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蜡质玉米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 李欣欣
导 师: 马中苏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关键词: 蜡质玉米 变性淀粉 制备条件优化 性能分析 吸附性能 可食包装膜
分类号: TS235.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淀粉不溶于冷水,糊液在酸、热和机械搅拌等作用下性能不稳定、易于老化、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特殊需要等结构和性能缺陷,通过增加官能团或引入取代基改变淀粉分子结构,试验制备和开发新型、优良性能的变性淀粉是拓展淀粉的应用范围、提高淀粉附加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复合方法制成复合变性淀粉,能够实现大大地改善原淀粉性能以及获得系列、多重性能产品等多项目标。论文据此针对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制备及其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拓宽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应用范围,提高其附加值,促进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白色污染”和“资源短缺”仍是目前全球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大力地开发研制可降解、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可食包装材料成为“绿色包装”和“环境友好型材料”研制和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日本以豆渣、蔬菜和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可食纸,澳大利亚包装土豆制品的可食包装容器,实现了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应用;但是,可食包装材料在世界上仍处于实验室的研究阶段。鉴于可食性包装材料在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热封强度等工程性能方面的不足,使其尚不能完全满足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应用的要求。本文尝试将新型的变性淀粉应用于可食性包装材料中,以改善其工程性能,加快可食性包装材料规模化生产的进程。本文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生物酶解、化学变性或生物酶解与化学变性相结合的复合变性方法来制备蜡质玉米交联淀粉、氧化淀粉、交联氧化淀粉、微孔淀粉、微孔交联淀粉和微孔交联氧化淀粉。试验首先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和方差分析,得到了最佳制备条件;同时,建立能够反映试验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最优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验证试验,以验证结果来评价最佳制备条件的稳定性和试验的可重复性;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X射线衍射扫描仪和扫描电镜等现代检测技术,对所制备的变性淀粉的淀粉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为以后变性淀粉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对所制备的多种蜡质玉米变性淀粉进行样品性能比较和定性描述;最后,对微孔淀粉进行了吸附性能的应用研究;对复合型变性淀粉进行了脂质变性淀粉基可食性包装膜的应用研究,以扩宽变性淀粉的应用范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①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蜡质玉米微孔交联氧化复合变性淀粉。该淀粉具有很好的膨胀度、溶解度、透明度;很好的糊液稳定性,成膜性和较好的吸附性。并将其应用于制备脂质淀粉基可食包装膜,达到了预期的结果。通过对主要工程性能进行检测,并与原淀粉进行比较得出:微孔交联氧化复合变性淀粉具备了微孔、交联和氧化三重功能协同特性,制成脂质淀粉基可食包装膜,具有更优于脂质蜡质玉米淀粉基和脂质马铃薯淀粉基可食包装膜的工程性能。将微孔变性淀粉应用于可食包装膜中的报道未见。②首次将低磁场核磁共振定量检测技术应用于微孔淀粉吸附性的研究中。试验结果证明: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技术作为微孔淀粉油脂吸附率定量检测方法有效,准确、快速,是一种潜在的研究型工具。测得的微孔淀粉对油脂吸附量为:每克微孔淀粉可以精确地吸附油脂量620mg/g。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变性淀粉和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开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8
第1章 绪论  18-36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19
  1.2 文献综述  19-34
    1.2.1 变性淀粉  19-23
    1.2.2 交联及其复合变性淀粉  23-25
      1.2.2.1 交联淀粉  23-24
      1.2.2.2 交联复合变性淀粉  24-25
    1.2.3 氧化及其复合变性淀粉  25-26
      1.2.3.1 氧化淀粉  25
      1.2.3.2 氧化复合变性淀粉  25-26
    1.2.4 微孔及其复合变性淀粉  26-31
      1.2.4.1 微孔淀粉  26-30
      1.2.4.2 微孔复合变性淀粉  30-31
    1.2.5 可食性包装膜  31-34
      1.2.5.1 多糖类可食性包装膜  32
      1.2.5.2 脂质类可食性包装膜  32-33
      1.2.5.3 复合型可食性包装膜  33
      1.2.5.4 可食性包装膜的应用  33-34
  1.3 研究内容  34-36
