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乙酸及NaCl和Na2CO3胁迫对莱茵衣藻的影响

作 者: 左照江
导 师: 王勇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莱茵衣藻 光呼吸 细胞程序性死亡 活性氧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分类号: X1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水体酸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广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除无机酸外,有机酸也是引起环境酸化的重要原因,其中乙酸是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含量可高达毫摩尔水平,对藻类植物的生长具有巨大的潜在威胁。除酸化外,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体由于过度蒸发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所以藻类植物还面临着盐碱化的影响。因此,鉴于酸化和盐碱化正日趋严重,日益影响着水域生态系统平衡与环境安全,本文以单细胞模式植物莱茵衣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乙酸、NaCl和Na2CO3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与光呼吸代谢的相互关系,同时对乙酸诱导莱茵衣藻发生PCD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测定了此过程中释放的VOCs,探讨了其信号作用,此外还就NaCl和Na2CO3胁迫诱导VOCs释放以及NaCl胁迫诱导光呼吸途径产生ROS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 pH5.0乙酸、300mM NaCl以及25mM、50mM和150mM Na2CO3胁迫均会引起莱茵衣藻光合色素降解,并且此种降解作用与光照条件无关。除叶绿素降解外,乙酸、NaCl和Na2CO3胁迫还使莱茵衣藻的光合特性发生改变,Fv/Fm、Y(II)和ETR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低强度胁迫使qP增强,而高强度胁迫则降低了qP;在一定时间内,所有胁迫处理均使NPQ增强。2.乙酸、NaCl和Na2CO3胁迫均能诱导莱茵衣藻迅速产生大量的O2ˉ.和H2O2,当乙酸胁迫10min时,两种ROS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当NaCl和Na2CO3胁迫30min时,ROS含量达到最大值。在ROS含量升高的同时,细胞内SOD、POD和CAT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其中低强度胁迫使这些酶的活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莱茵衣藻在乙酸、NaCl和Na2CO3胁迫处理后,对照株系CW-Arg及SGAT敲减株系T和A的SGAT酶活性均显著增强,Ser和Gly含量升高,并且随NaCl胁迫强度增强,酶活性进一步增强、两种氨基酸含量进一步升高。虽然在正常以及乙酸、NaCl和Na2CO3胁迫条件下,T和A株系的生长状况均弱于CW-Arg,但是在胁迫条件下,T和A株系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照株系。这表明藻类植物的光呼吸途径与其抗逆性密切相关,逆境胁迫促进藻类植物的光呼吸途径运转,而光呼吸途径受阻后,藻类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明显降低。4.采用抑制剂SHAM阻断乙醇酸-醌氧化还原酶系统或MOA阻断甘氨酸脱羧酶后,莱茵衣藻细胞内Ser含量明显降低,Gly含量明显升高,这表明其光呼吸途径的正常运转已受到明显影响。在NaCl胁迫条件下,经抑制剂处理的细胞所产生的ROS均明显少于未用抑制剂处理的细胞,其中SHAM处理后ROS含量最低,这表明SHAM阻断的反应即乙醇酸生成乙醛酸可能为光呼吸途径中ROS的产生位点。由于MOA处理阻断了甘氨酸向丝氨酸的转化,因此也影响了乙醇酸转化为乙醛酸,所以其ROS产量低于对照,但高于SHAM处理。采用NaCl胁迫SGAT敲减效果较强的A株系,由于丝氨酸向甘氨酸的转化被阻断,所以其ROS产生量也明显低于对照株系CW-Arg。这些结果表明,藻类植物的光呼吸途径也会导致ROS产生,其产生位点是叶绿体中乙醇酸经乙醇酸-醌氧化还原酶系统催化形成乙醛酸的反应。5.莱茵衣藻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外源L-Ser和L-Lys,而是通过胞外脱氨氧化的方式进行利用,并且此种脱氨过程依赖于氮饥饿,同时乙酸能促进此过程的进行。莱茵衣藻可利用L-Cys作为唯一氮源,其吸收量随胞外浓度增加或饲喂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其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不影响细胞对L-Leu的被动扩散吸收。6. pH5.0乙酸胁迫莱茵衣藻30min后,其DNA开始降解,在胁迫6h时DNA降解为150-350bp的片段。ZnSO4处理对此降解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1mM ZnSO4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0.5mM。在pH5.0乙酸胁迫1h和2h时,分别有10%和95%的莱茵衣藻细胞内出现呈TUNEL阳性染色的细胞核,在胁迫4h时所有的细胞内均出现此细胞核,这表明pH5.0乙酸可诱导莱茵衣藻细胞发生PCD。7.乙酸(34.3mM)在pH5.0时可诱导莱茵衣藻细胞发生PCD,而H2SO4、HCl、H3PO4、磷酸缓冲液和乳酸在pH3.0时才能诱导细胞死亡,这表明溶液酸度不是诱导PCD的主要原因,而与乙酸自身的性质有关。当溶液中含有50mM乙酸,pH为6.0时,细胞死亡;然而当乙酸浓度增加至150mM,pH为7.0时,细胞则不死亡,在此情况下,溶液中的乙酸主要以乙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因此,细胞死亡与溶液中的乙酸根离子浓度无关,而与溶液的pH值和乙酸分子浓度同时相关。8.