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功能布局的组团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作 者: 田宇
导 师: 周涛
学 校: 重庆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组团城市 功能布局 交通出行特征 交通分布模型 重庆
分类号: U4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迫在眉睫。在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改善交通状况的途径就只能从交通需求上入手了,即从交通产生的源头出发来寻求出路。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根源,而城市功能布局是土地利用的核心部分,所以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交通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组团城市把城市的交通流分散在各个组团之中,大部分的交通出行都在组团内部完成,这就大大减小了中心区的交通压力,进而保证了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组团城市在交通方面的优势使得城市规划者们开始注重从城市的发展形态上来研究交通问题,组团式发展已成为当前大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本文旨在从组团式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布局两个角度入手,系统分析组团城市交通出行的种种特征及其原因所在,为组团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上的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组团式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将组团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与非组团城市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出行频数、出行方式构成、出行空间分布、出行时间分布、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几个方面的差异,证实了组团城市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的特殊能力。从城市功能布局的角度,阐明了城市功能布局对城市交通的根源性作用,尤其是在交通出行空间分布上的绝对影响力;分析了组团城市的中心组团与非中心组团在交通出行特征上的差异,指出组团功能配套的完善度直接影响到跨组团出行的比例,而产业布局和大型公共设施的分布同样影响到组团城市的交通出行的分布情况;针对当前组团城市定义模糊和混乱的情况,创造性地从交通的角度给出了组团的定义,即交通意义上的组团。对组团城市的交通分布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引入了总量控制因子Cij,探索性的根据组团功能布局的特征给出了它的确定方法。以重庆为例,从组团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各种特征,验证了改进后的组团城市交通分布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0-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7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3-14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4-17
  1.3 主要研究内容  17-18
  1.4 论文结构图  18-19
第二章 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概述  19-26
  2.1 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19-21
    2.1.1 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19-20
    2.1.2 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20-21
  2.2 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  21-25
    2.2.1 城市功能  21-22
    2.2.2 城市结构  22
    2.2.3 城市形态  22-23
    2.2.4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之间相互关系  23-25
  2.3 小结  25-26
第三章 组团城市及其交通特征分析  26-49
  3.1 城市形态的发展及分类  26-31
    3.1.1 城市形态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  26-28
    3.1.2 城市形态的分类  28-30
    3.1.3 城市形态的集中与分散  30-31
  3.2 组团城市的特点与发展优势  31-33
    3.2.1 组团城市的定义  31
    3.2.2 组团城市的由来  31-32
    3.2.3 组团城市的特点  32
    3.2.4 组团城市的发展优势  32-33
  3.3 组团城市交通特征分析  33-36
    3.3.1 组团之间交通出行特点  33
    3.3.2 组团城市的基本交通方式  33-34
    3.3.3 组团城市的交通特性  34-35
    3.3.4 其它交通特性  35-36
  3.4 组团城市与非组团城市居民交通出行对比分析  36-48
    3.4.1 出行目的构成  36-37
    3.4.2 出行频数分析  37-40
      3.4.2.1 出行频数的相关概念  37-38
      3.4.2.2 出行频数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38
      3.4.2.3 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下居民出行频数的特点  38-40
    3.4.3 出行方式构成  40-42
      3.4.3.1 出行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40
      3.4.3.2 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40
      3.4.3.3 各种出行方式的比较  40-41
      3.4.3.4 组团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特征  41-42
    3.4.4 出行空间分布  42-43
    3.4.5 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分析  43-45