第2章 交联变性淀粉的制备  36-49
  2.1 引言  36
  2.2 材料与设备  36-37
  2.3 方法  37-41
    2.3.1 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  37
    2.3.2 表征方法  37-38
      2.3.2.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7
      2.3.2.2 X 射线衍射分析  37-38
      2.3.2.3 交联度的测定  38
    2.3.3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实验设计  38-39
    2.3.4 样品性能指标  39-41
      2.3.4.1 糊化温度的测定  39
      2.3.4.2 膨胀度和溶解度的测定  39
      2.3.4.3 糊透明度的测定  39-40
      2.3.4.4 粘度及其稳定性的测定  40
      2.3.4.5 耐酸碱性的测定  40
      2.3.4.6 冻融稳定性的测定  40
      2.3.4.7 成膜性的测定  40-41
      2.3.4.8 吸油率的测定  41
  2.4 结果与分析  41-47
    2.4.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41-44
    2.4.2 验证试验  44-45
    2.4.3 表征分析  45-47
      2.4.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5
      2.4.3.2 X 射线衍射分析,  45-46
      2.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6-47
    2.4.4 样品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47
  2.5 本章小结  47-49
第3章 氧化变性淀粉的制备  49-59
  3.1 引言  49
  3.2 材料与设备  49
  3.3 方法  49-51
    3.3.1 氧化变性淀粉的制备工艺  49-50
    3.3.2 表征方法  50
      3.3.2.1 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  50
      3.3.2.2 X 射线衍射分析  50
      3.3.2.3 取代度的测定(测定)  50
    3.3.3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实验设计  50-51
    3.3.4 样品性能指标  51
  3.4 结果与分析  51-57
    3.4.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实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51-54
    3.4.2 验证试验  54-55
    3.4.3 表征分析  55-57
      3.4.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55
      3.4.3.2 X 射线衍射分析  55-56
      3.4.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56-57
    3.4.4 样品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57
  3.5 本章小结  57-59
第4章 交联-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  59-71
  4.1 引言  59
  4.2 材料与设备  59-60
  4.3 方法  60-61
    4.3.1 交联-氧化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工艺  60
    4.3.2 表征方法  60-61
      4.3.2.1 红外光谱分析  60
      4.3.2.2 X 射线衍射分析  60
      4.3.2.3 取代度的测定  60
      4.3.2.4 交联度的测定  60-61
    4.3.3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实验设计  61
    4.3.4 样品性能指标  61
  4.4 结果与分析  61-68
    4.4.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实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61-64
    4.4.2 验证结果  64-65
    4.4.3 表征分析  65-68
      4.4.3.1 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  65
      4.4.3.2 X 射线衍射分析  65-67
      4.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67-68
    4.4.4 样品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68
  4.5 本章小结  68-71
第5章 微孔淀粉及其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  71-102
  5.1 引言  71
  5.2 材料与设备  71-72
  5.3 方法  72-75
    5.3.1 微孔淀粉的制备  72-73
      5.3.1.1 微孔淀粉制备工艺  72
      5.3.1.2 表征方法  72-73
      5.3.1.3 试验方案设计  73
      5.3.1.4 样品性能指标检测  73
    5.3.2 微孔交联变性淀粉的制备  73-74
      5.3.2.1 微孔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  73-74
      5.3.2.2 表征方法  74
      5.3.2.3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  74
      5.3.2.4 样品性能检测指标  74
    5.3.3 微孔交联氧化淀粉的制备  74-75
      5.3.3.1 微孔交联氧化淀粉制备工艺  74-75
      5.3.3.2 表征方法  75