在pH5.0乙酸诱导莱茵衣藻发生PCD的过程中,VOCs大量释放,其中在2h时释放量最大,并且成分最多,主要包括有烷烃类、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萜烯类等34种化合物。此外,300mM NaCl和150mM Na2CO3胁迫莱茵衣藻2h也可诱导其释放大量的VOCs。乙酸和NaCl胁迫均可诱导己醛(GLVs)释放,其峰面积分别为23.49×107和3.14×107;而Na2CO3胁迫则不能诱导己醛释放,其诱导的特异性成分是3,4-二甲基-己烷和5-甲基-2-庚烯。长叶烯是此三种胁迫诱导释放的主要萜烯类化合物,其峰面积分别为5.82×107(乙酸)、3.11×107(NaCl)和4.00×107(Na2CO3)。9.将乙酸、NaCl和Na2CO3胁迫诱导的莱茵衣藻VOCs通入正常生长的莱茵衣藻溶液中,其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其叶绿素含量、Fv/Fm、H2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加,这表明非生物胁迫诱导的VOCs可能具有在藻类植物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8
第一章 前言  18-55
  第一节 环境胁迫对活性氧的影响  18-26
    1.1.1 活性氧的种类与产生部位  18-19
    1.1.2 环境胁迫诱导 ROS 产生  19-23
      1.1.2.1 强光胁迫  19-20
      1.1.2.2 高温胁迫  20
      1.1.2.3 干旱胁迫  20-21
      1.1.2.4 盐胁迫  21-22
      1.1.2.5 氧胁迫  22-23
      1.1.2.6 酸化  23
    1.1.3 ROS 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  23-26
      1.1.3.1 ROS 造成氧化损伤  23
      1.1.3.2 ROS 提高植物的防御能力  23-24
      1.1.3.3 ROS 作为细胞内的信号分子  24-25
      1.1.3.4 ROS 诱导 PCD  25-26
  第二节 环境胁迫对 ROS 清除系统的影响  26-31
    1.2.1 环境胁迫对 ROS 清除酶的影响  26-29
      1.2.1.1 清除 ROS 的酶类  26-28
      1.2.1.2 环境胁迫影响 ROS 清除酶活性  28-29
    1.2.2 环境胁迫对 ROS 非酶清除系统的影响  29-31
      1.2.2.1 ROS 的非酶清除系统  29-30
      1.2.2.2 环境胁迫影响 ROS 非酶清除系统  30-31
  第三节 环境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1-33
    1.3.1 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31
    1.3.2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1-33
      1.3.2.1 对光合组织结构的影响  31-32
      1.3.2.2 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  32-33
  第四节 逆境胁迫与光呼吸的关系  33-37
    1.4.1 逆境胁迫促进光呼吸途径运转  34-35
    1.4.2 光呼吸途径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35-37
      1.4.2.1 光呼吸途径可以减轻植物的光抑制和光氧化伤害  35-36
      1.4.2.2 光呼吸影响 GSH 合成  36
      1.4.2.3 光呼吸参与脯氨酸合成  36-37
  第五节 胁迫诱导 PCD  37-45
    1.5.1 植物 PCD 的类型  37-38
    1.5.2 PCD 的鉴定特征  38-39
    1.5.3 可诱导植物 PCD 的环境胁迫  39-42
      1.5.3.1 盐胁迫  40-41
      1.5.3.2 热胁迫  41
      1.5.3.3 药物胁迫  41-42
    1.5.4 可诱导 PCD 的细胞器  42-44
    1.5.5 Bax 抑制因子对 PCD 的抑制作用  44-45
  第六节 环境胁迫对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45-52
    1.6.1 诱导植物 VOCs 的胁迫条件  45-48
      1.6.1.1 生物胁迫  45-47
      1.6.1.2 非生物胁迫  47-48
    1.6.2 植物 VOCs 的生态作用  48-52
      1.6.2.1 对植食性昆虫的趋避作用  48
      1.6.2.2 引诱植食性昆虫的天敌  48-49
      1.6.2.3 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49-51
      1.6.2.4 诱导防御  51
      1.6.2.5 避免资源竞争  51-52
  第七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55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55-68
  第一节 材料培养与处理  55-59
    2.1.1 实验材料  55
    2.1.2 材料培养  55-56
    2.1.3 实验处理  56-59
      2.1.3.1 乙酸及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处理  56
      2.1.3.2 ZnSO_4处理对 DNA 降解的影响  56-57
      2.1.3.3 pH5.0 乙酸直接处理莱茵衣藻 DNA  57
      2.1.3.4 不同酸胁迫处理  57
      2.1.3.5 不同浓度乙酸在不同 pH 值条件下胁迫处理  57
      2.1.3.6 L-Ser 对乙酸胁迫下莱茵衣藻生长的影响  57
      2.1.3.7 莱茵衣藻对 L-Ser 等 5 种氨基酸的吸收  57-58
      2.1.3.8 莱茵衣藻对 L-Cys 的被动吸收  58
      2.1.3.9 莱茵衣藻 VOCs 处理  58-59
  第二节 实验方法  59-66
    2.2.1 细胞密度计算  59
    2.2.2 ROS 含量测定  59-61
      2.2.2.1 O-.2含量测定  60
      2.2.2.2 H_2O_2含量测定  60
      2.2.2.3 总 ROS 含量测定  60-61