    3.4.6 组团居民出行 OD 特征  45-46
    3.4.7 出行时间分布  46-48
  3.5 小结  48-49
第四章 城市功能布局对组团城市交通出行的影响  49-74
  4.1 城市功能区  49-54
    4.1.1 城市功能分区的由来  49-50
    4.1.2 城市功能区的类型  50-53
    4.1.3 城市功能区的特性  53-54
    4.1.4 城市功能分区的一般性原则  54
  4.2 城市功能布局  54-60
    4.2.1 城市功能布局的内涵  55-56
    4.2.2 城市功能布局的特征  56
    4.2.3 城市功能布局的影响因素  56-58
    4.2.4 功能布局的一般原则  58
    4.2.5 城市功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  58
    4.2.6 城市功能布局的制定过程  58-59
    4.2.7 城市功能布局的基本理论  59-60
  4.3 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交通出行  60-65
    4.3.1 城市功能布局决定城市交通出行的空间分布  61-63
    4.3.2 城市功能布局不同发展阶段的交通出行特征  63-64
    4.3.3 有关功能混合利用布局的讨论  64-65
  4.4 功能布局对组团城市交通出行的总体影响  65-67
    4.4.1 组团城市功能布局的特点  65-66
    4.4.2 不同功能布局模式下的组团城市总体交通特征  66-67
  4.5 功能布局对组团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分析  67-72
    4.5.1 中心组团与非中心组团出行差异分析  67-69
      4.5.1.1 组团内出行与跨组团出行的差异  67-68
      4.5.1.2 公交耗时的差异  68-69
      4.5.1.3 交通方式选择的差异  69
      4.5.1.4 出行频数的差异  69
    4.5.2 组团城市功能布局对交通出行分布影响的具体表现  69-72
      4.5.2.1 组团城市的产业布局与交通出行空间分布  70
      4.5.2.2 公共设施在各组团的分布对交通流分布的影响  70-72
  4.6 交通意义上的组团  72-73
  4.7 小结  73-74
第五章 组团间交通分布预测模型的选择与改进  74-83
  5.1 传统的交通分布预测模型简介[49] [50]  74-78
    5.1.1 重力模型法  76-77
    5.1.2 介入机会模型  77
    5.1.3 系统平衡模型  77-78
  5.2 模型的选择  78
  5.3 模型的改进  78-80
    5.3.1 组团间出行分布的影响因素  78-79
    5.3.2 模型的改进  79-80
  5.4 模型的验证  80-82
  5.5 小结  82-83
第六章 重庆市组团交通特征分析  83-105
  6.1 重庆主城区主城空间结构分析  83-87
    6.1.1 组团式城市结构的演变  84-85
    6.1.2 功能布局  85-87
  6.2 交通出行总体特征分析  87-92
    6.2.1 出行频数  89-90
    6.2.2 出行方式  90
    6.2.3 出行目的  90-91
    6.2.4 出行时耗  91-92
  6.3 组团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92-103
    6.3.1 组团出行空间分布  92-94
    6.3.2 组团出行时间分布  94-97
      6.3.2.1 出行时间分布特征  94-97
      6.3.2.2 出行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97
    6.3.3 组团平均出行距离  97-99
    6.3.4 组团平均出行时间  99-100
    6.3.5 跨组团出行目的构成  100-103
  6.4 重庆组团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03-104
  6.5 小结  104-10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05-107
  7.1 主要成果  105
  7.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05-106
  7.3 展望  106-107
致谢  107-108
参考文献  108-111
附录A 重庆主城区组团规划一览表  111-114
附录B 主城空间结构示意图  114-115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15

相似论文

  1. 重庆建设低碳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321
  2.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S-2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42.0
  4. 基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研究,G804.49
  5.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F326.4
  6. 重庆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8.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9.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10.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11. 重庆工业发展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研究,F427;C964.2
  12. 多中心组团城市干线道路网布局研究,U412.1
  13. 抗战时期重庆银行业法制监管研究,D922.281
  14. 浅析重庆市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G807.4
  15. 重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实施,G641
  16. 重庆市马家堡小学体育创新教学实验研究,G623.8
  17. 5W模式下的重庆本土媒介研究,G219.29
  18. 重庆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832.4
  19. 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对策研究,F832.7
  20. 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F124;F224
  21. 磁器口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 >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