      5.3.3.3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实验设计  75
      5.3.3.4 样品性能测定  75
  5.4 结果与分析  75-98
    5.4.1 微孔淀粉的制备  75-86
    5.4.2 微孔交联淀粉的制备  86-92
      5.4.2.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86-89
      5.4.2.2 验证试验  89
      5.4.2.3 表征分析  89-91
      5.4.2.4 样品性能检测结果  91-92
    5.4.3 微孔交联氧化淀粉的制备  92-98
      5.4.3.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92-95
      5.4.3.2 验证试验  95-96
      5.4.3.3 表征分析  96-98
      5.4.3.4 样品性能检测结果  98
  5.5 本章小结  98-102
    5.5.1 微孔淀粉的制备  98-100
    5.5.2 微孔交联淀粉制备  100-101
    5.5.3 微孔交联氧化淀粉的制备  101-102
第6章 多种变性淀粉的性能比较  102-117
  6.1 引言  102
  6.2 材料与设备  102
  6.3 淀粉颗粒特性  102-103
    6.3.1 淀粉颗粒形貌特征  102-103
    6.3.2 淀粉结构表征  103
      6.3.2.1 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  103
      6.3.2.2 X 射线衍射分析  103
      6.3.2.3 交联度和取代度的表征  103
    6.3.3 样品性能指标  103
  6.4 结果与分析  103-113
    6.4.1 淀粉颗粒特征比较  103-108
      6.4.1.1 淀粉颗粒形貌特征  103-105
      6.4.1.2 淀粉结构特征  105-108
    6.4.2 样品性能指标比较  108-113
      6.4.2.1 糊化温度  108-109
      6.4.2.2 膨胀度和溶解度  109
      6.4.2.3 糊透明度  109-110
      6.4.2.4 粘度及其稳定性  110-111
      6.4.2.5 冻融稳定性  111-112
      6.4.2.6 成膜性  112-113
      6.4.2.7 吸油率  113
  6.5 样品性能比较结果的综合评价与定性描述  113-115
  6.6 本章小结  115-117
第7章 变性淀粉的应用研究  117-127
  7.1 引言  117-118
  7.2 微孔淀粉对油脂和色素吸附性能研究  118-123
    7.2.1 材料与设备  118-119
    7.2.2 方法  119-123
      7.2.2.1 标样制备  119
      7.2.2.2 微孔淀粉检测样品制备  119-120
      7.2.2.3 检测参数设定  120
      7.2.2.4 油脂吸附率测试  120-121
      7.2.2.5 油脂和色素吸附率测试 T2 谱  121-123
  7.3 变性淀粉在可食包装膜中的应用研究  123-125
    7.3.1 材料与设备  123
    7.3.2 方法  123-124
      7.3.2.1 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工艺流程  123-124
      7.3.2.2 可食性包装膜主要工程性能指标  124
    7.3.3 结果与分析  124-125
  7.4 本章小结  125-127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27-131
  8.1 主要研究结论  127-130
  8.2 创新之处  130
  8.3 展望  130-131
参考文献  131-1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41-143
致谢  143-145
导师及作者简介  145-146

相似论文

  1. 并发系统的并行计算及性能分析,TP338.6
  2. 活性炭吸附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各类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X791
  3. 壳聚糖/海藻酸钠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X703.5
  4. 变性淀粉在速冻饺子中的应用研究,TS231
  5.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O631.3
  6. 六方氮化硼微观结构与吸附性能的研究,TB383.3
  7. 木薯变性淀粉生产中主要污染细菌的检测与控制,TS236.9
  8. 多核集群环境下并行地理计算执行时间预测技术研究,TP338.6
  9. 火电厂主厂房框排架结构地震反应与优化设计分析,TU352.11
  10. 北江桥成桥状态和施工过程的受力性能分析,U448.27
  11. 嵌入式环境下代码动态性能分析的研究与实现,TP368.1
  12. 壳聚糖基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对Ni~(2+)吸附性能研究,X703
  13. 新型球形吸附剂制取无水乙醇实验研究,TQ223.122
  14. 基于SIP协议的IP智能网的应用及容灾测试分析,TN915.5
  15. 煤基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X703
  16. 酸解酯化复合变性大米淀粉的制备及其在淀粉膜中的应用,TS236.9
  17. 镁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TB332
  18. 硅镁胶的合成与吸附性能,O647.32
  19. 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的研究及其模拟仿真,TK83
  20. 多孔SiO_2凝胶对放射性废液中锕系核素的分离、固化特性研究,TL941.11
  21. 激光三角测量光学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TH744.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淀粉工业 > 各种淀粉的制造 > 谷类淀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