    2.2.3 保护酶活性测定  61-62
      2.2.3.1 SOD 活性测定  61-62
      2.2.3.2 POD 活性测定  62
      2.2.3.3 CAT 活性测定  62
    2.2.4 光合色素吸收光谱及含量测定  62-63
      2.2.4.1 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测定  62-63
      2.2.4.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63
    2.2.5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63
    2.2.6 莱茵衣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63
    2.2.7 莱茵衣藻 DNA 提取及测定  63-64
    2.2.8 TUNEL 染色鉴定莱茵衣藻细胞凋亡  64
    2.2.9 莱茵衣藻 VOCs 收集及其成分测定  64-65
    2.2.10 氨基酸含量分析  65-66
    2.2.11 SGAT 酶活性测定  66
  第三节 数据处理  66-68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68-136
  第一节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生长的影响  68-88
    3.1.1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细胞增殖的影响  68
    3.1.2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68-75
      3.1.2.1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色素的影响  68-73
        3.1.2.1.1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色素吸收光谱的影响  68-70
        3.1.2.1.2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色素导数光谱的影响  70-72
        3.1.2.1.3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72-73
      3.1.2.2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特性的影响  73-75
    3.1.3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呼吸速率的影响  75-76
    3.1.4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 ROS 代谢的影响  76-78
      3.1.4.1 乙酸胁迫诱导莱茵衣藻 ROS 产生  76
      3.1.4.2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6-78
    3.1.5 乙酸胁迫与莱茵衣藻光呼吸代谢的关系  78-88
      3.1.5.1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 SGAT 敲减株系生长的影响  78-79
      3.1.5.2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 SGAT 敲减株系 SGAT 酶活性的影响  79-80
      3.1.5.3 乙酸胁迫对莱茵衣藻 SGAT 敲减株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80-81
      3.1.5.4 外源 L-Ser 对乙酸胁迫下莱茵衣藻生长的影响  81-82
      3.1.5.5 莱茵衣藻对胞外 L-Ser 等氨基酸的吸收  82-88
        3.1.5.5.1 胞外氨基酸含量变化  82-84
        3.1.5.5.2 胞内氨基酸含量变化  84-86
        3.1.5.5.3 莱茵衣藻对 L-Cys 的被动吸收  86
        3.1.5.5.4 L-Cys 对 L-Leu 吸收的影响  86-88
  第二节 乙酸胁迫诱导莱茵衣藻发生 PCD 并释放 VOCs  88-104
    3.2.1 乙酸胁迫诱导莱茵衣藻发生 PCD  88-95
      3.2.1.1 乙酸胁迫引起莱茵衣藻 DNA 降解  88-90
      3.2.1.2 TUNEL 检测莱茵衣藻细胞 PCD 过程  90-91
      3.2.1.3 乙酸诱导莱茵衣藻发生 PCD 的作用机制  91-95
        3.2.1.3.1 乙酸与其他酸引起莱茵衣藻死亡的差异  91-93
        3.2.1.3.2 莱茵衣藻对乙酸的吸收利用方式  93
        3.2.1.3.3 不同浓度乙酸对莱茵衣藻的影响  93-95
    3.2.2 莱茵衣藻 PCD 过程中释放 VOCs 及其信号作用  95-104
      3.2.2.1 莱茵衣藻 PCD 过程中 VOCs 的动态释放  95-100
      3.2.2.2 莱茵衣藻 PCD 过程中释放 VOCs 的信号作用  100-104
        3.2.2.2.1 VOCs 对莱茵衣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100
        3.2.2.2.2 VOCs 对莱茵衣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00-101
        3.2.2.2.3 VOCs 对莱茵衣藻 Fv/Fm 的影响  101-102
        3.2.2.2.4 VOCs 对莱茵衣藻 H_2O_2含量的影响  102
        3.2.2.2.5 VOCs 对莱茵衣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02-104
  第三节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的影响  104-136
    3.3.1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生长的影响  104-127
      3.3.1.1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细胞增殖的影响  104
