会文化环境  25-26
    3.5.3 制度环境  26
    3.5.4 市场环境  26-27
  3.6 内部关系对区域政府合作的影响  27-29
    3.6.1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27-28
    3.6.2 竞争导致的生态位差异为合作创造了条件  28-29
第四章 案例分析:关中渭河流域治理中政府合作生态机制分析  29-35
  4.1 渭河流域治理现状  29-30
    4.1.1 渭河流域概况  29
    4.1.2 关中地区政府改善渭河流域黑臭问题的措施  29-30
  4.2 渭河流域区域政府共生环境概况  30-31
    4.2.1 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30-31
    4.2.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
    4.2.3 制度环境  31
    4.2.4 市场环境  31
  4.3 渭河流域区域政府合作生态机制构建  31-35
    4.3.1 信息沟通交流机制  32
    4.3.2 具有激励性的考核机制  32-33
    4.3.3 争议处理机制  33
    4.3.4 联合监督机制  33-34
    4.3.5 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34
    4.3.6 上下游污染补偿机制  34-35
结语与展望  35-37
参考文献  37-3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9-40
致谢  40

相似论文

  1.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2.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4.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5.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6.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7.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8.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9.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0. 羊栖菜、半叶马尾藻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S917.3
  11.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12.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3.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14.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15. 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09
  16.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7.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8.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19.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20.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21.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