      3.3.1.2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104-114
        3.3.1.2.1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色素的影响  105-111
        3.3.1.2.2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光合特性的影响  111-114
      3.3.1.3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 ROS 代谢的影响  114-118
        3.3.1.3.1 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莱茵衣藻产生 ROS  114-116
        3.3.1.3.2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16-118
      3.3.1.4 NaCl 和 Na_2CO_3胁迫与莱茵衣藻光呼吸代谢的关系  118-127
        3.3.1.4.1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 SGAT 敲减株系生长的影响  118-121
        3.3.1.4.2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 SGAT 敲减株系 SGAT 酶活性的影响  121
        3.3.1.4.3 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莱茵衣藻 SGAT 敲减株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21-123
        3.3.1.4.4 NaCl 胁迫诱导莱茵衣藻光呼吸途径产生 ROS  123-127
    3.3.2 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莱茵衣藻 DNA 降解  127-129
      3.3.2.1 NaCl 胁迫诱导莱茵衣藻 DNA 降解  127-128
      3.3.2.2 Na_2CO_3胁迫诱导莱茵衣藻 DNA 降解  128-129
    3.3.3 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莱茵衣藻释放 VOCs 及其信号作用  129-136
      3.3.3.1 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莱茵衣藻释放 VOCs  129-132
      3.3.3.2 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莱茵衣藻 VOCs 的信号作用  132-136
第四章 讨论  136-148
  第一节 乙酸、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 ROS 产生与清除  136-139
  第二节 乙酸、NaCl 和 Na_2CO_3胁迫对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39-140
  第三节 乙酸、NaCl 和 Na_2CO_3胁迫与光呼吸代谢的关系  140-142
  第四节 莱茵衣藻对外源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142-143
  第五节 乙酸诱导 PCD 及其作用机制  143-145
  第六节 乙酸、NaCl 和 Na_2CO_3胁迫诱导 VOCs 释放及其信号作用  145-148
参考文献  148-180
致谢  180-181
附录  181-186
个人简历  186-188

相似论文

  1.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2. 超表达OsSsr1基因烟草的获得及其抗逆性分析,S572
  3.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4. 灰霉菌侵染拟南芥过程中ACD5的功能分析,S432.1
  5. BABA诱导对黄瓜霜霉病抗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S436.421
  6. 黄瓜—酸黄瓜抗霜霉病渐渗系分子标记的筛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421.11
  7. 棉花中两个膜联蛋白基因功能初步分析,S562
  8.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9. 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641.2
  10. 磷脂酶C和D在木聚糖酶诱导的水稻悬浮细胞抗病反应中的作用,S511
  11. 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重症化阻断作用的临床研究,R512.62
  12.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研制及活性氧检测研究,O657.1
  13. DADS与Bortezomib联合应用诱导成神经细胞瘤细胞凋亡及ROS生成的研究,R739.4
  14. 拟南芥STAR2基因功能分析,Q943
  15. 脱除混合碳四中微量水分的工业试验研究,TQ028
  16. 线粒体膜ATP敏感钾通道对人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R562.25
  17. 盐酸法舒地尔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R965
  18. 白藜芦醇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19. 15-差向异构体—脂氧素A4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363
  20. 生物滴滤塔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程设计,X701
  21. 肺癌呼出气体标志物确定及电子鼻临床诊断方法研究,R734.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植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